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不是草包二世祖,他的个人能力和魅力不可小觑

凡人看青山 2024-03-15 09:21:04

张学良,字汉卿,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死后的奉军核心人物,曾任奉军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职务,张作霖死后接任东北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易帜后任职拱北边防军司令,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对于张学良的评价,课本上称他“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千古功臣。

而在网上或者民间,对于张学良的评价似乎比较一致——认为他是无能的二世祖、花花公子、绣花枕头、草包、胆小鬼,主要原因就是东三省是在他的手上丢的,因此从过去到现在,不抵抗将军的名头始终扣在他的头上。

那么,张学良真的是个草包,是个不学无术的军阀二代吗?

如果实事求是的讲,答案是否定的。

东三省在他的手上丢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因为这个骂他一辈子都应该,但却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张学良的个人魅力和能力。

有些人之所以瞧不起张学良,主要是因为他出身极好,是张作霖的长子,又继承了张作霖的地位和军队,因此很多人都觉得不是张学良有多优秀,而是出身太好,其实这就有点瞧不起人了。

张学良的起点极高,这是事实,但张学良的经历也是颇具传奇的,毕竟不是每个出身好的人都能成为少帅,也不是每个大帅的儿子都能成为民国的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有些时候,优秀不优秀是需要同行衬托的。

民国期间有人将四位家世显赫的公子哥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当然了,其实还有其他几种说法,包括袁世凯的儿子袁克让、袁克文等人都在不同的说法中出现过,但唯一不变的是张学良,无论哪种说法张学良都是四公子之一,这也能侧面证明张学良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是得到当时上流社会承认的。而且看看那些同为四公子的二代们,袁世凯的儿子们早早的销声匿迹;段祺瑞下野后,段祺瑞人还活着呢子孙就混不下去了;孙科倒是一直滋润就是没有实权;至于曾经的江浙第一纨绔卢筱嘉,最著名的事竟然是暴打了上海的黄金荣而在历史上留名,当卢永祥下野后卢筱嘉只能在日本经商度日。唯独张学良,在张作霖死后不但能全盘接手奉军,还能进一步稳住局面,甚至一度扩大了奉军的地盘,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虽然张学良的成长得益于老父亲的悉心栽培,但张学良确实是很早就进入奉军,只是出身太好掩盖了他的光芒,但他的履历还是比较完整的,从低级军官到中级军官、高级军官也是有时间间隔的,不过相比其他人,他确实享受了来自奉军高层的越级提拔。而张学良在奉军中提拔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自己的人脉,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与郭松龄的情义亦师亦友,而郭松龄在奉军扩张作战中的表现无疑是非常优秀的,这也说明张学良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只不过后来郭松龄因为私心而与冯玉祥联合反奉也确实是他没能想到的。但在第一次直奉大战、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张学良带领的嫡系奉军的战斗力确实是远超其他奉军部队,虽然这其中有郭松龄的作用,但郭松龄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抹消张学良的作用,没有张学良的支持,郭松龄也成不了名。

最能体现张学良个人能力的则是在张作霖死后,奉军群龙无首的时候,其实张作霖的把兄弟们也不是不想坐那个位置,但奉系最精锐的部队都在张学良手里,如果没有这些奉军主力的支持,谁也坐不稳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位置,而张学良能掌握这些奉军精锐,也是在说明了他的能力。不要说很多人念着张作霖的恩情,这也许是一方面,但当张作霖死后更多人考虑的还得是个人利益,如果张学良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他肯定也得和卢筱嘉一样躲到外国去经商,那些奉系军头怎么可能允许一个毛头小子坐在自己头上,他们之所以承认张学良的地位,就是因为张学良比他们更强,更有实力,更适合坐那个位子。

张学良从1928年接手奉军帅印之后,虽然期间也有波折,但张学良是始终稳坐奉军一哥位置的,等到中原大战爆发后,各方都在拉拢张学良,理论上张学良支持谁谁就能胜出,而他选择的蒋介石虽然为人不咋样,但后来事实证明蒋的政治手腕和眼光确实是强于其余几人的,这也证明了张的眼光。

而在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带兵出关,虽然导致了老家空虚,最后还被日本人趁机偷了家,但奉军却也趁机将势力扩大到河北、平、津、热河、察哈尔等地,再次让奉军的地盘扩张,如果没有九一八的发生,东北军还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过随着九一八的发生,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张学良也喜欢灯红酒绿,也喜欢花花世界,但和其他骤登高位就开始享受的二世祖不同,他接手父亲的基业后,对于东北军的发展是有规划的,在他治下东北军大力发展现代化军事改革,尤其是认识到空军、海军、装甲部队、炮兵等特殊兵种对战争的重要作用,在九一八之前东北军的空军部队有飞机300多架,而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也只有314架飞机,而整个抗战期间美国援助的飞机也才200多架;海军拥有各类舰艇27艘;拥有当时中国最先进装甲部队,先后购置外国先进坦克、装甲车100辆;拥有独立炮兵团10多个。也就是说,张学良的现代军事观念和眼光极高,而且有能力也乐于提高东北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在九一八之前也确实将东北军打造成了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成果,他才能左右中原大战的结果,才成了中原大战的胜利者之一。就凭这些做法和成果,我相信无论从个人还是团体利益角度,张学良都不可能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

张学良的能力和眼光都不错,但政治经验还是差了点,所以对于九一八的看法只停留在小规模的局域冲突上,根本没想到会导致整个老家都没了,他但凡紧张一点,表现的强硬和积极一点,日军反倒不敢动了。而在西安事变后,他亲自陪老蒋回南京的做法,也证明了他的经验差,上飞前老蒋是他亲哥哥,下飞机后老蒋视他为仇寇,他以己度人还是低估了蒋的为人,如果是他老爹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蒋介石为什么只是幽禁张学良却不敢杀他,不是蒋介石真的顾念情义,只因为东北军确实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如果张学良真的死了,东北军要么反蒋要么投共,而张学良只要活着就能拿捏东北军的大部分将领,这才是蒋幽禁张的主因,这难道不能说明张学良对东北军的影响力吗。

而且作为张学良被幽禁后东北军的代理掌管于学忠也曾公开表示:我这边低调点,他(张学良)那里才能好过点。而于学忠的能力和战绩,不知道的人可以去查查,能让这样的人才始终对自己忠心耿耿,张自然也是有过人之处的。

甚至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按理说张学良已经没啥用处了,但为啥不能解除幽禁,因为张是东北军的灵魂人物,无论国共两党都是认可其地位,也都有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而且历史证明了张所发动西安事变是正确而且有远见的,如果在台湾把他放了,相信国民党内部很快就能形成一股以张为核心的政治势力,这也正是蒋所惧怕的,所以直到他垂垂老矣,到了蒋经国的时代,本以为他行将就木了才将他放出,结果就是这样,人家还是活到了新世纪。

所以,张丢了东三省,别管什么原因都是丢了,但他的能力和见识绝对远超当时大多数军阀,只不过在政治上还是稚嫩了一些,比之他老爹张作霖差的很远,毕竟张作霖活着的时候,日本始终没能拿下东北。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