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辅佐张作霖父子两代人,见证奉系崛起与衰落——张作相

凡人看青山 2024-03-18 14:36:37

奉军的头面人物虽然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但和很多奉系的将领在民国历史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因为奉系军阀的独特属性和人际关系是其他派系无法模拟和复制的,因此也造就了奉军将领的特殊性。

今天要说的就是被奉军称为辅帅的张作相,张作相能被称为辅帅,是因为他是奉军元老,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拜把子老弟兄,在奉系崛起的过程积极辅佐张作霖,在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又主动支持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且在张学良接任后继续辅佐张学良发展东北军,是东北军中的灵魂人物之一。

首先说一点,张作相虽然和张作霖的名字相似,但他们不是亲兄弟,而是拜把子的金兰兄弟,很多人都以为两人有血缘关系,这是错误的。

张作相生于1881年,比张作霖小6岁,平民家庭出身,本来是在农村干瓦匠这个职业,但因为同族的兄弟被土匪害了,于是手刃仇人而被通缉,就走上了当胡子的道路,也因此和张作霖结识。当时张作霖正在搞保险队,业绩最好的时候一度控制了27个村子,手下有50多人,张作相就是其中的弟兄之一。

1902年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张作相随之一起变了身份,从此成为军官,招安初期张作霖是副营长,而张作相则被委任为哨官,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职务,可见张作霖对于张作相的信任程度。

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张作霖的步步高升,张作相作为张作霖的拜把子弟兄和心腹下属,始终处于张作霖的核心圈子,对于张作霖的发展和奉军的形成和崛起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到了1912年,张作霖被袁世凯擢升为北洋中央陆军第27师师长后,张作霖随即被升为骑兵团长,后又任炮兵团长。

1914年,随着张作霖势力在奉天的进一步扩张,张作相水涨船高担任27师54旅旅长,不久后因为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张作相接任27师代理师长的职务,在张作霖完全掌握东三省后,张作相正式成为27师师长。要知道军队对于军阀的重要性,很多一省的督军都必须要兼任嫡系部队的师长,就是怕队伍散了或者被人拉走,而张作霖能把自己起家的27师交给张作相,可见对其信任。

从用人的角度看,张作霖确实眼光精准,张作相没有辜负张作霖的信任,始终对老张家忠心耿耿。

张作相是张作霖的下属,但他的军阀理念和张作霖完全不同,张作霖一心想出关扩大奉军的势力范围,张作相则主张守住山海关发展东三省,这也是二人的分歧,但当张作霖拍板决定后,张作相也能认真服从,张作霖也对其不抱以任何怀疑,可见二人之交情。

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被直军打的找不到北,退回关外后,张作霖决心整顿奉军军务,张作相被任命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监,实际负责奉军的整顿工作。

1924年,奉军宿老孙烈臣病逝,其所担任的吉林督军职务空缺,于是委任张作相担任吉林督军兼省长,并继任东三省保安副司令一职,时年44岁。张作相在掌管吉林期间,兴修铁路、公路,开办现代大学和现代企业,对于吉林的基础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获胜,虽然一度控制北洋政府,但郭松龄的倒戈给了奉军当头一棒,张作相虽然极力阻击郭松龄部的进攻,但结果确实不堪一击,要不是日本人出兵相助,张作霖就只能下野了。但在郭松龄死后,处理郭部所属官兵的时候,张作相主动站出来为其求情,避免了奉军高层中要清洗郭部所有官兵的提议,而郭松龄所部则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是张学良的嫡系,这也是日后张学良掌握东北军的底气所在。

虽然张作霖积极扩张的主张和张作相有分歧,但在奉系出关作战中,张作相还是积极负责的完成张作霖的要求,在对阎锡山的作战中颇有战果。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由于事发突然,奉军内部对于接掌帅印的人选产生分歧,后在东三省联席会上所有高层都推选张作相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张作相是张作霖的把兄弟,名义上是兄终弟及;二是张作相在东北军中名望高、人缘好,没人会反对;三是张作相是奉军中的实力派,此时还是吉林督军,实力上没话说;四是新老派系势力需要平衡,杨宇霆的士官派和张学良的新派都能接受这样一个人。

虽然从实力上和未来前景看,贸然的当东北军的头不太适合,但历史上很多人面对派系大哥这个宝座的时候都会眼前的虚假所迷惑,最终才悔之晚矣。而张作相却当机立断的予以拒绝,表示这东北军的老大只能是张学良,其他人谁都不行,在他的力推下,加之张学良手中的东北军精锐,张学良才能顺利继承老爹的基业。

张作相不接任东北王的职务,肯定是正确的,他的接任只会导致奉系的分化甚至分裂瓦解,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能迅速拒绝并推选张学良,无论是出于他对把兄弟的情义还是对于人心的了解,都得为他竖起大拇指,毕竟不是每个人面对权利的诱惑都能说出拒绝的话。

及至东北易帜后,1929年张作相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是东北军中的核心之一。

在中原大战爆发后,奉军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张学良对于关外的地盘蠢蠢欲动,张作相则认为应该继续保境安民。无奈蒋介石拉拢手段高明,张学良被京津冀地盘迷了眼,于1930年9月18日通电入关参战,中原大战旋即结束。

时隔一年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军孤悬关外。张作相领军作战能力并不突出,于是在1933年不再担任东北军中实职,开始在天津隐居,之后基本上一直在隐居中度过。不过他倒是对时局颇有认识,并鼓励其子张廷枢参加八路军进行抗日活动。

华北沦陷后,日本人鉴于他在东北军中的影响力及在东三省的地位和人脉,多次拉拢劝降,都被张作相拒绝,表现了中国人的气节。

抗战胜利后,为了便于国民党统治东北,蒋介石曾为人张作相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因国共战事紧迫,还任命其为东北“剿共”副司令,结果未就任就锦州就解放了。

1949年4月,张作相在天津的家中病逝,享年69岁。

张作相草根出身,陪着张作霖白手起家,亲眼看到奉军崛起,既见到了张作霖问鼎天下掌控北洋政府,也看到了张作霖身死皇姑屯;既见到了张学良东北易帜,也见到了东北军被分化瓦解;既见到了东北沦陷,也看到了抗战胜利。但在这个过程中,张作相无论对于兄长张作霖,还是侄子张学良,他都是有情有义,他都是忠心耿耿的,在民族立场上,他也是站得住的脚的。

4 阅读: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