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荒废工地内有座日本寺庙,曾经做过幼儿园和学校,规模很大

万小琦漫游记 2024-01-07 13:53:09

在我们这些年床车自驾环游中国的旅途中,曾多次途经吉林省长春市。有一次我们发现,在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与文化街路口附近的一圈施工围挡里,疑似藏着一座日式风格的寺庙。我们决定一探究竟,于是便沿着施工围挡,找到了工地的大门。

由于工地的大门紧锁,我们无法进入内部,但透过门缝,可以看到工地内的大概情况。目测当时工地属于停工或荒废状态,在靠近工地西墙的位置的确有一座规模不小的日式寺庙。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座寺庙建筑由大殿和配殿组成。其中大殿为歇山式顶,淡绿色的瓦面,大殿的北侧有连廊,连接着配殿,与大殿相比,配殿小了许多,配殿的风格与大殿截然不同,瓦顶采用的是灰黑色的日本板瓦,弧形挑檐,有浓郁的日本传统寺庙建筑风格。虽然已荒废许久,但是依旧能够感受到它当年的气派。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工地内会有一座荒废的日式寺庙呢?它会是谁建的呢?又建于何时呢?

通过查阅地图得知,这里便是当年的日本东本愿寺“满州”别院旧址。

提到“东本愿寺”这个名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此前去大连时,在大连市中山区胜利东路与麒麟西巷的交汇路口看到的那座“南山大庙”。

那座酷似明代古建筑的“南山大庙”,实际上是日本侵华时期所建造的一座日本寺庙,名为东本愿寺“关东”别院。因此,这两座寺庙应同是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在华修建的日本京都东本愿寺的下院。

东本愿寺是由日本的佛教寺院本愿寺分立而来,信奉佛教净土真宗,与西本愿寺并存。

当年日本侵华时期,他们野心勃勃,除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掠夺,还把侵略的触角延伸到思想、文化和宗教领域,企图通过奴化教育等方式,镇压和控制我们的同胞,实现长期侵略和占领的目的。东本愿寺“关东”别院和东本愿寺“满州”别院都是当年他们在我国修建的宗教建筑,这也是他们侵略的一种手段。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东本愿寺“满洲”别院旧址,始建于1936年5月,落成于1937年,是由当时的伪满洲国总务厅设计,日本福昌公司施工,与日本传统的寺院建筑所采用的砖木结构不同,这座寺院的大殿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配殿则采用的是砖木结构。整座寺院规模很大,地上和地下各一层,建筑面积达1590平方米,是当时东北规模最大的“别院”。

在日本侵华时期,这座寺院曾经香火旺盛,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人逐渐撤离回国,寺庙才关闭。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以后,这里曾先后被作为长春市市直机关幼儿园、长春市六一小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等使用。

直到2007年,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搬迁后,这里开始闲置。

2014年,这座东本愿寺“满洲”别院建筑被列为吉林省第7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便是这座隐藏在工地中的日本寺庙背后的故事。9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目前这座建筑保存完好,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感谢您阅读本期内容,小琦自驾环游中国,将会为您不断分享更多旅途中有价值、有内涵的文旅资源和旅行见闻,敬请期待!

1 阅读:655
评论列表

万小琦漫游记

简介:一个酷爱自驾旅行的85后,自驾周游中国,分享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