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变的是“对思考的虔诚”

中工网 2024-06-09 04:41:07

原标题:农民工陈直翻译的《海德格尔导论》日前出版,哲学家齐泽克曾说“应该庆祝像陈直这样的奇迹”(引题)

唯一不变的是“对思考的虔诚”(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吴丽蓉

阅读提示

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工陈直,从2021年4月开始翻译《海德格尔导论》,这本书近日出版并获得了著名哲学教授的认可。

农民工陈直翻译的《海德格尔导论》终于出版了。

陈直的心情是激动的。“我很感谢,也很高兴。”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陈直说。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俊认为,使得本书在此刻出版更具意义的是它的译者陈直——这一译本无论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社会意义上,都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独特事件,它赋予“哲学”一个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

陈直199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农村,高中学历。2008年底,他开始关注哲学方面的内容和问题。他曾去往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打工,去得最多的是制造业工厂,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一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来,精力被剥夺殆尽,让他很难保持阅读和思考。

每天去上班,每月拿工资,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样的处境无法让陈直感到满足,反而让他想到了自己在最开始阅读和思考哲学时的憧憬;想到当时对理解的渴望,他渴望获得清晰、确定、必然的真理,而非模棱两可的知识;他渴望认识真正的自己,渴望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十几年过去,这些目标并未完成,他反而陷入更加被动、更加被他人决定的处境中。于是,陈直重新开始阅读和学习哲学。

有一次,他读到了理查德·波尔特在1999年出版的《海德格尔导论》,发现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而其内容也不乏深度。2021年4月,他开始翻译这本书。当时他在工厂上班,每天都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他住在10人间的工厂宿舍里,没有桌子,甚至连插座都没有。他只能带着电脑去附近的图书馆翻译,翻译完后就把译文贴在网上。

2021年11月,一篇媒体的报道,让陈直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此后,他离开工厂,在河北一所高校面试成功后,成为一名期刊编辑和排版员。“这份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些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事情’。”陈直说。

2022年起,陈直对全书译文做了几次较为细致的校对。这期间,还有大学老师、出版社编辑以及一些网友为他提供了校对上的帮助。

今年5月,陈直翻译的《海德格尔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铸刻文化丨艺文志)出版。

这版《海德格尔导论》中译本得到了著名哲学教授陈嘉映的认可:“坊间有不少篇幅长短不一的文著介绍海德格尔的哲学,而这一本仍然值得推荐……作者不是全面铺开来介绍海德格尔的主要论题,而是引导读者进入海德格尔的问题意识。本书的译者也很认真,对译文反复推敲修订,并写了不少译者注来辅助读者阅读。”

理查德·波尔特是美国辛辛那提市泽维尔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研究专家,撰写、编辑了多部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其《海德格尔导论》被认为是英语世界的海德格尔研究名著。值得一提的是,波尔特教授为此中译本写了序言,还根据海德格尔研究的最新发现,增补了内容,并更新了参考文献。

本书译文也参考了之前中文世界对海德格尔著作的各种翻译,并通过大量译注予以细致的说明,方便普通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各种概念。

一部英语世界的海德格尔研究名著,其中译本诞生于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的流水线工人之手,这一事件着实深具意味:面对技术统治的世界,陈直证明了选择的自由始终存在;思考即抵抗,而海德格尔一直让我们思考如何思考。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斯拉沃热·齐泽克在其新书《自由: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中,提到陈直翻译《海德格尔导论》这件事,并写道:“我们应该庆祝像陈直这样的奇迹——他们证明了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哲学可以突然中断我们日常生活的进程,让我们产生困惑……今天,我们应该说:让一百个陈直研究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摆脱我们不幸困境的出路。”

“我认为,哲学是一种转变人生存方式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本质性地’转变人之生存的内容。我依然会继续从事对哲学的思考和阅读。当然,如果从事哲学著作的翻译或者研究工作指的是我的社会性身份,可能有比较大的变数。唯一不变的是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对思考的虔诚’。”陈直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