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亲口承认新首都计划,2个选择摆在面前,哪一个对中国有利?

地史故去 2024-06-19 19:50:08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国家要更换首都那肯定是大事,根据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参考样本来说,迁都一般伴随的就是战争压力,政治压力倒还是其次的。

而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公开场合,亲口承认了有关建立新首都的计划,外界媒体都在猜测,这是否会成为三年前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提出有关新首都建议的伏笔回收。

早在2021年,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绍伊古就提出将俄罗斯首都迁到西伯利亚地区,关于这一做法的优势,绍伊古也就此提出了两点原因:

第一,将首都迁到西伯利亚地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其进行有效开发,缓解长久以来俄罗斯东西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俄罗斯一直以来对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都乏善可陈,正好借此机会推进,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方针调整。

绍伊古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将人口和经济发展重心放在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虽然也与这两座城市曾经是俄罗斯首都有关,但并不妨碍俄罗斯人对于自己是欧洲民族的认同感,这一点与俄罗斯的“欧洲精神内核”有关,存在深刻的历史人文相关因素。

第二,考虑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俄罗斯的核心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与“北约”国家的战略缓冲地带日渐缩小。为了国家安全起见,俄罗斯应当再打造一个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相同等级的“第三首都”级大型城市,以适应俄罗斯日渐增长的国际战略需求。

而实现这一设想最理想的选择,就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的优势前面已经说过了,在于可以顺便推进资源开发工作,而远东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和中国比邻而居,中俄朝三国领导人交流起来也更加便捷,必定会使三国关系向前走出一大步。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选择西伯利亚肯定是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西伯利亚地处俄罗斯整个疆域的中间部位,再往北走就是北极,其他三个方向从俄罗斯边境线开始算,距离西伯利亚中部也有相当一段距离。

可以说以全局考虑,这个地方是最符合俄罗斯整体国家防御体系构筑需求的,既加速开发了俄罗斯搁置许久的西伯利亚“宝库”,又是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压力最好的“防线”,说是“一举多得”也不为过。

但对于中国来说,肯定还是希望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建立所谓的“第三首都”。很明显,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距离中国更近,远东地区的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通过内河航运路线,甚至可以直达我国哈尔滨,这对于两国外贸交流的益处无需多言。

远东地区由于有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一天然不冻港的存在,还能在这里部署俄罗斯的核战略海军,大大缩短了与美国的交战距离,直接将主战场的位置变更到了广阔的太平洋北部。俄罗斯的主力军队越过白令海峡就是阿拉斯加。

到那时候,美国顾忌到中俄两国的军事战略东移的部署,在国际上的种种跋扈行为肯定也不敢继续下去,总归要有所收敛。

俄乌战争反击的意义也就此失去了,就先不说乌军想要打过俄军有多困难,打过了又能如何呢,对于这些重兵固守的大城市,乌克兰显然没有这个消化能力。何况法国和德国在各自最强盛的年代都在俄罗斯折戟,更别提小小的乌克兰了。

不过现在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资源调动问题,这与绍伊古2021年提出迁都西伯利亚的建议后所面临的是一个问题。

想要短时间内集中建设出一个比肩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大城市是很难的,俄罗斯现在的财政状况由于战争的进行早已是雪上加霜,哪里还有闲钱投入西伯利亚或者远东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在普京的设想下,最好的处理方法其实就是等西伯利亚或者远东地区中的一个城市出现发展的好苗头,再对其进行资源倾斜,和时间做朋友,慢慢的堆砌基础并且继续等待时机,将人才和劳动人口持续引进,这才能将一座崭新的城市建设起来。

当然,现在的俄罗斯政府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应对战争压力,在“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给到俄方压力时,其实这个问题被提上日程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迁都所带来的内部问题可一点都不比外部问题少,俄罗斯这艘大船其实这些年来走的并不平稳,至于后续要往什么方向航行,就要看它的“舵手”普京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参考资料:

证券时报 2023-07-04 《最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莫斯科”,俄方发声!罕见空袭,联合国紧急警告!总统宣布:停止一切接触》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地史故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