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更“值钱”了!仅3.81元,就相当于1美元,不再是4比1

继宁聊财经 2024-06-02 11:54:42

在之前的文章中,南生曾引用世界银行公开的数据指出:我国人民币明显被低估了,若采用一篮子商品在中美两国境内的实际购买能力来评估的话,1美元仅相当于4元人民币罢了。

现在,这个数据过时了

过时的原因是:世界银行获得了最新一个批次的数据,即基于“2021轮国际比较项目(ICP)计算的世界各国、地区本币对美元的比价转换因子”。按新的统计数据,人民币更加“值钱”了。

上面这段话,部分网友可能看不懂,南生简单介绍下。目前,在汇率规则下,大概需要7.2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需要83.45印度卢比兑换1美元,这是基于外汇市场买卖行为得来的。

基于外汇市场买卖行为得到的货币汇率存在着很多人为干扰因素,也存在着各国政策影响因素。例如,美联储多次加息,高利息引诱全球资本流入美国,抬升美元指数,多国货币因此贬值。

美元霸权以及美国为了维持“美元霸权”而在全球开展的各种贸易、金融制裁行为也导致部分国家的货币实际购买能力被低估了。为了理清背后的真相,获得各国货币真实购买能力。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开展了“国际比较项目(ICP)”普查活动,将成百数千种商品汇集在一起,我们称之为“一篮子”商品,并依据这些商品在各国的接受度形成权重分配。

然后观察这一篮子商品在各国购买时需要支付金额的差异,得到购买力平价规则体系下的转换因子。假设:这一篮子商品在我国需要支付391元人民币,在美国购买的话要支付100美元。

得到的转换比例就是3.91比1,远低于汇率体系下的比值,这说明中国人民币是“比值被严重低估了”。

国际比较项目(ICP),是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都在参与的国际性活动。既然是国际性项目,参与国家又很多,那就不可能年年都举办——耗时耗力,成本无法估算。小国、穷国就会弃之。

稳妥的办法只能是:每隔几年全球普查一次,然后再依据各国的通胀水平对之前普查来的数据进行推算。后一次的普查结果,也可以对之前几年“推算出来的数据”进行修正。

之前的全球普查活动是在2017年,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南生在前文中提到的4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就是世界银行利用2017年普查到的数据来推算的。现在,新数据表明(如下图):

即便是之前的4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也属于低估人民币了。新的数据是3.81元人民币,就相当于美国境内1美元的购买能力了。考虑到最近两年美国通胀更高,3.81这个数字还可以往下压。

按购买力核算GDP:中、美、印、俄、日

在汇率法规则下,我国GDP低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名。但在购买力核算规则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升至全球第一。世界银行给出的2022年基准为31.77万亿美元,美国约为25.44万亿美元。

购买力规则下,印度GDP猛增至13万亿美元,全球第三名。第四名不再是德国、日本,而是俄罗斯,世行给出的2022年经济规模为“近6万亿美元”。这个喜讯,俄媒已多篇幅报道了。

之后是日本、德国、巴西、印度尼西亚、法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韩国、加拿大、西班牙、沙特、埃及、波兰、澳大利亚、泰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国。

印尼、埃及、伊朗、巴基斯坦,这些相对贫穷的国家在购买力规则体系下“GDP居然也能进入全球前列”?好像这个指标,有放大低收入国家经济规模的效应。

这正是被经济学家们诟病的地方,即购买力平价规则忽视了品牌、质量、服务、环境、租金、运输等因素对经济的贡献。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越是不注重“软性环境”的国家,越是容易被高估。

按购买力计算,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新规则下,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30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名。按照14.1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GDP依然还在全球人均水平附近徘徊,在世界银行公布的192个经济体中排在第85位。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被同步拔高的背景下,中国人均GDP在全球的位置并未出现明显提升,还是远远落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

0 阅读:3

继宁聊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