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可乐都涨价了,可我却觉得很良心!

神秘阿饭 2024-05-31 11:16:15

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方便面要小幅度涨价了,据了解,康师傅袋装方便面将涨价至3元一包,桶面则涨价至5元以上。这意味着,方便面也进入了3元时代。

说起来虽然是涨价了,但实际就是分别涨了5毛。但对于一些习惯了方便面固定物价的人来说,涨5毛钱也是挺难受,会选择少买一点。

其实对于方便面来说,涨价也是可以预见的。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可选择的便利餐食越来越多,除各种外卖之外,方便食品中也多了酸辣粉、螺蛳粉、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

相比传统价格在2-6元的各类型方便面,这些新晋方便食品的单价往往都在10元以上,商家的利润更高。虽然更贵一点,但人们还是乐意选择这些,一来是口感新奇,二来是其量更大,料包丰富,更容易让人吃饱。

有时候商品往往就这样,定价如何,跟人们的普遍购买力和消费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在普遍一份快餐动辄15元以上的时代,花10块钱买一袋方便食品,会让人觉得很实惠。10块钱成为低消费心理线时,那更低价格的方便面就自然被打上“低端”的心理标签。

曾几何时,在人民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的年代里,方便面曾被视为“营养品”。我小时候读教学课外书,里面写中国著名男高音戴玉强的童年艰苦故事,里面就提到戴玉强的母亲为了给戴玉强增加营养,千辛万苦去换来一些方便面。

在餐食缺乏油水的年代里,方便面作为一种高油高盐的油炸食品,可以给人提供极大热量价值与口感价值,那时候,胖是有营养的象征,能吃上方便面,是生活条件好的象征。

莫说70后80后,即使是我这种90后,在我们童年时,方便面也属于“高级货”。在山西农村,尤其到冬天严寒的时候,购买方便面作为早晨储备粮成为乡亲们的一种风尚。

北方的早晨很冷,太早起床生火做饭又冷又麻烦,所以无数要早起上学的孩子们,早餐就被方便面占领。有些人吃得上煮方便面或者泡面,有些人起得晚,连泡面也来不及,只能书包里装一袋,带去教室里干吃。

当时有专门可以拿麦子去换方便面的商户,很多人家里都是一换一箱,品牌多是“小康家庭”。也有人图便宜,会买过期的方便面。这些方便面里大多只有一个料包,口感其实一般,比不上超市里两块钱一包的。有一次我家去超市以零售价买了20多包康师傅和思圆方便面,让我感到这是家里有史以来最豪横的事情。

小孩子的胃口有限,一袋方便面揉碎了,撒上调料,用手舀着吃,能吃一上午,并且足以把附近的同学们香迷糊,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总觉得那时候的一袋方便面特别瓷实,能够吃饱。现在兴许是胃口太大了,任何一包泡面,都感觉万万吃不饱的。

我们这一代算是见证了方便面最后的荣光岁月,当我上初中后,方便面在餐饮中的地位便开始急速下降,因为办完了奥运会后,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在急速飞升,人们见过的世面更广了,对于小镇少年们来说,肯德基等快餐成为新一代“营养且体面”的流行标杆。

当然,现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人们心中的价值也逐渐走向“低端”,仿佛生活比较落魄的时候,才会觉得吃肯德基是一种满足。汉堡薯条与曾经的方便面一样走下神坛,从“营养品”变为“高油高热量的垃圾食品”。

其实东西一直都是那么个东西,只是人们的认知一直在改变。历史告诉我们,潮流是个圈,任何流行都是一时的,如今外卖因为卫生和料理包等问题也渐渐走下神坛,方便面这种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相关规定的工业产品再次被赋予“健康放心”的评价,至少卫生没问题,对人体是无害的。

方便面之所以让人感觉“低端”,很大程度也在于它价格低廉,人人都买得起。生活中的任何商品都一样,有时候太低价,反而会让人感到怀疑和嫌弃,不好卖。这就是人性。

实际上,方便面从2000年到如今,虽然价格一直在略微上涨,但对比其他东西,涨幅真不大。20年前一包康师傅方便面怕就得2块钱,如今准备再新涨5毛,也不过3块钱而已。考虑到通货膨胀,甚至会干脆觉得它压根没涨。

与之相对的,路边餐馆的客单价一路飙升。2005年左右,路边的大碗面是3元左右,如今大多得12块钱以上了。

其实可乐雪碧等饮料最近也涨价了。过去500毫升的小瓶零售价是3元,现在都变为3块5,连带罐装的6连包都涨价,去过好几个超市,都再没见过9.9元6连包的罐装可乐促销。

康师傅冰红茶等茶饮也一样,统统上涨了5毛。过去4块钱一升的“屌丝快乐饮料”,如今也要4.5元。不知兜里空空的兄弟们还是否快乐,是不是考虑直接花五六块钱拿下性价比更高的大瓶可乐。

最后插播一条生活日记:由于看到朋友炫耀吃香菜味儿方便面,本人禁受不住诱惑,在超市购物时,也拿了一个香菜桶面,该品类是新品种,单价高,6元全款拿下,预备作为今天的晚餐之一。

1 阅读:113

神秘阿饭

简介:为了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