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上到人间,菜鸟IoT的这三年

商业科技场 2024-04-07 01:55:28

撰文|王长胜

三年前,菜鸟宣布了一个理想远大的IoT战略。遗憾的是,这三年,人类与疫情撞了个满怀。疫情教育了我们很多,其中就包括岁月静好、踏实生活。菜鸟IoT的这三年,也少了当初的那种无边想象和宏大叙事,剩下的多是被现实教育过后的零零碎碎和脚踏实地。

9年前,菜鸟初创,意踌志满,首推的电子面单,如神来之笔,令整个行业面目一新,加速发展。后来,菜鸟逐渐从空中散落入人间,不断深入底层技术研发推出了一系列相当接地气的产品和工具,比如AGV机器人、无人车、数字驿站、数字通关、智能灯条、LEMO PDA、RFID芯片等等。每一项都说不上是惊天动地,但是,日拱一卒,从每一个微小的角落改变并推动着整个物流行业低头前行。

正因有了这些看起来零零碎碎的创新,才让我们的生活从点滴之处方便起来。去小区、去村口、去镇上取回快递,并不是什么炫酷的事情,也不需要什么理想和煽情,怎么才能更高效、更方便、更安全,才是菜鸟和企业们最值得努力的方向。

智能灯条下乡记

说到科技下乡,阿里系是起步最早的科技巨头,淘宝农村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布局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市场。把商品带下去,把农产品带上来,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想象。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远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但是,无论如何,阿里这一步的的确确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航向,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空前发展,乡村快递业务增长迅猛。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的快件量达3亿件,其中有1亿包裹进入农村地区,国家邮政局已经表态,今年年内要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

现实情况是,与大城市发达高效的物流网络相比,农村快递网点不但运营成本很高,而且村民取件也相当不方便,骑电动车、摩托车去镇上取件,基本是常态。到了取件点,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从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一件,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泰和县禾市镇,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每天下午2点,陈敬琴将当天的包裹从县城运回来,挨个扫码入库,堆放在快递架上,村民根据取件码在快递架上人工翻找自己的包裹。这个站点每天有1000多个包裹,村民取件时间一般集中在下午的两个小时左右,这期间又要上架又要取件,站点地方又小,手忙脚乱,陈敬琴雇了4个年轻人,还是忙不过来。

于是,菜鸟IoT技术部门研发了一个名叫“智能灯条”的小产品。站点收到快递后,通过PDA巴枪,将快递与灯条进行数字化的绑定。村民取件时,只需手机扫码,或者输入手机号,夹在包裹上的灯条就会自动点亮并发出蜂鸣声,实现秒级找件。之后,村民只需在门口的高拍仪上将包裹轻松一扫,完成取件。

配合智能灯条的还有云监控、自助取件终端高拍仪、小C工作台等站点数字化设备,经过菜鸟的数字化改造之后,乡村快递站的效率大增,之前4个人都难以应付的日常工作,如今2个人就可轻松搞定。

说实话,这个智能灯条远远算不上什么黑科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创新,却“让农村群众也能像在城市一样,享受到现代数字物流带来的生活便利。”菜鸟IoT技术部负责人兰博说。

经过泰和县试点后,这些数字技术已在全国的菜鸟乡村末端站点逐渐推广。

弯曲135°的LEMO PDA

物流科技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作为引领数智化的产业互联网公司,菜鸟给出的答案是:从场景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没错,物流科技服务的是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要让他们都用得起,有效性和经济性必须同时考虑。最好的物流科技就是要扎实服务好实体经济。解决问题未必非要用多先进的技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往往希望拿着技术找场景。其实如果从场景出发,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而这也是非常挑战技术和人性的地方。

只有对技术非常自信,才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物流场景下解决实际问题。菜鸟可以拿出最顶尖的技术实力,也可以选择最易于操作的解决方案。

LEMO PDA,就是一款非常“贴地”且能展现“技术自信”的产品。该产品获得了“GMARK、红点”两项国际工业设计大奖,是行业极具创新的一款IoT产品,通过对物流生产工具的重构,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而LEMO PDA也被称为“体验最好的、人人用得起的普惠生产力工具“。

已经广泛应用在仓库、分拨、站点等场景的LEMO PDA,重量仅为100克、宽度4.2毫米,半个智能手机大小,背部安上一个指环,与显示屏幕之间的角度为135度,也被很多工友称为“指环王”。而就是这样一款,看起来不太像“PDA”的产品,涉及了诸多“贴地”的设计理念。

作为主导研发LEMO PDA的工程师,兰博是菜鸟物流科技产品技术负责人、阿里巴巴IoT技术小组秘书长,开辟了菜鸟IoT技术和科技商业化新赛道。

他向《科技观察》解释了为什么是135度弯曲,没有别的,就是在手上一遍遍调试,直到感觉最舒适为止。

设计当初,兰博带领团队在菜鸟的仓库里蹲了一个星期,拿着秒表一步一步观察、计算每个工人的重复动作。工人都是双手搬货的,那么,这个PDA要足够轻,还要足够窄,不能翻手腕,还可以随时揣兜里,最好背后能套个指环。

兰博回忆道:“我们调试了很多版,太弯了扫码不方便,太直了可能有时候需要翻手腕。而135度是从十几个手板中挑出来的。当时每出来一款,周末的时候我们都要戴一天,感受一下舒不舒服,影不影响工作,然后获得体感数据。”

为了操作方便,兰博最后将PDA的按键删减到7个,甚至没有开关机键,产品激活靠任意键,云端可以保证PDA任意时间在线,长时间不用就进入休眠状态,这是非常极简的设计。

有一天,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逍遥子来到菜鸟仓库,只用了30秒钟,就完全掌握了PDA的使用方法。传统的PDA在物流场景里,考验工人的文化程度,至少要快速记住不常见的英文字符,但是,LEMO PDA不需要,上手极快。

兰博表示,传统仓库在没进入PC时代的时候,靠纸质拣选和工人的经验,拣错率非常高。一名合格的库工,以前需要一到两个星期的岗前培训,如今有了LEMO PDA,只需花费30秒基本上就知道如何操作,也再不用记库位在哪儿,下一个要拣选什么产品,一切工作都靠云端指引。

RFID的抱负

《科技观察》问兰博,菜鸟IoT产品中,有没有像当年的电子面单那种能够让业界眼前一亮的神来之笔?兰博坦言,其实也没有,电子面单的辉煌很难复制,如果说非要找一个,希望RFID有一天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

RFID是什么?该技术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雷达技术,英国、美国和德国军队通过使用该技术,来识别飞机是朋友还是敌人。

RFID英文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翻译为“无线射频识别”。它是在 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一种无线识别技术,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利用无线电(radio)来进行身份识别。

商用RFID标签的第一个专利于1973年获得,从那时起,该技术就开始用于制造,物流和交付网络,其中在定位和监控相关产品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以及包括消费品,汽车,电子,农业和零售在内的广泛领域。如今,这项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酒店的门禁卡、大学食堂的饭卡、甚至我们每天使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使用的都是RFID技术。

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是这样的。通常,一个典型的物流详情操作流程中会存在多个扫描节点,一个商品从入库开始,直到交付给用户手中,需要一二十次的扫描,每个节点的扫描都意味着成本的提升,能不能减少扫描节点,或者优化扫描效率,这就成为提升物流行业效率的一个大课题。

RFID就是干这个的。RFID技术是继条形码、二维码之后的第三代识别技术。与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同,这两个技术,都是要一件一件扫描,而且得用巴枪对准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扫描,就像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付账那样。但是,RFID技术不需要,举个例子,一个叉车上堆满了100件货物,通过RFID技术,叉车经过某个区域的时候,100件货物瞬间被识别,并扫描记录下来。

RFID最大的优点很明显,扫描的效率极高,成本极低。菜鸟在西班牙、法国的物流网络部署了RFID识别系统后,单个物流节点的获得成本降低至1分钱,此前依赖人工扫描则需要2-3元人民币。

但是,该技术的短板也很突出:易受干扰,识别准确率不高,遇到物品叠放乱放的情况,或是周围有金属、液体导致信号受干扰,就会出现清点误差。加之物流行业由于作业环境的复杂性,RFID的准确率一直在80%左右,无法应用到现实场景当中。

为了解决RFID的原生问题, 2021年,菜鸟物流通过优化芯片、读写器和一整套识别算法,将RFID精准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提高至99.8%。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成为可能,有望成为继条形码、二维码之后的第三代识别技术,推动物流供应链数字化战略升级。

目前,菜鸟在物流绿色循环箱和跨境包裹的追踪定位环节,已经广泛使用该技术。其中,航空包裹行李RFID标签的识别定位准确率从95%提高到99.5%;金属货架上服装RFID标签盘点的识别准确率从85%提高到99.3%;大型商超供应链物流实心托上RFID标签的盘点准确率从80%提高到99.7%;在家装专线物流的平板大车上的RFID标签的盘点准确率从80%提高到99.4%……

事实上,过去一年,菜鸟物流科技部门正在将RFID应用到食品行业的实际场景中,面对液体、金属等复杂环境,在产线、通道门、盘点等环节的识别率能够达到99.97%,远高于传统条码。更多由菜鸟行业供应链服务的快消、食品类品牌商家,也正在尝试推进该项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未来,菜鸟RFID技术还会不断更新迭代,正是由于保持了对业务场景的专注和对技术的钻研,菜鸟正在将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市场,并最终搭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全球最大的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

0 阅读:0

商业科技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