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怕是史上最难返回地球的航天员乘组,进空间站难,返回更难

环球科学猫 2024-06-19 11:32:36

还能有谁?这怕是史上最难回家的航天员乘组了!进空间站难,返回更难。

的确,在前往空间站的时候,危险程度不低,在返回来的之后,又是一样,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延期。

作为航天员,没有一点心理压力,这怕是还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心理素质再好,也不能够这样来折腾吧。

如果真的没有办法返回,其实返回一艘空飞船就是最好的选择,然后其他的人坐上稳定的飞船返回,也是一样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来自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返回。

这怕是史上最难返回的航天员乘组,为什么这样说?

不少人应该知道,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Starliner)原本计划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一周左右,然后就返回地面了,结果在发射的过程之中,这一艘飞船就出现了重大问题。    

两名宇航员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在进入空间站的过程之中,这一艘飞船出现了氦气泄漏,最终还导致对接的时间发生了改变。

还好,整个过程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最终让这一艘飞船完美对接了国际空间站。

然而呢,在对接之后,两名宇航员预计是在空间站停留约8天,对“星际客机”及其子系统进行测试,然后就返回地球,结果呢?

对接之后,飞船又出现故障了,除了要排除氦气泄漏的问题,还研究为何在试飞期间部分推进器出现故障的问题。

当然,推进器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按照美国宇航局(NASA)商业乘员项目经理史蒂夫·斯蒂奇表示,对接前未恢复的推进器显示出“奇怪的特征”,几乎没有产生推力。

而此前本身是5个一起推,结果对接时候出现故障,最后在艰难的操作之下,控制人员恢复了四个推进器,使对接得以继续进行。

回头想一下,要是推进器没有在最终发挥好,这飞船去哪里了?大家可想而知。

所以,这真的就是一艘用“生命 ”验证的飞船,真不知道两名宇航员的内心会不会很煎熬,居然发射前,发射中,发射后都是一大堆的问题,这毕竟还是这一款飞船首次飞行,这要是不彻底解决,后面航天如何进行?完全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所以,这可以看到波音飞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可能解决该问题,这回头来看,NASA继续宣布延期返回,这也是有道理的,新消息是——该飞船将在太空中多停留一段时间,推迟至 6 月 26 日。

不得不说,这已经不是首次延期了,这怕是史上最难返回地球的航天员乘组了,进空间站难,返回更难,那为什么这样说?

的确,此前国际空间站也出现过延期,但是都没有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延期情况,最为关键是并没有出现波音飞船发射前,发射后等种种问题。

就算是此前国际空间站飞船被撞击,大不了也是航天员等待一下,但飞船没有问题,而这一次飞船要是不解决,那航天员又将是“抗压”返回了,而且危险程度比发射可能更高。

所以,我说——这怕是史上最难返回的航天员乘组,完全没多大的问题。  

这最终会如何,就看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而且,就算是飞船本身的分推进器出现故障解决,氦气泄漏的问题解决,波音还有一项计划。

那就是——其返回地球的旅程将穿越大气层,这是试飞的关键部分,飞船的热防护罩将在这一过程中承受约 3000 华氏度(约 1648.89 摄氏度)的高温,依照已经出现的各种毛病,我还真的很担心这艘飞船返回过程的任务。

只能说,这里往好方面想把,预计在6月26日的时候,该飞船将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太空港着陆,所以,还会不会延期,就看解决的问题如何。

如果实在没办法,只能依靠龙飞船了

没错,对于波音来说,如果真的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只能依靠龙飞船了。

    

龙飞船的稳定性已经验证过了,并且也多次执行过任务,而且也算是为国际空间站打造的,而且实力也差不多相当,大家可以看下这两艘飞船的数据:

“星际客机”是波音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采用串联双舱构型,由乘员舱和服务舱构成。

其中乘员舱理论上可以重复使用10次,该飞船高5.03米,乘员舱直径4.56米,发射质量13.2吨,最大载客7人,也可用于客货混装,具备60小时独立飞行和210天停靠飞行能力。

龙飞船高达8.1米,直径约4米,上行有效载荷6000公斤,下行有效载荷3000公斤,最多能同时容纳7位航天员,是一架有效载荷量远高于传统航天器的新型航天器。

所以,波音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可以直接用龙飞船接回来就行。但最终也就是看波音飞船的最终处理结果。

一旦成功,波音又是全球载人飞行任务的竞争者

没错,对于世界航天来说,在国际空间站部分,除了俄罗斯的飞船之外,就是美国的龙飞船了,而且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已经为NASA执行了9次载人任务,并额外执行了4次商业任务。

在波音飞船成功之后,也将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执行,那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活动肯定也会发生改变。

不过,波音在国际空间站的前景也未必真的很好,即便是“星际客机”即便此次能够如愿成功测试,也已经从当初的行业先行者沦为替补。

所以,其实波音成功的确会成为全球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竞争者,但是相对自己的优势已经失去。

其次,波音后续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去解决,如果不解决,那这次发射之后,在后续还可能面临更多的困境。    

因为“星际客机”飞船配套的“阿特拉斯5”号运载火箭,该火箭使用性能先进可靠的俄制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结果呢?美国已经无法继续进口,库存是发射一发少一发。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那波音飞船也就“晾一边”了,在国际空间站的部分,还是捞不到好处,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6 阅读:6012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9:48

    宁可乘坐阿波罗,不愿踏上星际客机。[点踩][点踩][点踩][点踩]

  • 2024-06-20 08:55

    应该把美国登月的老航天员送上去,老同志经验丰富……

  • 2024-06-20 08:29

    返回有什么难的!让国际空间站直接坠毁南太平洋就回来了。分分钟钟的事!

    LHB 回复:
    这个主意不错!国际空间站虽然千疮百孔,比那个破飞船还是靠谱点的,就是不知道几个股东愿不愿意。
  • 2024-06-19 18:10

    登月航天员来回是不是可以在我们空间站歇一歇?这样时间充足而且可以得到补充

    LHB 回复:
    以后我们自己的没问题,天宫就是太空驿站。至于老霉嘛,不好意思,人家早就立法禁止和中国进行太空航天合作了。
  • 2024-06-19 17:39

    很有可能他们故意要在空间站多住些时日,观察嫦娥六号返回地球全过程,偷师学艺,最起码看明白了返程的大致情节,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全世界当年我们就是这样子返回的,一、二、三……等等。

  • 2024-06-19 17:03

    不能让美国英国航天员到空间站

  • 2024-06-19 17:47

    拒绝美日韩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2024-06-20 06:32

    看看是如何神游太空的

  • 2024-06-19 17:14

    在美日安保协约废除之前,不可能让日本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2024-06-20 06:49

    这两个老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2024-06-19 19:02

    这才叫高空作业,注意安全

  • 2024-06-19 17:55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两位有点老了,美宇付不起工资了,干脆送上去再说

  • 2024-06-19 12:36

    这就是强大的美国 这就是科技强大的波音公司

  • 2024-06-21 06:48

    在空间站怕什么!一起吃完其他几个人的口粮俄罗斯还不得上去救人

  • 2024-06-21 12:08

    幸灾乐祸的贱相。

  • 2024-06-23 05:32

    该出手时不出手定会失去大好良机,……

  • 2024-06-23 15:11

    在空间站玩呗!多两双筷子的事。这可是个无归期之旅!上山容易下山难,中国老古话就是不听!!

  • 2024-06-23 22:56

    首次飞行就敢载人,真行

环球科学猫

简介:用眼睛看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原创内容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