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叶剑英80岁大寿,惭愧道:如果不是毛主席,我的一生会很平庸

历史典录 2023-07-26 18:03:32
前言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毛主席评价叶剑英的一句话。

在十大元帅中,叶剑英应该是最特殊的一个,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叶剑英最让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决策能力,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发挥重要作用。

图 叶剑英

而叶剑英和毛主席,更是感情深厚,毛主席曾感激地说:“叶剑英是我的救命恩人”,而叶剑英晚年在他八十大寿的时候,众多老友来庆贺,就在大家称叶剑英一生功绩的时候,他却惭愧说道:“不敢当,我很惭愧啊,如果不是毛主席,我的一生会很平庸…….”

1976年1月,叶剑英与毛主席以诗会友

1976年。元旦。

北国风光,天寒地冻,满目冰霜。

无线电波伴着似乎被冻得凝结了的气流,向千家万户传递着气势磅礴的声浪: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毛主席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填写的一首《水调歌头》。

图 毛主席

广播员用庄重的语调朗诵完这一首《重上井冈山》之后,变换着一种稍微轻松一点的音调播出毛主席在同年写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诗朗诵的电波在北京后海南沿的上空荡漾,钻进柳荫街的一座紧闭着银灰色铁门的深宅大院里,这是叶剑英元帅的住地----小翔凤五号。

柳荫街又称“元帅街”,“将军街”,住着徐向前,叶剑英元帅等一些老将军,5号院被高大的青砖绿瓦深深地包裹着,古老的宅院显得幽静,典雅,庄重带有神秘的色彩。

年近八旬的叶帅,此刻穿着深蓝色的便装,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凝神地听着毛主席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两首词,这位元帅太熟悉,太喜爱毛主席的诗词了,就像熟悉喜爱诗词作者毛主席本人一样。

图 叶剑英毛主席

对于毛主席的诗词,叶剑英有点偏爱,甚至可以说是酷爱,早在延安时代,他就习惯于吟诵毛主席的诗。

建国以后,1957年1月,《诗刊》第一次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的18首诗词,叶剑英读后兴奋极了,爱不释手,这次发表的这两首词,也同样吸引着叶剑英。

“绝妙好词,绝妙好词啊!”他一遍遍地听着,一句句咀嚼,他被雄伟磅礴的气势深深地打动了。

叶帅有一个习惯,常常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读诗,背诗,讲诗,尤其遇到好诗更是如此,他不但自己读,而且还要教给身边的孩子们和服务员小周,小卢读,让他们背诵。

他听了毛主席刚发表的这两首诗词,接着他顺手翻开刚刚送来的《人民日报》,读着第一首词,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读着第二首词,觉得更有韵味,读着读着,不由地“啊”了一声,随口说道:“这首词写在1965年秋,十年了!”

图 叶剑英

这首词就是《七律.远望》,叶剑英也曾写过,这首词在1976年12月28日,毛岸青和邵华特将毛主席录写的《远望》赠送给叶剑英,并附信云:

“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对伯伯的诗也是十分喜爱的,1966年元旦,我们去看望父亲,父亲挥笔书写了伯伯的这首诗,以教育鼓励我们革命,父亲是那样喜爱伯伯这首诗,不仅把诗中句句都入脑海,而且连什么时候,刊登在哪个报纸上都记得……”

图 毛主席《远望》手稿

毛主席喜爱古诗词,但很少情况下评论诗人,而对叶剑英来说是个例外,他欣赏叶剑英的诗词和诗才,毛主席在给陈毅元帅写信谈诗,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于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与京中央政治局委员谈话,谈到“长沙水” ,“武昌鱼” 和“孙权搬家南京”的典故,突然想起辛弃疾的词《南乡子》,问叶剑英是否还记得起来,叶剑英未加思索,当场吟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毛主席听后,很满意,指着叶剑英说:“此人有文化”,接着他说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

然后指着叶剑英说:“我看不起吴法宪,黄吴李邱不是曹刘,刘是刘震,曹是草里坏,就是吴法宪不行。”

在这里,毛主席不仅赞赏叶剑英的诗才,更是表扬他与反对势力的斗争性和坚定性。

图 叶剑英毛主席

在诗词方面,叶剑英尽管受过毛主席的多次赞扬,但他从不以诗人自居,平素做诗,只是兴智所至,抒发情怀,随写随丢,连个底稿都不留,当然不会想到毛主席竟然亲录他的《远望》诗赠与教子女,他高兴地托人将原件送到荣宝斋裱糊起来,留作纪念。

每次回忆件事,叶剑英总是望着毛主席亲录的《远望》,对照毛主席的《鸟儿问答》,细细品味一阵子,觉得自己的七律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主席的念奴娇,随后,他默默地捧起了《庄子》的《逍遥游》。

“首长,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呢?”,工作人员问道。

“《庄子》的《逍遥游》”,叶剑英不假思索地回答,习惯性地背诵起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毛主席在词中引用其典故,鲲鹏展翅,扶摇羊角,多大的气魄!实在是大家手笔,常人莫及。

就在叶剑英欣赏毛主席诗词的时候,197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元旦刚过,周总理逝世,紧接着,朱德总司令也跟着离世了,再加上唐山突发了大地震,接连二三的打击,天灾人祸的降临,使毛主席的病情不断加剧……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弥留之际召唤叶剑英

清风萧瑟,草木摇落。

9月5日,毛主席病危,叶剑英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非常着急,准备安排后事,9月8日,毛主席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已经进入弥留之际。

图 病重的毛主席不忘工作

连日来,政治局委员们守候在毛主席的卧室,排着队走到病榻前,一个接一个看望老人家,准备做最后的诀别。

叶剑英走了过来,他默默地深情地望着这位自己跟随多年的领袖,想不到昔日那高大魁梧的身躯,变得如此消瘦,昔日那满面红光的容颜,变得如此憔悴,那蜡黄发灰的脸上,流露出难过的表情,黯然失神的大眼流淌着伤感的泪水,巴掌开的嘴角抽搐着,似乎要做新的指示……

图 毛主席

叶剑英多么想多看他一眼,但又不忍心多看,一股股热泪夺眶而出,一阵悲痛涌上心头千言万语又无从倾诉。

这时,意识仍然清醒的毛主席双目微睁,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叶剑英,眼睛突然睁大,并且试图活动指挥不灵的手臂,轻轻相招。

可是,叶剑英只顾着伤心,泪眼模糊,并未察觉,待他走出病房时,毛主席再次吃力地抬起了那只显得沉重的胳膊,他的手颤颤巍巍地摆动几下,他的嘴微微地动一下,细心的张玉凤见此情景,揣摩出毛主席的心思,马上跑到休息室找到叶剑英说:“首长,主席招呼您呢!”

图 叶剑英

叶剑英霍地站起来立刻转身回到病榻前:“主席,我来了,您有什么吩咐?”他凝神惯注,准备聆听毛主席最后的遗教。

只见毛主席睁开双眼,嘴唇微微张合,呼吸急促,想要说什么,只是说不出来,叶剑英握着她逐渐变冷的右手,又急又悲,淌着眼泪,断断续续地说:“主席,您多保重啊…….您,会好起来的!……”

他在床边久久伫立,觉得毛主席的右手吃力地握着自己的手,还想用力抽出左手来,那平静的面孔,因为用力涨的发紫,那宽阔的额头下面紧锁着双眉,吃力地转动着双眼,那眼神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依旧发出异样的光芒。

看到毛主席如此激动,叶剑英不好再呆下去了,最后,毛主席用尽全力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地点了几下,他依依不舍地移动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离开了病房。

回到休息室,大家都围过来,探讨毛主席的病情,叶剑英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主席的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头脑还在思考,为什么特意招呼我呢?他要说什么呢?还有什么嘱托呢?……,他的心情非常沉痛,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生一死,乃见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毛主席晚年常常吟诵《史记.汲郑列传》中的这句话,并录以示人。

图 毛主席逝世

毛主席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单独召唤叶剑英,欲语不能,可见他们之间的“生死之交”的交情了。

叶剑英离开房间不久,毛主席的意识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9月9日零时,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离开了党,国家和人民。

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和华国锋连夜开会,商量毛主席的身后事,最后提议分两步走:

“先做遗体保护,这是必须的,第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研究决定火化和保存。”

在叶剑英和众多领导人的努力下,毛主席的遗体最终完好无损地转交到纪念堂,处理完毛主席的身后大事,叶剑英同华国锋,李先念等人共商国家大事,在最关键时候,叶剑英和党内的老一辈领导人迅速做出决策,挽救了党于水火之中,也许,这就是毛主席“无声的遗嘱”吧。

图 毛主席遗体

至此以后,新中国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77年,叶剑英80大寿,“满目青山夕照明”

1977年的春天,大地复苏,万象更新。

5月14日,叶剑英迎来了八十寿辰,这一天在京的将帅们,给他祝寿来了,第一个到来的是王震夫妇,随后到达的是余秋里,杨成武将军,接着聂荣臻夫妇来了,徐向前也被请来了。

背靠后海,小翔凤的庭院里,夕阳西照,桃花盛开,人们欢声笑语,喜气临门。

人们刚刚落座,聂荣臻和徐向前就拿自己写的诗词前来祝寿,聂荣臻的“八秩寿翁犹继志,旗展神州贺新天”,将宴会推上了高潮。

叶帅捧读着聂荣臻热情洋溢,满纸褒勉的诗句,顿时心潮澎湃,不胜感激之情,连连说:“惭愧,惭愧,不敢当啊!”

图 徐向前和聂荣臻

而徐向前的“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有定”让叶剑英思绪万千,徐向前笔下的“导师正是毛主席,毛主席曾经评价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亮一生谨慎行事,而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当时宋太宗很器重吕端,凡国家大事先报吕端,吕端看完再呈现给宋太宗,可是吕端并不高高在上,而是重用贤才,并且懂得谦让 ,这就是吕端的“大事不糊涂”。

而叶剑英在工作中,曾经有多次“大事不糊涂”的行为,深受毛主席的器重。

图 叶剑英

思索过后,众人也纷纷称赞叶剑英为党和人民做出的功绩,夸赞他的伟大,但是叶剑英却说道:“惭愧啊,我不伟大,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是毛主席,我的一生会很平庸,或许成为一名生意人,还在南洋做生意,或许成为教书先生,在家教书……

接着又说道:“一想起毛主席,我就很伤心!,如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和未来,没有毛主席,我们还在黑暗里徘徊,还在上海的租界里过生活呢,没有毛主席,长征过不去,到陕北也站不住,后来,打日本,打蒋介石,没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毛主席才是伟大的,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仰仗他老人家啊!”

说着,叶剑英流下了两行清泪,激动不已,众人也都感慨万分。

说话间,邓小平和家人也赶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帅们都在这里开盛会啊!我也前来祝贺!”

图 叶剑英邓小平

叶剑英见状赶忙迎上前去,高声说道:“你也是老帅么,是我们老帅的领班呢!”

邓小平指着叶剑英向大家说:“我来了,向这位在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的战友表示祝贺!”

正说间,粟裕最后一个赶到,邓小平开着玩笑说:“别让粟裕进来,坐不下了!”

叶剑英起身,亲自迎接粟裕的到来,邓小平和叶剑英并肩坐下以后,人们很自然的围拢过来,和叶剑英以及家人孩子们吹蜡烛。

原来只有八根,邓小平建议再插一根,变成九根,象征着长长久久,邓小平打趣地说道:“叶帅,广东“官话”中,一,二,三,四….这十个数码的发音依次为“押,易,开,死,无…..”到“九”谐音为“够”,象征吉利呀!”

叶剑英听后很开心,也和大家一起吹了起来,顿时全室生辉,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叶剑英八十寿辰这一天,前来祝贺赠诗的,当然不止将帅们,在众多人合寿词中,有一首“竹筒词”,颇有情趣和韵味,那是王匡作诗,由王子野用篆体刻于竹制笔筒上的精美“寿礼”。

图 叶剑英

入夜,叶剑英送走了战友,亲朋和同志们,独自坐在写字台上,默默读着摆放在案头上的祝寿诗,他心潮汹涌,回顾走过的人生道路,情不自禁,奋笔疾书,七律一首,跃然纸上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就是豪情满怀,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八十抒怀》。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一再表示,首先要归功于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他用“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来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这就是叶剑英对毛主席的态度,正因这样,在党内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毛主席的一边,从而诚心诚意受毛主席的委托,扶助华国锋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图 叶剑英

1986年,叶剑英患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央召开的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大会上首先宣布了叶剑英逝世的噩耗,噩耗传来,党内和党外各界人士纷纷悼念叶剑英。

国内的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族人民群众悼念叶剑英的诗文,张爱萍在一首《长相思》中写道:

“贵一生,赞一生,力挽狂澜天地惊,中华得振兴,赤子心,儒子心,治党治国励治军,人民十亿亲”。

这些诗文高度赞颂了叶剑英光辉的一生,表示要继承他的遗志。

图 叶剑英和儿女

1987年,10月22日,叶剑英的遗体被送回到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烈草如荫,红花似锦,庄严肃穆。

为党和国家奋斗了60年的叶剑英,终于“叶落归根”,他的一生,正是毛主席笔下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5 阅读:659
评论列表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