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刘惠馨抱着1岁女儿走上刑场,行刑前一个举动救了女儿的命

开卷于甲子 2024-06-29 07:48:18

前言

“只要你说出共产党的下落,我就放过你,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你女儿想想吧!”

“呸,狗汉奸,革命者从不怕死,要杀要剐随便你!”

1941年11月17日,刘惠馨抱着怀中一岁大的女婴,坚定的走向行刑台。她身上满是伤痕,脚上沉重的镣铐,让她每一步走的很艰难,正如她革命的道路一样。

但是她的眼中毫无惧意,革命需要有牺牲,如果她的死可以促成革命的胜利,那么她无怨也无悔。

敌人还想用她的女儿威胁她,想要从她口中套出情报。刘惠馨低头看了一眼怀中的女儿,之后便将她丢进了路边的草丛,毅然走到刑场中央,随着一声枪响,刘惠馨倒在了血泊中。

弃笔从戎,坚定革命

刘惠馨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祖父是清代的秀才,父亲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刘惠馨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从南京女子中学毕业后,就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专业。

刘惠馨明白,要想振兴中国,就要发展工业,学习机械工程,也满足了她想要工业救国的心愿。上学期间,刘惠馨非常的用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是理工科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在那个年代,学生是革命的主力军,学生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刘惠馨也被这种气氛感染,参加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当时弃笔从戎的人不在少数,刘惠馨也意识到,读书没办法唤醒现在,所以她选择了革命。

她加入到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工作服务团中,去到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工作。她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厂,向工农群众宣传抗日精神。

革命的事业是很艰难的,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如果她自己的力量微弱,那她更要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唤醒更多的人。

南京沦陷之后,刘惠馨等人被上级,安排到黄安县七里坪的党训班学习,自此,她对共产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除了更加坚定革命的事业以外,刘惠馨还收获了爱情。

她与马识途情投意合,并在组织的安排下结为夫妻。二人的结合,一是因为爱情,二是为了便于掩护特委机关工作。可以说,他们两个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

对于马识途大家或许有些陌生,可是若说起《让子弹飞》大家肯定就知道了,这部影片就是根据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改编的。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马识途这个名字,是他加入共产党之后改的。马识途家境殷实,所以在启蒙阶段,他的父亲就给他找了老师。只不过那个老师是个守旧派,教书大多死记硬背。

马父觉得这个老师不合适,因此就给他换了一个新的老师。这位老师是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思想非常的先进。

只是马父觉得男孩子,不应在父母庇佑之下长大,太安逸的环境是难以成长的。所以他把儿子“赶”出家门,让他独自求学。

在与刘惠馨认识以后,马识途很快被这个开朗、积极的女孩吸引了,尤其喜欢刘惠馨的歌声。他们有相当的学识和共同的理想,既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又是理想的爱人。

刘惠馨和马识途虽然成了夫妻,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是聚少离多。

马识途秘密入党后,在钱瑛的带领下转入地下工作,这份工作就代表他要和身边地一切亲朋好友断绝联系,包括他的妻子刘惠馨。

刘惠馨在得知这件事以后,没有难过,没有不解。他理解丈夫的选择,因为对他们来说,革命远比个人感情更重要。

被特务出卖,宁死不屈

刘惠馨也同样为了革命工作殚精竭虑,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她编写了很多通俗读物,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的理念。

即使是怀孕时期行动不便,她也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而是挺着孕肚,走遍每一个偏僻的村落,宣传抗日的道理。同志们心疼她,都劝她去休息,注意身体。

可是刘惠馨总觉得,自己现在能为革命多做一点是一点,要是哪一天不幸被捕,那想做也做不了了。

女儿出生之后,刘惠馨也没有来得及陪伴女儿,而是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去,同志想让她回家休息,谁知她的信念如此坚定,怎么赶都赶不走。

1941年,刘惠馨被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刘惠馨在接到国民党正在搜捕她的消息以后,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

但是她不能让共产党的机密文件,落入国民党的手中,因此她第一时间并不是选择逃离,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好相关文件。

就在最后一个文件被烧掉以后,国民党人破门而入,他们没有搜到有价值的东西,就将刘惠馨母女全部抓到了监狱。

在监狱里,他们对刘惠馨严刑拷打,希望她能供出有用的信息,免受皮肉之苦。可是刘惠馨咬着牙,硬是一声也不吭。

国民党没办法,只能选择用刘惠馨的女儿威胁她。看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刘惠馨心中无限感伤,她知道,自己是无法陪伴女儿长大了。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刘惠馨也一个字都没有透露。敌人忍无可忍,又对她动起手来,即使刘惠馨的身上,没有一处好的皮肉,她也依然眼神坚定,一字不说。

在监狱的日子里,她除了每天照顾自己的女儿和受刑以外,也没有停止抗日工作的宣传,甚至还将监狱的一切写在纸条上,想方设法的将信息传递出去,希望组织可以收到。

敌人并不打算放过刘惠馨,也不会让她轻易的死去,他们对她百般折磨,就是希望她能说出共产党的秘密,而刘惠馨则用生命,在守卫革命,守卫共产党。

眼看是问不出什么东西了,敌人决定处死刘惠馨。行刑那天,天气非常的冷,但她的心和血液是滚烫的,她坚信自己的牺牲不会毫无意义,她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

刘惠馨抱着自己的女儿,一步一步的走向刑场,直到最后一刻,她都在想该如何保护女儿,她将女儿丢入草丛里。

如果幸运的话,她的女儿会被人救下;如果不幸的话,那么她只能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了。几声枪响过后,刘惠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女儿被救,父亲寻找20年

刘惠馨同志牺牲的消息,传到了马识途耳朵里,他一时间悲痛万分。可他知道,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就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他们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是马识途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女儿。

马识途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的女儿一定还活着,一定要找到她,这一找,就是二十年。

幸好,他的女儿是幸运的,台下村民看着刘惠馨站在刑场时,都不由得佩服她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位妇人也被她感动,在人群散去之后,救下了刘惠馨的女儿。

只是因为自己无力抚养,所以她将孩子送给了村里一对工人夫妇,这二人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对于这个女儿的到来非常的开心。他们给孩子取名为“吴翠兰”,悉心教导孩子。

吴翠兰的养父母会跟她讲有关刘惠馨的英雄事迹,受到母亲的影响,吴翠兰从下就立下了报国理想。

她用功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这一刻她与母亲的命运实现了重合。

大学毕业后,吴翠兰进入了工程兵研究所工作,之后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马识途依旧在寻找女儿的下落。

直到1960年,他才得到女儿的消息,当他看着照片中的吴翠兰,仿佛看到了当初的刘惠馨一样。

见面的那天,二人都显得有些激动和紧张,当吴翠兰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马识途确信,这就是自己的女儿。

吴翠兰看着马识途,无声的留下了眼泪,她激动的叫了一声“爸爸”,二人仅仅的拥抱在一起。这一刻,他们两个都等了20年。

马识途非常感谢那对工人夫妇,如果没有他们,可能他今日就见不到自己的女儿了,因此他并未给女儿改回“马”姓,而是保留了她“吴翠兰”的名字。

吴翠兰替母亲完成了理想,工业报国,在战争时期或许不可能,可在当今时代,非常的重要。

刘惠馨同志牺牲之后,我党万分悲痛,于1942年6月13日,为刘惠馨同志举办了追悼会。

1952年,将刘惠馨烈士的骸骨迁葬于恩施五峰山革命烈士陵园。2003年,又再次迁葬于恩施城北郊方家坝。

结语

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促成的。即使在生死关头,他们也依旧咬紧牙关,始终不做于党和革命不利的事情。

我们铭记英雄刘惠馨,她既是一位优秀的战士,也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因为在最紧要关头,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保护了女儿的生命。

正是因为有先辈的前仆后继,有无数革命者的视死如归,在有了我们今日之社会,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稳的生活。让我们致敬烈士。

0 阅读:20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