鲁迅的家族是如何没落的?难怪鲁迅不愿意多说,原因实在太丢人了

开卷于甲子 2024-06-23 12:05:41

前言

富贵人家出生的鲁迅,为何会家道中落?原因竟然如此的丢人!

大文豪鲁迅是实实在在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就像他在《鲁迅自传》中写的那样:家里有水田四五十亩,生活富裕,不愁生计。

这份富裕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三岁那年,家里突然遭遇了一场很大的变故,用鲁迅自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几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巨大的变故是什么呢?

周家的发迹

幼年鲁迅的家境,从他的文章里就能看出来有多好,是童年时嬉戏玩乐的百草园,是少年时和闰土的雪地捕鸟等等,都透露着他童年生活的丰富和优越。

周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鲁迅走到哪里也都会被人尊称一声“大少爷”。

早在明朝时期,周家就已经积累众多了,到了鲁迅爷爷这一代就更兴盛了。

鲁迅的爷爷名叫周福清,他自幼刻苦,勤奋好学,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他的科考之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1871年,周福清成功考中进士,之后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虽说和翰林院挂上钩了,但是这个官职并不是正式的,最多算个候补而已,要是想当官,就得再参加考试。

周福清在翰林院又学习了3年,获得了考试机会,并且取得了二等第35名的成绩。朝廷任命为他四川荣昌县知县。

但是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属于外地,有太多的不便之处,所以周福清用离家太远,无法侍奉双亲为由,改任江西金溪县知县。

周福清为官清廉正直,处理公务也力求公平公正,从不敷衍马虎,拖沓缓慢。是真正为百姓办事的人,是百姓们公认的父母官。

但就是就是因为太过正直了,不懂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过于方正不懂圆滑,遇上那些职位比较高的官员,也不懂得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因此得罪了那些官员。

后来两江总督沈葆桢上奏弹劾周福清,害他失去了官职。不过周福清并未放弃,他卖掉田地,又为自己捐了一个“内阁中书”的职位,也就是在官府中,给人书写和保存文字材料。虽说比不上知县,但好歹也是个官。

而且这个官职虽说无法飞黄腾达,但是要是给人办点私事的话,总能多收一些银子,私事办的多了,银子不也就多了吗?周家的财富就是靠这样积累起来的。

为让儿子走上仕途却害了全家

在被罢官事件当中,周福清吸取了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自己为什么被弹劾,就是因为不够圆滑,所以他决心改变思想,努力学习为人处世,变得圆滑。只是这个圆滑用错了地方,也害了自己。

周福清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所以他开始培养下一代,将希望寄托在儿子周伯宜,也就是鲁迅的父亲身上。想让周伯宜也通过读书考取仕途。

只不过周伯宜的科举之路,就没有他爹那么顺利了。虽说周伯宜也一直在用功读书,但是在考中秀才以后,之后的乡试便一直考不过,最后只能闲居在家,如此看来儿子也没什么指望了,这让周福清不禁发愁。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福清的母亲去世了,按照礼法,他应该辞官回乡,为母亲守孝三年。可是这三年过后,他能重返官场的机会微乎其微。

就当他在家守孝的第二年,清朝举行乡试。原本也没有什么值得意外的,但巧就巧在,乡试的主考官是殷如璋,周福清的熟人,二人是在同年中的进士。可如今殷如璋已经成为主考官,周福清却一事无成,当真是造化弄人。

因为和主考官认识,所以周福清的几个亲友就想利用二人的关系,托周福清去贿赂殷如璋,这事要是换在之前,周福清是铁定不会做的,但经过打击之后的他,早已“脱胎换骨”,于是就应了这茬。

其实周福清也藏着点私心,自己的儿子久试不中,如今既然有了这曾关系,自己何不贿赂一下呢,于是他把儿子的名字,加在名单的后面,藏在信封里,并且还放上了一万两银票当做答谢,之后托人将信奉带给殷如璋。

只是没想到科举舞弊这件事会败露,周福清因此下了大狱,其实要是当地知府处理的话,也还能糊弄过去,谁知这事偏偏让皇帝知道了,给周福清判了个斩监候。

原本秋后就应该处斩,但是朝廷为了表示上天有好生之德,并不会处死所有犯人,而是进行勾决,勾到谁谁就被处死。

周家人为了保住周福清的性命,到处奔波打点,贿赂官员,让他们到时候把周福清的名字写小一点,放到角落里,这样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了,靠此方法,周福清逃过了多次勾决。

只是周家也因为这件事,一贫如洗,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但是天无绝人之处,恰好当时义和团运动加上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自顾不暇,很多犯人也趁此机会逃脱刑罚,周福清也是如此。

虽然命是保住了,但是周福清回到家中,看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富裕的家庭变得破败,因此郁郁寡欢,在自责和绝望中度过了三年,于1904年去世了。

仆人引发的惨案

其实科举舞弊这种事时常发生,但是偏偏周福清因此遭了难,这算都是因为,他选了个“实诚”的伙计。

周福清自知行贿这件事不能拿到明面上来,也不能自己去办,于是他找了仆人陶阿顺,替他去送这封信,并叮嘱他,一定要把信交到殷如璋手上。陶阿顺这个人非常的实在,办事又非常认真,周福清是非常信任他的,却不曾想此人如此不知变通。

陶阿顺按照周福清的交代,来到了殷府,此时殷如璋正在接待客人,也就是副主考周锡恩。

殷如璋拿到信以后,立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府上此时有客,肯定不能立马拆信,因此殷如璋便回到:“你先回去吧,我之后必会看的。”

正常情况下,听到这句话,就该回去了吧,结果陶阿顺想到来之前老爷的交代,说是把信交到殷如璋手里以后,一定要拿个收条回来。

可是殷如璋没看信,哪里又给得了收条呢?更何况给了收条不就代表自己收下了钱,当着外人的面承认自己行贿的事了吗?

殷如璋赶紧先撇清关系,想着先把陶阿顺劝回去再说,没成想陶阿顺不依不饶,还说你都收了钱了,为什么不给收条。殷如璋自然是否认自己收钱这件事。

陶阿顺想着自己明明把钱给了出去,这让却死不承认,因此就闹了起来,由于有副主考官在场,殷如璋只能打开信封,就这样,周福清行贿的事情,暴露在了明面上。

周福清进了大狱之后,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子,导致他被革除了秀才的功名,终身不能参加科举。

周伯宜自此性情大变,不光喜怒无常,还酗酒抽鸦片,因此换上了肺结核。

本来替周福清打点奔波就需要很多钱了,还得给周伯宜治病,周家的家产很快就没有了,当时的鲁迅只有13岁。

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几乎每天都会出入当铺和药店,典当东西换了钱,就到药铺给父亲抓药,只是周伯宜最后,还是因为病重不治身亡了。

只能说周家的一切遭遇,都源于周福清和仆人陶阿顺的愚蠢,这个破产的原因,实在是上不了台面,难怪鲁迅只说自己家遭遇了大的变故,却不细说是什么变故呢,估计他也觉得丢人吧。

0 阅读:2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