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惠是“伪满洲国总理”,直到晚年才知道,儿子是共产党

观今品古 2024-06-28 13:54:40

前言

张景惠是“伪满洲国总理”,是一个卑躬屈膝,誓死效忠日本的大汉奸。

日本战败投降后,他的庇护伞瞬间化为乌有,曾经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全部烟消云散。

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中国人民也不会原谅他。于是他和溥仪仓皇逃往了长春。

哪料就在他们逃亡之时,苏联红军占领长春,将他们逮捕押至苏联监狱,与他们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小儿子张绍纪。

1950年,张景惠等人被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一个看守引起了他的注意,背影看着很是眼熟,好似在哪见过一般。

等他转过头来,张景惠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小儿子张绍纪嘛!张景惠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儿子是共产党!

那么,张绍纪是如何走上了与父亲截然相反的道路呢?大汉奸张景惠的家中上演一出怎样的“无间道”呢?

老奸巨猾,满身奴骨

张景惠这个人打小就有几分聪明劲儿,可惜,却不用在正途上。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长兄靠开豆腐坊养家糊口。

张景惠确实有些头脑,开店没多久,生意也是越发的红火。他并不踏实,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他来说太过乏味,觉得没意思。

“黄、赌、毒”是最不能碰的东西,他却沾染上了赌博,这种轻松、来钱快,让他沉迷不已。

张景惠认为赌博能给人带来刺激和快感,这种快速致富的侥幸心理也让他在正途上越走越远。

而渐渐地,赌博的盈利这种小打小闹满足不了他内心的欲望,他要干票大的。当时在东北地区,遍地都是“胡子”,这是一群吃不起饭,整日游手好闲的主。

他们被称为“胡子”也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山上,也不打理自己,整日邋里邋遢的。

其实就是一群地痞流氓,做着打家劫舍的营生。张景惠也加入了其中,当起了“胡子”,做着欺男霸女、谋财害命的勾当。

张景惠家虽然穷,但他也读过两年私塾,且能说会道,相比于那些目不识丁的“胡子”,他很快成为了匪中的老大。

这时,张作霖注意到了这股势力,便前来投靠了张景惠。张景惠看到此人气度不凡,思索再三,将自己大头目的椅子交给了张作霖。

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二张”在江西一带肆虐横行,百姓们也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张作霖身边,张景惠确实讨到不少好处。即便是张景惠与曹锟勾结,背叛了张作霖,事后张作霖也并没有深究,仍予以重任。

张景惠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早在1904年就已经与日寇有所勾结了。当时日、俄为争辽东半岛打得不可开交时,日军收买了一些清军和土匪为其效劳。

张景惠心中并没有什么国家大义,他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很是积极地带人骚扰俄军。

1931年6月,张景惠被日军派往去劝说张学良,做思想工作。张景惠仗着自己有日军为靠山,以一个长辈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对张学良说教。

张学良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不屑一顾。张景惠也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机会来了,日军找到了张景惠。

要他立刻回到哈尔滨,宣布独立,脱离国民政府。这可把张景惠高兴坏了,自己马上就成为“东北王”了,连连点头应允表忠心。

在日军的物资提供下,张景惠来到了哈尔滨,建立了“特区警察队”,周围不明真相的的民众,以为是抗日队伍,纷纷报名参加。

结果等到发枪的时候发现是日本人的枪支,这根本不是什么抗日队伍!受到欺骗的众人纷纷谴责张景惠并退队。

张景惠又开始耍花招,一番花言巧语,安抚了重任的情绪,实际上私下仍旧活动不断。

他就是日本人手下的傀儡,当然他也甘心奉日本人为主人,不管发出什么命令他都言听计从。

随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把控势力,采取了“分化瓦解、以夷制夷” 的策略,筹备建立了伪满洲国。

最初,坐稳“伪满洲国总理”的是郑孝胥,不过日军对他并不满意,他们要的是一个听话的“狗”。

而张景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像郑孝胥那般“聪明”,他也并不是别人口中的没能力,相反他的“糊涂”恰到好处。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这点情况他还是能看得清的。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姿态才能稳坐自己的位置。

他本以为自己有着日军这一大靠山,不久的将来,他便可以衣食无忧,环游世界,但他错了!

他没有料到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如同他一般没有傲骨,他低估了中国人民坚定的无畏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不会向侵略者和卖国贼低头更不会原谅他们的罪行!

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中出了一个共产党。

张景惠家中的“无间道”

张绍纪的母亲徐芷卿是张景惠的七姨太,张绍纪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出生时,张景惠已经年过半百。

五十一岁的他迎来了这个晚来的儿子,自然是对他宠爱有加。

当然了,这种宠爱更多地体现在物质上的满足,张景惠忙于自己的赌博和抽大烟的恶习,很少有时间真正关心和教育小儿子。

张绍纪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特别是在语言学习方面。当他还只会牙牙学语时,张景惠就为他请了一位俄语教师。

小绍纪不负众望,很快就掌握了一口流利的俄语,同时也对苏俄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绍纪开始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在学校,同学们因为他汉奸父亲的身份而对他冷嘲热讽,甚至避之不及。

这种压力让张绍纪倍感痛苦,他无处倾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终于有一天,他愤然留下一封书信,离家出走了。

他再也不想与这个家有任何瓜葛,张景惠得知自己宠爱的小儿子离家出走后,心中焦虑不已,赶忙四处寻找,最终又将他带了回来,他对父亲的怨念也越来越深。

1938年,张绍纪的人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堂兄张绍雄鼓励他前往日本留学。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时间长了,张绍纪发现,每次去找堂兄时,他总是和一群学生往来密切。

他好奇地询问堂兄他们在聊什么时,堂兄也总是岔开话题,闪烁其词。此时他堂兄张绍雄已经是一位共产党人士了。

他此番前来日本也是受党组织的指派来这里建立“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因为张绍纪的特殊身份,所以堂兄肯定会对他有所顾忌。

之后张绍纪在堂兄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彻底发生改变,更加确定了自己抗日救国的心。

由于张绍纪父亲的特殊身份,他得以拿到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信息,毕竟张景惠在怎么怀疑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卧底”。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急切地需要知道日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张绍纪临危受命,成功地为苏联送去了关键情报。

由于张绍纪父亲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他能够接触到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信息。党组织看中了这一点,决定派张绍纪去探取情报。

他借口学习之名,频繁出入父亲的办公室,探查机密文件。这份情报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不仅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后,张绍纪也回到了国,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我党的一些情报人员,安插在一些重要机关内部,掌握许多情报信息。

儿子竟是共产党!

日本战败投降后,身后的靠山没了,许多伪满大臣和高官纷纷开始寻求出路,逃往长春,求得一线生机。

张景惠也不例外,自己的“伪满洲国总理”的身份,加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也带着儿子匆忙逃往长春。

张绍纪的公开身份是父亲身边的俄文翻译。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张绍纪提前向苏军透露这些高官的逃跑动向。

这些伪满大臣和高官尽数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张绍纪。张绍纪懵了,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自己也要被逮捕了。

他向苏军表面自己只是一个翻译,又不是他们这个当官的,更没有出卖国家,为什么也要被捕。

苏军看了看手里的名单,表示张绍纪的名字也在其中,总司令部拟定的名单,他们无权修改。

主要他当时没想自己也会被抓,他既没有事先通知妻子,也没有与党组织及时联系。就这样张绍纪也一同被带往来了苏联监狱。

张绍纪与父亲的关系虽然一直都不太好,但现如今看到抛去身份,他也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罢了,父子两人在狱中的关系得到了一丝缓和。

1950年5月,张绍纪是第一批被遣返回国的战犯,被关押在沈阳监狱。正在他苦恼自己如何证明自己身份获得释放时,监狱下发了一张简历表。

他在上面写明的经历,并填写了一位在东北公安部任职的证明人。很快,他就得到了释放,并将他安排在抚顺管理所任职。

张绍纪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张梦实”,寓为“梦想实现”的意思。同年8月,张景惠等人是第二批遣返回国的。

当时溥仪等战犯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觉得自己肯定活不了了,这次遣返就是将他们一并处死的。

党组织将张梦实安排同他们见面,也是安抚他们的情绪。父子两人再次相见时,张景惠看到儿子竟然成为了管理所的看守。

这一刻,张景惠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共产党。1959年,张景惠病死在了监狱中,也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张梦实也终于在1956年加入了共产党,为党的建设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语

张景惠的人生就像一场荒诞的戏剧,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敏最终没有用在正道上而是成为了他走向毁灭的加速器。

他的一生充满了背叛和欺骗,最终也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

参考资料

张景惠家的共产党.吉林省档案信息网

张景惠其人其事. 社会科学战线

伪满总理张景惠家中的“无间道”. 兰台内外

0 阅读:83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