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重要的思考,帮你梳理思路

依霜评商业 2024-06-03 21:22:39
今天,分享几个碎片化思考。 1、AI阅读。 我看到很多人用AI在阅读,比如丢个PDF给AI,然后总结出几点摘要,看完就算自己读过了。 这有什么用呢? AI总结的那点“干货”和干瘪的结论,强塞给你,就像甘蔗渣一样索然无味,没有营养价值。自己去阅读,和只看几个结论,完全是天壤之别。 一本书有数十万字,而你只读一千多字的结论,那作者何必写那么多呢?未来人与人的差距,就体现在你能否静下心去阅读那不是结论的数十万字。 若未来都用AI代替自己阅读,恐怕大多数人的大脑都会变得退化,变得浮躁,忍受不了一点过程,只想要结果。 这就像交易,有的人到处抄作业,看到晒个高收益的截图就趋之若鹜,反倒容易被骗,多少年也没什么进步;而有的人喜欢看人分享逻辑,特别是事前发表对品种的看法,不管未来行情有没有如预期那样走,其实都能学到了很多。 以上这段话,我发在视频号后,有网友总结得很好:AI阅读就像是短视频解读电影,可以快速帮我们了解剧情,但无法感受到长电影所铺垫的细节和情感张力。 2、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都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比如,儒家代表传统贵族的利益,它要克己复礼,恢复封建;法家代表新兴军功阶层的利益,它要君权集中,严刑峻法,奖励军功;墨家代表底层人民的利益,它要终止战争,经济公平;道家代表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不想卷入世俗纷争群体的想法,它要小国寡民,清静无为。还有管仲的学说,主要代表商业阶层的利益,它要自由贸易,经济强国。 从这个角度,更容易读懂诸子百家学说。 往后的两千多年中,诸子经典都是与时俱进的。这些“经”,重要的并非是它本身说了什么,而是后人对经典做了什么阐释。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典会有不同的阐释。比如儒家学说,汉代有古文经学、今文经学;魏晋时有玄学,也就是儒学和老庄相结合;到唐代,儒学重新兴起,中唐后逐渐产生新儒学,也就是后来程朱理学的苗头;再往后,就是陆王心学,到王阳明达到高潮。 3、对策。 看历史时,常看到古代谋士给主公出谋划策,往往会提出上中下三策,而主公几乎总是选下策,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该如何追到心仪的女生? 上策是,读书、锻炼、做好事业,让自己变得优秀,产生吸引力;中策是,了解她的爱好,与她趣味相投;下策是,每天嘘寒问暖,做个舔狗。 上策是最好的,它直指本质,但做起来最麻烦,需要的时间长,投入大;下策看起来做的事多,实则都是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成功率也最低。中策是一种妥协,它比上策更接地气,又比下策要难一些。 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一般人都会选下策,人性使然。 对谋士来说,他肯定最推荐上策,下策就相当于免责协议,你非要这么做,结果不好就别怪我。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这样做,别只给老板或客户一个方案,要多给他几个方案,让他掌握选择权。因为当他有选择权后,容易忘记拒绝你,他只会从中挑选一个。更重要的是,如果只给一个方案,失败了,就是你的责任;若给几个方案,失败了,就是拍板人的责任。为了免责,也要多给他几个方案。 晚安~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0 阅读:0

依霜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