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0军向志愿军总部报捷,彭德怀大怒: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趣史小研究 2024-06-05 09:40:4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1年1月,酷寒的朝鲜半岛被战火照亮,志愿军第50军在高阳里取得了重大战果。据报,他们在没有重型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毁坏了27辆坦克,俘虏了数百名英军士兵,这一成就在战争的史册上足以载入荣耀篇章。

然而,当这份胜报递交到了远在后方的彭德怀将军的手中,场景却出人意料地转向了紧张的氛围。彭德怀将军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在他看来,这份报告中的数字过于夸张,几乎难以置信。

毕竟,他了解战场的残酷和装备的局限,这样的胜利几乎不可思议。在军事行动中,诚实汇报同样重要,任何夸大其词都可能导致战略判断的严重失误。难道是激情让这些士兵的报告失去了准确性,还是确有其事,他们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

第三次战役:突破英军防线

1951年1月2日深夜,严寒笼罩着战场,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6团1营的士兵们在黑夜中悄然集结,准备对高阳里发动一次关键攻击。

这一夜,温度骤降,寒风刺骨,但即便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涨,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这是打破敌人防线的关键一环。随着夜幕的加深,志愿军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他们采用了夜袭的策略,利用夜色和严寒对敌人造成突然的打击。

志愿军战士们手持简单的武器,有的只是一把老式步枪和几颗手榴弹,他们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向敌阵地快速推进。炮兵部队提供了密集的火力覆盖,地面上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中,敌人的防线逐渐暴露。

在攻击的前列,志愿军的排长发出了冲锋的口令,志愿军战士们呼喊着战斗口号,穿过夜色冲向敌人的阵地。美韩联军在初期的混乱中试图进行反击,但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下,他们的射击显得杂乱无章,难以形成有效的阻击。

冲锋中,志愿军使用手榴弹清除敌人的碉堡和火力点。每当一颗手榴弹投掷出去,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敌人的射击点便被炸得烟尘滚滚。在这种猛烈的进攻下,美韩联军的士气逐渐崩溃,一些敌兵开始试图撤退或投降。

正当激烈的交火进行时,志愿军的一个小分队发现了敌方的一个重要指挥所,他们迅速包围并在短暂交火后成功占领。这个指挥所的占领为志愿军获取了大量的情报和物资,同时也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抵抗意志。

战斗持续了大约半小时,最终,高阳里的美韩联军防线被完全突破。战斗结束时,天空开始泛白,志愿军在这片曾经是战火纷飞的地区站稳了脚跟。他们迅速整理战场,对俘获的敌兵进行了临时安置,并对伤员进行救护。

志愿军战士们检查和清点战果,确认美韩联军死亡和被俘的数量。在确保高阳里的安全后,志愿军开始筹备下一步的战略行动。这次攻击不仅成功占领了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将“皇家重坦克营”与英军29旅的主力部队有效隔离。

志愿军士兵的英勇无畏

在成功占领高阳里后,志愿军迅速进行了战场部署,准备迎接可能的反击。此时,面对的是英军的“皇家重坦克营”,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坦克部队。

志愿军虽然在人员和策略上有优势,但在重火力装备上的不足,使得他们不得不依赖更为原始的战术和装备来应对。为了对抗敌人的坦克,志愿军依靠的是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这些简易但有效的工具成了他们在此次战斗中的主要武器。

尽管面对的是装甲厚重、火力强大的坦克,志愿军士兵们依然表现出极高的战斗意志。在这场不对称的战斗中,一名叫做李光禄的志愿军战士成了关键人物。他是1营的一员,此前已经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

面对敌方的坦克,李光禄选择了一种极为危险但可能决定战局的行动。他手持一个已经被调整的炸药包,其中的导火索被他亲手剪短至仅剩三公分,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引爆时间,减少被发现的风险,但同时也极大增加了操作的危险性。

夜幕中,李光禄悄无声息地接近了一辆正处于暂时停止状态的敌方坦克。他利用地形和夜色掩护,躲避英军的巡逻和瞭望。接近坦克时,他低姿匍匐前进,几乎是贴着地面移动。在到达坦克近前时,他迅速而谨慎地将炸药包塞进了坦克履带的缝隙中,这是坦克的弱点之一。

引爆后,巨大的爆炸声响彻战场,李光禄成功炸毁了坦克的履带,使其丧失了移动能力。但爆炸的冲击波也对他造成了影响,他被震荡波震昏过去,身边是滚烫的金属碎片和扬起的尘土。

周围的战士见状急忙前来支援,他们将李光禄从危险区域迅速撤离,并进行了紧急救治。此时,其他小组的士兵也利用了这个突破口,继续使用炸药包和爆破筒攻击其他坦克。每一次爆炸都精准有效,致使敌方坦克接连失去战斗力。

王长贵:战场上的英雄

王长贵,作为志愿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他在这场关键的夜战中,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在李光禄成功炸毁一辆坦克并因爆炸冲击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后,王长贵和他的小队迅速填补了突击队的空缺,继续执行对敌坦克的破坏任务。

战场上,王长贵携带了两个炸药包,这些都是事先由他们小队的工兵精心准备的。在夜色和爆炸的火光中,王长贵和他的战友们小心翼翼地向敌方坦克靠近。他们的动作必须极为谨慎,因为任何一点声响都可能引来敌方的炮火。

接近第一辆坦克时,王长贵利用被破坏的坦克作为掩护,快速地爬到敌坦克的死角。在确认周围没有敌人注意到他们之后,他迅速将炸药包放置在坦克的底盘附近,这是坦克相对较为脆弱的部分。拉动引线后,他立即与战友们撤回到安全位置。

几秒钟后,一声巨响将夜空撕裂,猛烈的爆炸摧毁了坦克,火光冲天,碎片四散。激战中,王长贵没有停下脚步。在短暂的喘息后,他和战友们再次利用战场上的烟雾和混乱,向第二辆坦克发起攻击。

这次,他们面对的是一辆正在尝试调整炮口的坦克。王长贵携带的第二个炸药包比第一个更大,威力也更强。他重复了之前的动作,但这次距离更近,危险也更大。成功布置炸药并快速撤离后,又是一声巨大的爆炸,第二辆坦克的炮塔被炸飞,坦克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然而,在完成这次英勇的破坏后,王长贵在撤退过程中被英军狙击手发现。在确保战友撤退到安全地带的同时,王长贵遭受了致命的攻击。尽管他最终英勇牺牲,他的行动深深地激励了每一个志愿军战士,他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继续战斗。

战果难以置信:全歼“皇家重坦克营”

随着王长贵英勇牺牲后的激战,志愿军的进攻并未减弱,反而更加猛烈。战斗一直持续到午夜,志愿军士兵们在黑暗中不断地推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勇敢突击,成功地削弱了敌方的抵抗力。这一夜的战斗中,“皇家重坦克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几乎被全歼。

在持续的夜战中,志愿军50军149师的两个营表现出色。他们不仅有计划地瞄准了敌方的重型装备,还有效地利用了自身的轻武器和爆破装备。通过狡猾和大胆的战术,他们能够接近并破坏敌方的坦克。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共有27辆坦克被炸毁。这些坦克一旦被击中,通常会引发连锁的爆炸,导致整个战场上空弥漫着硝烟和爆炸的火光。除了坦克,还有3辆汽车在混乱中被击中并起火燃烧。这进一步限制了英军的机动能力,使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调动和反击。

此外,志愿军还成功缴获了4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这些都是在战斗中被遗弃的,因为其操作手要么被打死,要么在战斗中逃离。

在这场混战中,英军的伤亡惨重。据统计,有200余名英军被毙或重伤,他们多数是在爆炸中被杀或在试图逃离战场时被射杀。此外,还有227名少校及以下级别的官兵被俘。这些被俘的士兵大多在战斗中失去了抵抗意志,或在坦克被摧毁后找不到退路。

实地核查战果:证实胜利的真实性

前方的捷报传回指挥部,消息的内容关乎志愿军第50军在高阳里的一场辉煌战斗。据报告,他们在严苛的战况下成功击毁了敌方27辆坦克,捕获了大量敌军及其装备。然而,这样的战绩,在彭德怀司令看来,几乎是难以置信的。

彭德怀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听完报告后,他皱紧了眉头,对身边的参谋人员严肃地说道:"你要告诉50军,谎报军情可是要杀头的。"这句话随即通过无线电波被迅速传达到了前方部队。

前方部队指挥官接收到这一信息后,立刻组织人员对战果进行再次确认。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确定被俘敌方部队的指挥官,以便获取更确切的情报。此时,一名志愿军军官,他精通英语,成了关键人物。

在对敌军俘虏进行初步审讯时,敌方士兵始终紧闭不言,不肯透露谁是指挥官。然而,这名军官在审讯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士兵对话中不经意提及的"Commander"一词。

他随即指挥队伍加大了对这一线索的追踪,最终确定了敌军中的一名看似平常但实则身份重要的俘虏——柯尼斯,一个坦克营的营长。随后,这一发现被迅速报回指挥部,志愿军指挥官立刻向总部再次汇报了这一确认情况。

彭德怀在接到这一进一步的确认报告后,仍旧半信半疑,他指示联络官:"让他们再次确认一下,确保准确。" 前方部队于是继续深入核查,整合了更多的战场证据和敌军指挥官的供词。

这期间,徐文烈,50军的政委,从前线发回了一批战场的照片。这些照片详细记录了战场的情况:烧毁的坦克残骸,被击毁的敌军装备,以及众多被俘的敌军士兵。照片中,士兵们站在一片毁灭的坦克旁,背景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这批照片最终被送达彭德怀手中。

当彭德怀亲眼看到这些战场照片时,他终于相信了前方传回的战报。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才确信50军确实取得了这样惊人的战绩。

随后,彭德怀将这一战果正式上报给中央,对参与这场战斗的所有战士和指挥官进行了表彰,认可了他们在极端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英勇和战斗力。



参考资料:

[1]管飞.“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J].党史纵横,2012(12):60-61

1 阅读:352

趣史小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