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只是一个降将,又没能拯救蜀汉,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么高?

文诩历史 2024-06-06 11:44:01

蜀汉虽然只是三国时期最为弱小的割据政权,但是后人对于这个国家有着深深的怀念,因为其中出了许多印象深刻的瞬间,比如刘备托孤,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等等,他们这些人明知道蜀汉国力不济,但就是为了那遥不可及的兴复汉室的梦想,也要付诸一切,更是一代又一代的进行传承。

到了蜀汉末期,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对曹魏进行了11次北伐,战绩也胜多败少,但也终究没能阻挡蜀汉的灭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亡国之将,在历史的评价却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如果姜维原本就是一个蜀将,他最后为国尽忠,也没什么,但是让人想不到的就是他最初是一个魏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投降蜀汉的。而这样的一员降将,却成为蜀汉最后的绝唱,这就不能不让人感慨。

姜维是天水人,正是在曹魏的统辖之下,当时他正担任天水郡参军一职。

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目标直指陇右三郡,天水郡正是其中之一。因为诸葛亮此次出兵准备充分,一路上攻无不克,造成陇右三郡人心浮动,纷纷响应蜀军。当时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这些本地人与诸葛亮暗通款曲,因此在与他们去往各地巡查的途中,孤身逃往上邽。而姜维进退不得,最终向诸葛亮投降,并帮助他拿下陇右三郡。

姜维虽然是一个降将,但是深得诸葛亮的喜爱,更是将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教授其用兵之道。正是有着诸葛亮的重视,才让姜维没有了回归魏国的想法。后来曹魏想利用姜维的母亲,让姜维回到魏国,姜维就回了一句:“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由此表示姜维的决心。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从延熙元年开始,姜维得以率军北伐,因为这个时期,蒋琬主要以休养生息为主,并没有让姜维统领太多军队。哪怕在费祎执政时期,也是如此。但哪怕统军不多,姜维也还是展现出足够的军事才华,连续击败郭淮、夏侯霸等曹魏名将。

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身亡,再也没有人对姜维用兵进行限制。从这一年开始,姜维每次北伐都是数万人,完全称得上是穷兵黩武。

在这几年间,姜维确实有过不少斩获,唯一一次大败是在延熙十九年,因为镇西将军胡济没能及时前来,导致姜维孤军深入,最终被邓艾击败。

在过去,因为姜维基本都是取得胜利,虽然消耗不少蜀汉国力,但是朝廷对于北伐还是呈支持态度。但是这一战的惨败,让蜀汉损失惨重,直接动摇了国本,再加上连年北伐,穷兵黩武,让百姓对姜维充满怨气。

景耀六年,曹魏大举进攻蜀汉,想要一举灭亡蜀汉政权。姜维坚守在剑门关,让曹魏大军不得寸进,然而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最终选择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其实按理来说,蜀汉灭亡,原本就是降将的姜维完全可以回到曹魏,凭借他的军事才华,一定会受到重用。但是姜维却要为蜀汉做最后一搏,他选择投降钟会,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陷害对方,并鼓动钟会谋反,因为姜维想要借助钟会的力量来复国。

然而,蜀汉的灭亡终究无法改变,姜维与钟会的谋划败露,最终惨死在乱军之中。

姜维只是一个降将,却为了蜀汉做到如此,更是直接铲除灭亡蜀汉的最大功臣邓艾,虽然没能复国,但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为蜀汉报仇了。

如果姜维原本就是一个蜀将,做到如此那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件事,但是更难能可贵的就是姜维明明是一个降将,却还能做到如此,这才是他一直被后人称赞的原因,因此历史上的评价才会那么高。

0 阅读:62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