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脂超标,也想好好活着

安绿色养护说说 2024-05-25 06:13:46

最近,一位朋友出事了,差点没命。

性别男,30多岁近40,身体健康,经常锻炼,体型正常。

忽然有一天他感觉胸口痛,有点无法坚持的感觉,就去医院检查一下,正常问诊拍片验血。在等检查结果的当时,感觉身体没问题了,就下楼吃个早点。当吃完早点,胸口的疼痛又猛地出现了!而且特别痛,直接出冷汗,当时就瘫倒。

还好有家属陪同,帮护着拼尽最后一点力冲回了医院。

急救,情况已经不对!

急诊医生直接把他拉进ICU,抢救。

保命的东西一阵输入。

输入再说!

还好,这些措施管用,ICU躺半月,命救回来了,万幸。

确诊:心梗,一个大血管全堵,一个大血管堵了90%多。上了支架梳通。还好发现得及时,再晚个半小时估计就非死即残。

饶是如此,心肌也有部分坏死,属于不可逆的伤害。

这个要长期吃药了,医嘱要先休息三个月。

这家伙实际上只休息了1个多月就回来了,精气神还不错。

复盘:

1. 身体健康,体型正常,每周正常打两次篮球,很生猛。

2. 唯一可见的异常是血脂略偏高,低密度胆固醇高。

就这么个情况,差点没命!

问题是,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性,低密度胆固醇偏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不把这当回事,最终出事。

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

不是每个人正好在医院发病的。

救回来,就和正常人一样;救不回来,没命倒轻松,有命就把一家全拖垮。

30多岁以上的男性,一定要关注血脂!

也许大部分人偏高一点也没啥,但一出事就是天塌。

这个事情要防!

怎么防呢?

吃药是有效的方法,被动防御,它汀一出,基本管用。

但是,有一些研究结论要先告诉大家:

1.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对应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是强相关的结论!但另一方面,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人群,预期寿命也偏高。

2. 低密度胆固醇偏低:对应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但恶性肿瘤等风险增加。

请注意:以上信息相互矛盾。

但符合日常的认知:

国人的身体素质,比上世纪8、90年代相比,那是差远了!当代一堆堆的的大胖子小肚腩;而8、90年代的胖子比例是很低的,什么“三高”之类的根本没人关注,身体各类指标健康得很,没有三高问题。

问题在于,当代的人均预期寿命,比8、90年代提高了约10岁。

指标差的活得久,指标好的活得少。

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适度参加运动可能是一个选择。

疑问:这也矛盾啊!上面的兄弟每周打两次篮球,还是出事了!

是的,哪怕是哪钟南山院士那么强壮的身体,虽然喜欢运动,最终也是上了支架,运动和血管健康没有必然的联系吗?

前面几期我们分析过,有些运动,它不但降不了血脂,还会升高血脂。

例如力量训练,尤其是男性参加力量训练,低密度胆固醇大概率会偏高!这是人体内分泌在适应你运动内容。

那什么样的运动可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

这位朋友打篮球,可以归于HIIT,控制低密度胆固醇作用并不明显。

最好的运动,是中等强度,或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即连续的跑步、游泳、单车之类的运动,每周练3、4次,每次30-60分钟,效果最好。

说得再详细一点:

就是运动时稍微感觉有一点点难受,但可以微笑着运动,这种运动强度是中低强度运动,控血脂最好。如果运动强度再升高,效果虽然也可以同步提升,但运动风险也会同步增加。

对于运动时间,也不要求多,运动时间过长,效果也会同步减弱,每周运动3-4小时,是相对合理的区间。

如此安排运动,低密度胆固醇会降低,但不会过低。

这样的血脂,便令人放心。

1 阅读:2

安绿色养护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