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翟白元调侃毛主席,引得主席大笑,聂荣臻:他们关系不一般

观今品古 2024-06-20 13:58:48

前言

1954年,越南总理来华访问,翟白元带领仪仗营负责迎宾工作,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来到了火车站门口准备迎接。

在经过主席身边时,主席一下子就认出了翟白元,主席笑眯眯地看着翟白元说:“小鬼,一年不见,你也来了!”

而翟白元却当众调侃起了主席,主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连聂荣臻也不禁感慨道:“他和主席的关系真是不一般啊!”

那么,翟白元究竟说了什么话呢?他与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身边“最亲近的人”

翟白元在18岁时就在主席身边的担任警卫工作,而他也曾被主席称之为最亲近的警卫战士。

1939年,延安初春的寒意似乎格外凌厉,即便阳光洒落,也没有多少暖和劲儿,风中夹杂着些许凉意,窑洞更是没有丝毫暖意,略有些冷。

主席的工作总是繁重而漫长,有时大家都入睡了,主席的窑洞里还点着灯,翟白元就找了个木炭火盆,放到了主席办公桌下,驱赶疲惫和寒意。

主席一旦投入工作,便如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却了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他正全神贯注地书写着,脚下的火盆散发出的温暖让他感到舒适,却不曾意识到自己的脚已经离火太近。

直到一股刺鼻的焦味弥漫开来,被烫的发疼了,主席才反应过来,赶忙将烧焦的鞋子脱了下来,一看,都烧破了个大洞了。

于是光着脚,拿着鞋就去找翟白元了。拿出自己烧破洞的鞋对翟白元说:“小翟啊,你手艺好,想想办法,看看这鞋子能不能补补?”

翟白元接过那双鞋子,仔细观察着,只见鞋子已经破旧不堪,再加上刚刚被火烧焦的痕迹,心想,这从哪补起啊。

他摇了摇头,对主席说:“这鞋子本来就破旧不堪,现在又多了一个大洞,不用补了,还是扔掉算了。”说完,他便将那双鞋子随手扔到了门外。

主席看到自己的鞋子被扔掉,又看到自己光着脚站在地上,不禁苦笑着问:“你这是想让我赤脚干革命啊!”

翟白元见状,就把自己的鞋脱了下来:“呐,穿这个。”主席则表示,自己不要穿旧的!要穿新的!

这可难不倒翟白元,随后翟白元就找了个手巧的战士,一同与自己给主席做新鞋。

可寻了半天,却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布料来做鞋的面料,翟白元正发愁呢,目光落在了子弹带上,他灵机一动,将子弹带剪了下来,作为鞋子的面料。

两人分工合作,一个负责剪裁布料,一个负责缝制。他们熬了一个通宵,总算的把鞋子做出来了。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带着新鞋来到了主席的办公的地方。

主席接过新鞋,立刻试穿了一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赞道:“不错嘛,正合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还要谢谢你吆!”

翟白元被主席夸得美滋滋,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傲娇的说着:“只要主席喜欢就好。”说完,他做了一个鬼脸,便跑开了。

借了黄瓜还萝卜

主席一家住在一个一堂两屋三孔窑洞,李讷年纪还小,小孩子的嬉笑打闹有时也难免会影响到主席的工作。

为了不打扰主席工作,翟白元便带着两个战士来个主席办公的地方专门修了一扇门。

主席看到后,也不能让大家白干,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就吩咐炊事班做了些菜,中午的时候大家一同吃点饭。

临近中午之前,两名战士得知主席要请他们吃饭,心想着粮食也是限量的,自己吃点又多,便不想给主席添麻烦,在吃饭之前,就跑没影了。

翟白元一个人做剩下的善后工作,这时主席过来了,验收工作的同时,也是叫大家吃饭。

主席环顾四周,发现只有翟白元一个人,便好奇地问道:“其他两位战士呢?”

翟白元抬起头,轻描淡写地说:“哦,他们呀,已经回班里了。”主席听后急了,连忙让翟白元去把两位战士叫回来。

两位战士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主席的盛情邀请,重新回到了这里。主席亲自为他们夹菜,边夹边说道:

“大家都辛苦了,哪有干完活不吃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敞开了肚皮吃吧!”

主席有个小菜园,每当闲暇之余,他常常亲自去菜园里翻翻土、浇浇水,从不假手于人。

每年基本都会有所收成,而有一年春天,菜园里却一个果实也没结出来,这可愁怀了主席,寻摸了半天也不知是何原因。

便向老周挂了帐,借了些黄瓜,等到收成时再把这个还上。谁知到黄瓜收获的季节了,菜园子里还是空无一物。

主席心想也不能白拿人家的,哪怕找来些萝卜、白菜也要换给人家,便让警卫员着手去办。

警卫员在一旁开玩笑地说:“借了黄瓜,还了萝卜。”翟白元也在旁边调侃道:“不止呢,萝卜也没还够呢!”

转眼间到了年关之际,辛苦了一年的战士们都期待着能好好放松一下。警卫排排长李文德为了让大家开开荤、解解馋便决定派人去打些野味回来。

这次运气不错,他们捕获了许多野味和山珍。李文德满心欢喜地想着这次能让大家好好享受一顿美食了。

但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主席知道这是战士们辛苦打来的野味可能会体恤战士而不愿意来享用。

于是李文德和翟白元商量了一个计策——先斩后奏!他们决定等到饭点的时候先不让炊事班做饭而是直接邀请主席过来享用这顿丰盛的晚餐。

当主席疑惑地看着老周时老周笑着回答道:“警卫班的说要请你吃饭哩,我就没做。”

主席听了后心想这些小伙子一个个身强力壮的自己去了岂不是让他们更吃不饱?于是便想婉拒。

翟白元却不肯罢休,他连忙说道:“您不去的话那可损失大了!做的那些可都是主席爱吃的啊!”

主席听了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好奇地问道:“哦?那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呢?”老周和翟白元见状连忙连劝带拉地将主席请到了餐桌前。

还没走到跟前那扑鼻而来的香味就已经让主席垂涎欲滴了。当他看到那一大桌子丰盛的野味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好嘛!这都成国家宴会的规格了嘛!”

“他们的关系不一般哦!”

1950年,翟白元跟随着主席来到了卢沟桥,主席站在桥头,思绪万千,一时间感慨万分,便想着走一走桥,去对面看看。

桥面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地面年久失修而显得斑驳不堪,一些部分早已老化。

当主席提出这个想法时,周围的人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们担心这座老旧的桥梁,万一腐朽导致意外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们纷纷劝说毛主席不要冒险过桥。但毛主席却微笑着摆摆手,表示自己要亲自走一走这座桥。

负责安全的李槐树见状,急忙向一旁的翟白元投去求助的眼神。翟白元心领神会,主席行动还挺快,短时间内已然上桥。

翟白元紧紧跟在主席身边思考如何将主席给劝下来。走着走着,看到对面有村庄,顿时灵机一动,对主席说道:

“主席,咱这么过去不要紧,但对面都是村庄,到时候村民们见到了你,一传十十传百,可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呢,这不就把老百姓给影响了?”

毛主席听后,脚步一顿,陷入了沉思。心想翟白元的话确有道理,于是便转身回去了。

毛主席恰好路过此地,看到翟白元正在吸烟,便对他说:“你这个带队的,怎么自己倒抽起烟来了?”

翟白元听后哈哈大笑,开玩笑地回应道:“我跟他们不一样嘛,我是带队的,自然有特权。”

主席便拿起了铁锹开始跟着大家一起干活,吓得翟元白赶紧将铁锹接了过来。

1954年,越南总理访华时,翟白元负责带领仪仗营做迎宾工作,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来到了火车站门口准备迎接。

正巧这时翟元白带队经过主席身边,主席一下子就认出了翟白元,主席笑眯眯地看着翟白元说:“小鬼,一年不见,你也来了!”

而翟白元却当中调侃起了主席:“您老头来,我这个小鬼还不能来啊!”这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毛主席也哈哈大笑并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一幕让一旁的彭真也不禁感叹,翟元白和主席这么长时间不见,还能开玩笑,感情真好。聂荣臻在一旁说道:“他和主席的关系可不一般哦!”

仪仗营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毛主席看到他们整齐划一的表现时非常满意地对翟元白说:“你带队我放心!”

1965年,翟元白再次见到主席的时候,主席仍像早年间一样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翟”,翟元白不禁调侃自己:“我都老咯,还小翟呢,都老翟啦!”

在主席眼里,翟元白仍然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仍旧是他身边的小翟。笑着拉着他的手说道:“在我面前,你再老也是小翟。”

结语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和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中,翟白元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勇气,长期担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警卫工作。

他不仅是毛主席身边最亲近的警卫战士,更是毛主席信赖和依赖的得力助手。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紧要关头,翟白元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他始终坚守岗位,确保毛主席的安全,为革命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翟白元同志是一位英勇顽强的战士,他亲身参与了保卫延安、解放石家庄等一系列重要战斗和战役。

在这些枪林弹雨的严峻考验中,他始终冲锋在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英勇与忠诚。

他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广为传颂,成为激励战士们奋勇向前的榜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翟白元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伟大人格。

他时刻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将毛主席的思想和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资料

在毛主席身边.《文史月刊》

0 阅读:4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