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的中国城市:地图上被彻底抹去,14亿国人都该铭记的神秘小城

不知名的普通人 2024-06-20 10:00:08

文|不知名哲学家

编辑|不知名哲学家

即使你对中国地理并不熟知,但只要谈及中国大小城市,基本也能说上一二,可就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茫茫戈壁上,却有着隐藏着一座绝密城市。

它的占地面积只有四平方公里,它不属于任何省市,没有专属的电话区号、邮政编码,甚至连里面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只有一串奇特的代号:404,和一些偶尔流传出的离奇传闻!

可就是这样一座诡秘的城市,却撑起了14亿国人的脊梁。

这座城市究竟在哪里?为何会被从地图上抹去?

404的神秘崛起,神秘隐匿的开始

提起404这个特殊的数字,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网络服务器又崩了......

面对这种情况,刷新也好、重启也好,都能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但当这个特殊的数字被用到一座城市中时,一切将变得不再那么简单。

下面跟随本文,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被视为国家最高机密的城市的神秘面纱:

一切还要从二战结束时说起!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核武器。这个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给日本带来毁灭性打击,也让世界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威力。

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阻止我国出兵援朝,多次威胁恐吓要在中国境内投放原子弹。

而后为了阻止我国推进统一大业,美当局与台湾当局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向台湾承诺当台湾海峡受到威胁时,美国将使用原子弹,共同保卫并应对中国大陆。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让新中国政府意识到,自主发展核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在69年前——1955年1月15日,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作出重大决策,全力以赴发展核武器事业。

同甘共苦铸基业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说一句一穷二白毫不为过,国内外敌人更是虎视眈眈,在这个时候还要研究核武器,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落后就要挨打的苦难我们受的已经够多了,为了中国百年发展,不管多难核武器必须要造起来。

中共中央一声令下,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师等,奔赴甘肃茫茫戈壁,成为了核事业的先驱者。

可造核武和造大炮毕竟不是一个档次,我们只能选择求助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比如苏联。

1958年,号称"404"的核基地,在中国甘肃省戈壁滩地区秘密建立,一群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年轻人,毅然远离都市的繁华与温馨,奔赴一座只有代号而无确切坐标的秘密之城。他们全无後路可退,只能孤军奋战,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境开拓出一方新天地。

起初是最原始、最简陋的生存状态。四面沙尘飞扬,呼啸的风声震耳欲聋。他们在这片荒漠戈壁滩上拄着脚手架,搭建最简易的帐篷和窝棚。

为了获取直饮水,他们徒手在石砾地里开掘深井;为了有遮风挡沙的屋顶,他们从数十里外的山上拽运木材。一锹一锨,一铲一锓,就这样艰难又艰难...

当风沙肆虐的时候,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当户外温度攀升至50度的时候,人们只能躲在潮湿阴冷的地窖里避暑。有时一天只能喝上几口浑浊的泥水,又咸又涩,根本就是泥浆模样。

至于伙食,则更加清淡到家:压缩咸菜、腌渍萝卜丝和咸鱼干就是他们每日三餐,还经常断炊断油、挨着饿肚子。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有过半点怨言或后悔。

有一段时间,竟十天半个月吃不上一滴食用油,伙食只剩压缩咸菜和干粮,他们只好相互传递食物、互帮互助,艰难度日。

最困难的时期,甚至连老鼠在地窖里的储粮都被发掘出来充饥。然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极端的环境下,即便如此也算不上什么。他们深知,等待着的将是无与伦比的荣光和骄傲。

他们的档案和户籍被封存,对外界而言,他们仿佛就此人间蒸发。只有最高层才知晓此事的重大意义。

寂静的戈壁滩上只听得见风声呼啸,吹过就是万里无云的一望无际。而就是在这望不到边际的深谷中,一座至关重要的"秘密之城"正缓缓崛起。

可万难之后还有万难,404建好后没多久,中苏关系发生质变,苏联单方面撤回了所有援助专家,连张核心资料都没给我们留下。

那个时候,整个国际都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核武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但能肯定的是,10年、20年、哪怕100年,中国人民都不会放弃。

群英力作铸民族重器

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中试实验,从零部件加工到全面装配,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孜孜不倦地钻研。

理论工作者们围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檫勘公式推演,激烈的思想碰撞几乎凝聚出火花;中试车间里则是机器轰鸣,焊花四溅;而在装配区,精密仪器如同拼图一般被缓缓拼接起来。

这里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一切都靠着用纸笔推演的艰辛理论分析和手工的细致操作。每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难关都得靠顽强的探索和反复试验,往往需要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最终找到突破口。

但即便如此,科研人员们也从未气馁。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解开最后一个理论难题,攻克最后一道工艺关卡,就将彻底实现当年的夙愿。

而除了艰难的科研之路,科研人员们还得同时应对各种其他生活上的艰苦。当年404的生活环境简陋而缺乏,除了有限的吃住条件,几乎就没其他任何娱乐消遣了。每天上完工就是在篮球场挥洒汗水,或是写写家书。

可这些家书大部分都没有寄出去,为了保证核基地的安全核隐秘,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不能轻易透漏。

就这样一天天、一夜夜的熬着,艰苦的创业历程终于走到了最后一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关键技术的逐一攻克,这个令世人费解的重大科研项目终于渐入佳境。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这天传来:中国人民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天空中骤然遽升的那抹蘑菇云,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一夜之间,中国便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个无上的骄傲彻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让这个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度终于扬眉吐气、昂首阔步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404的科研之路并未止步于此,三年后的1967年6月,在404基地上空再次升起了骄人的蘑菇云。这一次,是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此成功爆炸。

两颗"争气弹"的诞生,标志着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这不仅将国家的国防实力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

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核潜艇等一系列尖端武器项目陆续攻克,标志着中国正全方位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当年404基地那些为祖国壮丽蓝图而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们。

在外人看来,这座城市始终是一个神秘而封闭的禁区。长期以来,404基地周边都被当地守军重兵把守,哪怕随便一个外人靠近都会受到严厉的盘查。由于高度机密,连此地存在的消息都被掩藏地滴水不漏。

直到2006年,由于地质原因,404不在适合人们工作居住,这座伴随新中国成长、饱经沧桑的秘密城市被迫彻底废弃,上万名员工不得不陆续撤离这里,徒留一片断壁残垣见证往日的荣光后,404才正式走入当中视野。

如今走进这里,曾经的办公楼和实验室早已破败不堪,到处是风沙肆虐的痕迹。但在那些斑驳的砖石墙垣上,仿佛依稀可以看到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的影子——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钻研的身影,工人们衣衫单薄在酷暑严寒中操劳的汗水,还有那绝不言败的决心和理想主义情怀。

一切都已随风而逝,唯有这份博大精神永垂不朽。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美貌与锦绣,只有一腔赤子之心和报效祖国的朴素理想,就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默默无闻地奉献。

时至今日,当年那些隐姓埋名的幕后功勋者大多都已年逾花甲。但每当他们重逢叙旧,提起往事仍然如数家珍、铭记在心。

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出无比的自豪和庆幸,因为他们曾亲身参与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业,为国家能够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中国核工业的版图已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除了404基地,中国曾经还设有221、504等多个绝密核基地,它们的名称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具体位置无从查询。

正是靠着这些隐蔽基地中无名英雄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在核工业领域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核电建设的主要力量。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得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用。

在未来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如快堆反应堆、核聚变等,中国都在不断突破,为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所有这些成就,都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那群人在沙漠中的默默奉献。

中国核工业的崛起之路曲折而不平凡,见证了一代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而无私奉献的壮举。从404基地到今天遍布全国的核工业体系,无数无名英雄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雕刻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他们以赤诚之心和执着追求,打造出非凡的丰碑。这种矢志不渝、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源泉。有了这股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核工业必将在未来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0 阅读:1

不知名的普通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