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书中:一生看透两件事

谦语话书风 2024-06-12 07:55:52

“活着太苍白了,我不屑于活着……”

一个16岁就出版了史学巨著的“天才少年”,却在距离高考前100天时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临终前,他留下一封长达三千字的遗书。

原来,他的一生看透了两件事情。

那么,这个少年为何在18岁时自愿走向死亡?

他看透的两件事又是什么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璀璨耀眼的学术明星

在西安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诞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林嘉文。

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父母是知识分子,母亲与祖父母均为从教多年的资深老师,谙熟历史典籍。

林嘉文自小就沐浴在这浓重的学术氛围中,他对历史文化便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家中成堆的书籍成了林嘉文探索知识的源泉,父母也全力支持他的兴趣。

无论是购置昂贵的古籍名著还是满足其出游求学的愿望,都尽最大努力去满足。

在这样优渥的条件下,林嘉文对历史的痴迷之心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一次偶然机会,林嘉文在电视上看到了《百家讲坛》,顷刻间便为专家学者的深入解析所折服。

历史的神奇魅力瞬间迷住了这个少年的心智,从那时起,他再也离不开这个节目,每一期都被他视为珍宝。

年龄渐长,林嘉文热衷于阅读各种史书典籍,从《资治通鉴》到《史记》,无一不被他捧为心爱之物。

更令人叹服的是,林嘉文不仅通读群书,更能融会贯通、独抒己见,对历史有着独到而深邃的见解。

这份执着和专注,让林嘉文在同龄人中很快脱颖而出。

他不仅是一名“历史学霸”,就连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名列前茅,堪称全方位的学习尖子生。

进入西安重点中学后,林嘉文凭借出众的历史造诣而备受师生推崇,被亲切地称为“林老师”。

更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在16岁那年,林嘉文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

这本长达30万字的巨著,内容之丰富深刻令业内人士也对之赞叹有加。

紧接着,林嘉文又在次年写就了专著《忧乐为天下》。

书中独到的见解令多位专家学者为之折服,称赞林嘉文是“史学界璀璨新星”、“解放后最年轻的学术作者”。

一时间,人们对这位天资卓绝的“史学奇才”充满了无限期许。

在当时,林嘉文的崛起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人们期盼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能在史学界大放异彩,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谁也想不到,他光辉灿烂的前程却注定戛然而止。

天才少年的囚笼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林嘉文的确拥有过人的天赋和见解。但结果却让人扼腕叹息,正是这份特立独行,反而将他推向了人生的绝境。

从小就凭借着出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林嘉文就与同龄人拉开了距离。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的探索中,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其他孩子渐行渐远。

那些充满稚嫩与率性的玩乐,早已与他无缘。

而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枯燥地研读和思考。

林嘉文时常一个人沉浸在书本中,默默地咀嚼着前人留下的点点滴滴。

独自思索的时候,仿佛整个人都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这种超越年龄的专注和执着,无疑加深了林嘉文与同龄人的隔膜。

不仅言行举止与同窗格格不入,就连思维方式也与旁人相去甚远。

林嘉文仿佛生来就是异类,注定要行走在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就这样,一个追求纯粹知识的孩子,被赋予了“少年天才”的光环。

人们对他充满了过高的期待,认为他必将大有作为,成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林嘉文自己却对此深感压力和负担。

随着声名的不断攀升,林嘉文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的炒作和不实猜测。

媒体更是巧舌如簧,试图将他包装成所谓的“明星作家”。

但林嘉文这个内向敏感的孩子,只是渴望通过写作来分享知识,而并非给自己贴上“天才”的标签。

被舞台聚光灯环绕,他失去了做个普通少年的自由。

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与外界对“天才”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天才"这个沉重的称号。

一开始,他曾拒绝任何宣传,并要求隐瞒年龄,希望能够保有自己的空间,但这一愿望最终还是破灭了。

被赋予的“天才”身份,成为了他成长路上的枷锁,令他无法自由前行,最终迷失了方向。

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外界对“天才”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分歧。

这种扭曲的羁绊,注定让林嘉文难以走出自己的人生轨道。

难寻归宿的异乡客

写作固然给林嘉文带来了一时的名声,却也催生了他内心前所未有的彷徨和孤独。一个人如果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那他注定会成为一个永远的异乡客,无法寻觅到自己的根。

追求学识和独立思考,就注定了林嘉文要与主流价值观产生分歧。

他与大多数青春期男孩完全背离,不再沉浸在那个单纯而快乐的世界里。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前的成熟,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透彻洞见。

生命对林嘉文而言,已不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相反,它变成了一个迷宫,到处是死路和绝境。

而他年轻的心智也承受不住太多压力和挣扎。

林嘉文对生活渐渐失去了热情和动力,沉浸在阴郁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一次次舆论的狂轰滥炸,一次次朋友的离弃和背叛,都让林嘉文的内心更加封闭。

他渐渐发现,自己在同龄人中显得太过与众不同,无法真正打成一片;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他又太过年轻,很难被人理解和接纳。

纵使他拥有惊人的学识和见解,却也难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寻获安身立命之所。

一个人注定要孤独,又怎能不向命运低头?

正是这种无家可归的孤独,最终导致了林嘉文情绪的崩溃。

抑郁症就像一个无形的囚笼,将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囚禁其中。

不仅生活失去了乐趣,就连最钟爱的学习和写作也无法再给他带来满足感。

林嘉文开始频繁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需要依赖药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然而内心的绝望和厌世情绪却在逐步蔓延,最终吞噬了他最后一丝生的希望和勇气。

活着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所有意义和吸引力。

离世前最后的沉思

"未来对我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吸引力。单单就俗世的生存层面而言,我早已预见了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的一切,这样的人生前景实在是乏味无趣,让我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这是林嘉文在遗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读来令人心酸万分,一个纵横捭阖、无所不能的少年,却对自己的未来如此失望和绝望,这是何等的悲哀?

但也许,正是因为林嘉文超前的洞见力,才会让他对生命有如此透彻的认知。

正如他所言:“问太多、想太多是种折磨,因为这样的情况下,人会很难变得简单肤浅起来。”

在常人眼里,林嘉文前途无量,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然而在他自己看来,未来的路途已经走到了尽头,前方别无去路。

旁人眼中的“天才少年”,不过是一个被生命命运捉弄的囚徒。

他对生命的局限性、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都源于自己的特立独行。

纵横捭阖于学术领域,却找不到在现实世界立足之处,这种矛盾与困境,注定要将林嘉文推向绝境。

更令人痛心的是,就连最后临终前,林嘉文都没能得到亲朋好友的疼惜和安慰。

在他留下的遗书中,虽有对父母和师长的祝福,却没有提及自己的苦恼。

或许正是因为早早领悟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林嘉文才会如此贪婪地投入到历史研究中。

那些已经远去的英雄人物,成了他能够暂时依附的避风港湾。

历史给予他的慰藉,也同时剥夺了他去亲近现实生活的动力。

越是沉醉于过往辉煌,他越是与当下现实格格不入,渐行渐远。

结语

林嘉文的悲剧告诉我们,天赋与学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幸福。内心的孤独和绝望,同样会侵蚀灵魂,摧毁生命的意义。

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即使再优秀的年轻人,也可能陷入彷徨迷惘的漩涡。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人、老师、社会,都有责任为年轻人搭建良好的心理咨询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学会面对生活的阴暗面,而不被负面情绪淹没。鼓励他们追求理想,同时也明白现实的局限性。

林嘉文的离世令人痛惜,但他对生命的透彻思考,却是对我们每个人生存状态的有力警醒。

【参考资料】

1.海外网-2016.02.26-《自杀的18岁史学奇才林嘉文是谁?》

2.浙江新闻-2016.02.26-《是什么“杀”了史学奇才林嘉文 专家:悲剧须防重演》

3.澎湃新闻-2022.05.17-《他是罕见的“天才”,16岁写下史学巨著,为何在18岁走上绝路?》

55 阅读:28486
评论列表
  • 2024-06-12 15: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在知识的海洋畅游,却止步于人情世故,可惜了。一路走好,少年。

    旅行者 回复:
    他如此努力,'好学,却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无法自拔!
    RAY 回复:
    不关人情世故的事,你以为他读这么多历史会不懂这么简单的东西吗?他是无法体会到作为人作为一个动物那种简单肤浅无知的快乐,过度的知识使他的人性被毁灭了,毕竟人不是上帝
  • 青草 29
    2024-06-13 14:01

    一个社会让十八岁青柠自杀,应该思考一下

  • 2024-06-14 21:21

    如果他除了文学外,平时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喜欢运动,心里会更舒畅些,健康些。人生不光只是局部,其他的精彩应该逐步去体会,多姿多彩,方能长久。

    诺言一生 回复:
    就是武侠小说中的只知道修炼高深武功而不修研佛法而导致的走火入魔!
    RAY 回复:
    是的,体育运动不可缺少
  • 2024-06-15 21:03

    经常参加身体激烈对抗类体育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等,精神抗压能力也非常强。基本上不得抑郁症。

  • 2024-06-15 14:07

    财富永无止境,精神的和物质的,适合自己就好。心不配财的时候,就是财大压身的后果。有多大的心境就能装多少事,而不是玩命的装进知识和事,不管自己的心境有多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很多东西,真实的、精髓的大概率并不在史书之中,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如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知家庭更善于万卷书,普通家庭更善于行万里路,以中为度就好。

    开心每一天 回复:
    嗤!
  • 2024-06-12 23:21

    历史不容细读,人生不能细品!

    开心每一天 回复: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清风 16
    2024-06-16 09:15

    历史不能研究太深,负面信息太多

  • 2024-06-15 17:12

    心理不成熟

  • 2024-06-16 03:07

    在他还没有内心足够强大时,他就理解了人生的真谛,可惜[祈祷][祈祷][祈祷]

  • 2024-06-12 18:23

    妄念执着,可惜了啊!

  • Aner_ 14
    2024-06-15 19:37

    在对历史的探索里迷失了,我不爱看历史,不是故事不好听不精彩,而且以功利的角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可是我承受不来,太容易为过去发生的人和事感到悲伤遗憾而不能自已,所有的悲剧我都不爱看,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他一个少年人,过早探索历史中很多过于晦暗沉重的东西,自己又过于敏锐,于是彻底压垮了心智,从遗书来说整个家庭氛围又都比较消极,互相影响下来他就彻底走入歧途出不来了,悲剧。

  • 2024-06-15 15:33

    沦囚于自我,亡于失我!人生本平凡,有光添彩,无光悠然。平淡伟大随遇而安!

  • 2024-06-13 19:50

    看透彻了

  • 2024-06-15 17:16

    天妒英才!!心理上的问题是致命的。好在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心理问题了。

    爱已成歌 回复:
    你懂个毛。
    开心每一天 回复: 爱已成歌
    哈………………
  • 2024-06-16 11:19

    慧极必伤[得瑟]

  • 2024-06-15 17:16

    所以他的父母也应该每周或不定时带他去外面和歌厅去宣泄一下他常年压抑的精神状态,多参加一些大众化的活动,也不至于走向极端!

  • 2024-06-12 12:11

    屁天才,读古人的书,没创新

    dbjsrtu 回复:
    你没有那悟性,所以你不会跳楼的!
    在水一方 回复: dbjsrtu
    他跳楼了,你会咋样?
  • 2024-06-16 08:34

    当你年龄和才华不匹配时,危险也就会在你身边开始,千万不要对孩子拨苗助长,这一定自己会后悔的。

  • 2024-06-15 17:59

    学习太过人就废了!

  • 2024-06-16 07:00

    凡事不能太认真,这世间大家都是过客。

  • 2024-06-13 11:20

    心理有问题

  • 2024-06-14 11:02

    失去了对存在的领悟,生命就成为无意义的虚无,这就是今天孩子的通病,谁夺取你孩子对此在的最后领悟?谁。。。。。

  • Tl 4
    2024-06-16 13:30

    找高人

  • 2024-06-18 15:30

    书读了那么多,搞不懂人要积极面对一切?书里全是负能量?

  • 2024-06-18 16:10

    舆论真是一把双刃剑!

  • 2024-06-12 17:17

    一颗小树在枝叶未涨开的时候已经硕果累累,本来就不附合自然规律。因果

  • 2024-06-14 23:24

    还是太执着

  • CNB 3
    2024-06-16 15:45

    跟社会走,社会愚昧我愚昧,社会开化我开化。都说俄罗斯好你也说好,做另类需要勇气。

  • 2024-06-16 08:57

    历史从来反着读,别人的话从来反着听,我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平平坦坦就好

  • 2024-06-16 11:06

    忧郁症,大部分人都说是忧郁症,其实就是精神病的一种,就不肯承认。

  • 2024-06-19 17:42

    文艺青年大多都有抑郁症。

  • 2024-06-12 17:17

    屈原也是因为思考,所以投江。

  • 2024-06-16 10:58

    他沉迷于读书学习中,哪还会又去想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

  • 2024-06-15 14:54

    走进去,走不出来

  • 2024-06-15 19:15

    每个人都有命数!!自你来到这个世上那刻起,阎王爷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命长短!!老天爷决定了你的命运!!所以不要怨自己、不要怨别人,包括你的父母!!这就是“命中注定”!!想开了就好了!!!

  • 2024-06-16 08:11

    到头来鬼在桶志

  • 2024-06-16 01:42

    看透了!失望吗?失望吧!以史为鉴!还是年轻啊!可惜啦!哎………也不用自杀啊!看看那些什么的家属,亲朋好友坐着位置上养尊处优的拿工资活得多快活!你较真就完!

  • 2024-06-15 02:09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2024-06-16 11:15

    什么叫巨著,搞笑

  • dst 2
    2024-06-19 13:05

    过早领悟历史,参透人生真谛,看不到未来的意义,导致最终的悲剧。

  • QSY 1
    2024-06-12 16:02

    什么时候的垃圾新闻

  • 2024-06-12 21:37

    少年英才,天妒良才,英年早逝,那孩子活着是个了不起人物,16岁就出版两本书,抑郁症害死象少人,怎么治不好呢!

  • 2024-06-16 12:59

    说白了就是自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任何人考虑[汗]

  • 2024-06-16 08:22

    少年得志变无志,人生太易不是好事

  • 2024-06-15 21:03

    吃饱了撑得

  • 2024-06-16 00:30

    想到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伤仲永》。

    阿飞72100 回复:
    果然是九漏鱼,这和仲永有一点关系吗?
  • 2024-06-16 14:13

    孩子你这一跳跳碎了你父母的一切,因为你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不是社会、荣誉赋予呀,每个人一生都有太多的追求但我觉得简单一点就好。

  • 2024-06-19 10:58

    社会很黑暗,知识教人做事更坦白,正好相反,所以……

  • 2024-06-12 09:58

    所以说我们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变得多聪明,甚至是天才,一路看来没有一个天才是正常的。他的的不平凡也注定了~

    开心每一天 回复:
    对!搬砖的正常!搬砖辛苦!赚钱不少!赚了就去…………所以没时间,没空去思考!
  • 2024-06-12 18:36

    社会包容性差,遭人妒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 2024-06-12 16:49

    这是压力太大,还是被捧杀了!

  • 2024-06-13 01:24

    孤独求败的心里差不多吧!

  • 2024-06-12 18:35

    年少有为打击少,天纵之才要珍惜。

谦语话书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