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振,中国建材集团如何应对

企业观察报 2024-06-05 15:04:58

5月17日,由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材国际)主办的中材国际第二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绿色智能 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400余名嘉宾聚焦绿色低碳、数字设计、智能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度对话交流。

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英国皇家工程院、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Karen Scrivener,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建材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魏如山等出席会议。

中材国际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和国际业务的骨干企业,是全球领先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2001年,中材国际在整合国家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优质资产的基础上成立,相继研发并建设了从中国首条日产1000吨到全球最大的日产14000吨系列生产线。

中材国际依托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艺技术,及完整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全产业链”资源,以国际工程为载体,累计在全球88个国家承建超过330条水泥生产线。自2008年起,全球市场份额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建材集团的压舱石业务,眼下,以水泥为代表的基础建材业务正承受着较大经营压力。面对水泥行业及国内市场的深度调整,中国建材集团及下属企业如何应对?中国建材集团的海外业务布局有何最新进展?针对上述问题,大会期间,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建材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魏如山,中国建材股份党委副书记、天山材料董事长刘燕,中材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印志松,中材国际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兵接受了《企业观察报》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01

基础建材绿色化转型

“以水泥为代表的基础建材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压舱石业务。但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加剧、成本持续高企等因素影响,基础建材经营深度承压,效益深度下滑,因此,我们必须要迈过转型升级这个坎,重塑生命力。”魏如山说。

对于当前国内水泥行业的巨大压力,身兼中材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印志松感受最深:“从国内情况看,水泥工程行业仍以存量为主。2023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泥价格降幅较大,加之需求下滑,水泥行业利润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

对于未来国内水泥市场的走向,印志松判断,2024年及未来几年,市场压力整体依然较大,但下行程度会出现放缓。相应国内水泥整线项目的机会也比较少。在“双碳”与“双控”等政策共同作用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

面对市场调整与转型阶段的困境,2023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提出,要全面推进基础建材的转型升级。转型方面,抓实水泥+、国际化、双碳“三大翘尾因素”,提高跨周期经营能力;升级方面,通过持续创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中国建材集团的这一战略部署中,“双碳”是三大翘尾因素之一,“绿色化”是三化升级的方向之一。

“当前,中国建材集团正在基础建材的碳排放领域持续发力,包括加大节能技改力度,提高替代原燃料比例,增加新能源使用比例等。”刘燕介绍,2023年,中国建材新型低碳水泥熟料一次烧成技术实现碳减排25%,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4%、吨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0.8%,新能源装机容量85.56兆瓦,为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超2151兆瓦;另外,中国建材加快碳捕集技术的应用研究,建成了年产20万吨碳捕集项目,这是水泥行业全球最大的碳捕集示范线。

中材国际是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目前,中材国际已经形成了围绕绿色节能、数字智能升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023年,青州中联年产20万吨CCUS示范线成功点火,中材国际成功打造了合肥南方、宜城南方、滁州中联、山东泉兴、池州中建材骨料等一批智能化标杆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绿色低碳水泥工厂数字化设计建造技术经行业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铜川尧柏、玉山南方等生产线。

刘燕表示,下一步,中国建材集团的基础建材板块将通过三方面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一是坚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二是做好源头减碳,积极实施原料替代;三是通过持续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让印志松看到希望的是,政策压力下,水泥企业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将会持续释放,存量技术改造市场空间较大。“未来,中材国际在低碳工艺改进、新一代节能装备、余热回收装置、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各环节都将有不错的市场空间。”印志松说。

02

“三大主业、四大板块”

全面出海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建材集团的国际化再次成为被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魏如山表示,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升级之年。中国建材集团明确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建材”,围绕“三大主业、四大板块”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集团国际化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推动“12345”战略框架加快实施。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海外业务遍及76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设立了196家机构、集团境外员工3万余人。在全球投资布局了水泥、商混、骨料、石膏板、玻璃纤维、AGM新能源电池隔板、风电叶片、硅酸钙板等主导产业。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作为集团国际化的代表,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魏如山表示,下一步,中国建材集团将加大力度推动“三大主业、四大板块”全面出海。

具体来看,一是基础建材业务优先出海。基础建材国际化基础最好,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率先开展海外布局。

二是新材料业务适机出海。加快制定国际认可的产品及应用标准,提前市场导入,做好市场研判;加快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及制品、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碳纤维及制品、玻璃新材料、先进陶瓷等新材料全球布局。

三是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优质深耕。推动工程、运维、装备全方位协同发展,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领先,做强高端装备研发智造平台,加大行业外、集团外装备业务拓展和“走出去”步伐,推动装备业务从“工程带动”向“带动工程”转变。

四是物流贸易业务拓展优势。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海外超市等模式,深入推进属地运营,为集团产业板块走出去提供服务和支撑。

03

基础建材国际化路径

“推进基础建材国际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对国内需求下行的对冲力。”魏如山说。

中国建材集团已对基础建材国际化做出了明确的谋划和部署。魏如山介绍,在平台搭建上,2022年,中国建材集团完成了基础建材业务国际化整合,确立了以中材水泥作为基础建材国际化发展、投资、运营、管控的平台。2023年中材国际增资入股中材水泥,借助其在全球水泥工程市场的占有率以及水泥运维经验,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加速推进基础建材全球布局。

在战略规划上,聚焦国际化发展中心任务,结合中国建材集团基础建材发展规划,确定了“3+3”海外区域规划布局和“2346”发展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梳理海外发展的重点区域与国别,明确战略目标,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在方式选择上,按照并购、迁建、新建的优先级推进基础建材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水泥国际并购项目落地;联合集团内外、央企间、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和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加快形成全球布局及产能规模。

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先锋官”“侦察兵”和“牵线人”,近年来,中材国际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几年海外市场的预期,印志松说,“从国际市场看,中材国际在过去一年期间海外市场表现不错,2023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333.07亿元,工程、装备、运维均同比增长50%以上。我们判断2024年境外水泥需求和价格较2023年总体保持稳定。”

印志松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一方面,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较快,受益于基建和房建的快速发展,区域水泥需求旺盛,水泥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成熟市场国家受脱碳政策影响,绿色低碳改造需求持续释放。

“目前,中材国际的核心经营区域包括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区域市场,伴随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增长红利,水泥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之带来较为稳定的水泥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机会。另外,存量市场潜力较大,统计显示,目前境外约有2400条水泥熟料生产线,20年以上生产线占比近70%,约有400条生产线位于碳减排压力较大的欧美国家,老线技改市场空间较大,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持续增长机遇。”他说。

印志松表示,中材国际是中国建材集团遍布全球的触角,在境外积累了丰厚资源,能够依托属地化优势,稳定工程建设、生产运维和备件供应等基本盘,聚焦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开拓欧洲高端市场,打造引领性、示范性项目,加快推动集团的产品、装备、技术、基地、标准、服务等全方位国际化,未来,中材国际将持续当好中国建材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先锋官”“侦察兵”和“牵线人”,一体化开展国际化布局,高质量服务中国建材集团“海外再造”目标落地。

0 阅读:137

企业观察报

简介:企业家的即时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