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秘密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惨败

行者无疆1982 2023-12-17 17:46:30

法国人历来忌讳提到“滑铁卢”,把它视为法兰西民族的耻辱。直到今天,人们仍把“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

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然而,这一战却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滑铁卢战役的进程既惊心动魄,又富有戏剧色彩,许多微妙因素影响了战局,使法军的锐势急转直下,失去了几乎到手的胜利。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回法国,东山再起,很快重新控制了整个法国政权。在法国人民的支持下,拿破仑奇迹般地重又登上皇位。欧洲封建君主和英国统治阶级得到这一消息后,如临大敌,立即组织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又一次向拿破仑宣战,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绞杀。

反法联盟由英俄普奥意五国组成,可用于战场的兵力达82万以上。他们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并计划在6月底7月初攻入法国,6月中旬,心急的英普军队已到达法国的毗邻--比利时,逼近法国。英军由威灵顿统帅,拥有10万军队;普军是布吕歇尔统帅的12万多人的部队,同时,大批的俄、奥军队向法国开拔。

拿破仑也迅速组织部队抵抗,根据制定的正确的战略部署,要在俄奥大军到达之前解决战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将英普联军各个歼灭。这样就有瓦解反法联盟的可能,从而巩固其地位。因此,拿破仑决意争取主动。6月12日,拿破仑率领12.5万大军进入比利时。16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林尼村打败了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随后,拿破仑命令骑兵将领格鲁希追击普军。他自己则集中7万多兵力马不停蹄,奔赴英军据守的圣让山。17日,拿破仑错误地让军队休息了一天,并决定18日同英军元帅惠灵顿指挥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展开大决战。而惠灵顿指挥的英军早已修了坚固的工事,等待拿破仑。

然而,受命占领布鲁塞尔重要阵地以牵制英军的内伊元帅迟缓犹豫,使这一行动未能如期完成。后来在双方激烈争夺时,拿破仑又命令内伊属下戴尔隆军团由弗拉斯内向普军侧后方开进,和主力部队一起对普军实行夹击,但戴尔隆对命令理解不清,错误地向法军后方的弗勒台开来,使这决定性的一击延误了近两个小时。而当戴尔隆重新赶回普军后方时,又被不明战局的内伊元帅严令调开,这时英军已在戴尔隆的大炮射程之内,戴尔隆机械地执行了内伊的命令,使法军在临胜之际功亏一篑,英军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

另外,在滑铁卢会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指挥军队追击英军时,就在两军快要相接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这就给英军更多的喘息机会。

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一起被写进历史。

拿破仑亲自率领7万多名法国士兵,200多门火炮,在滑铁卢对阵威灵顿公爵的拥有6万多名士兵和180多门火炮的联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法军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应该可以取得胜利,即使付出一点代价,怎么也不会失败。可是战场上风云突变,竟出现了谁也没有料到的结局。

18日清晨,大雨滂沱,战场泥泞,炮兵和骑兵无法展开,一直拖到中午战斗才打响。随着三声炮响,滑铁卢之战的帷幕骤然拉开,排山倒海的法国骑兵呼啸而上,但防守的英军顽强抵抗,以猛烈的火力压住了法国骑兵的锐势。战斗一开始,双方用大炮互相轰击,骑兵、步兵短兵相接,战斗异常激烈。按照战前部署,在英军右翼的法军担任佯攻,遗憾的是,这些部队立功心切,把佯攻变成真正的攻击,消耗了大量兵力,更严重的是,整个战略部署被打乱。法军一再猛攻,曾多次突破英军防线,但因兵力不足,未能扩大战果。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整个下午的激战没有片刻停歇,处于浴血苦战之中的双方都失去了完全控制局势的力量。

黄昏到了,拿破仑亲自率领自己的近卫军向英军阵地冲去,但是就在这个时刻,英国的援军到了,而拿破仑一直相信在英援军到来之前会前来救援的格鲁希元帅的部队却始终未到。形势急转直下,英军趁势变守为攻,对法国军队发起了总攻。

拿破仑把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也投入了战斗, 排成了方阵的近卫军一面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一面保卫着拿破仑慢慢撤退。他试图收拾残军,无奈力不从心,战场上躺着2.5万名死去的和受伤的法国人,法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的炮队,而几十万奥国生力军正逼近法国边境,还有几十万俄国军队不久也将到来——所有这一切都使拿破仑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他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开始通向死亡的流亡生活。

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然而,这一战却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引起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的极大兴趣。在实力上占据优势的拿破仑,为什么会在滑铁卢战役中被打败了呢?

有人认为,是格鲁希元帅的迟迟不到毁灭了整个法国军队,因为当时拿破仑的军队有7.2万人,英军也有7万人,双方势均力敌,谁的援军先到,谁将占据优势。有人认为是天气原因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它也可能是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元音。可是也有人把原因追溯到更早一些时候,他们认为,如果战斗一开始就按拿破仑最初的正确战略进行,或许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滑铁卢的决战也不会发生。第七次反法同盟也会像头几次一样,被拿破仑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胜利者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的观点是,拿破仑的战略从一开始就错了,他因为贸然深入,粮草军需供应不及,导致了失败。他不应该急于进攻,而是应该在法国做好准备,耐心地等待联军的入侵。因此战略失误是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也有很多人认为拿破仑用兵失误是导致他溃败的重要原因,虽然拿破仑的军事谋略举世无双,但他身边缺少能攻善战、和他配合默契的将领:达乌被围困在汉堡,缪拉没能够及时从那不勒斯赶回来,马塞纳正在西班牙征战。他培养的一批将才,但在关键时刻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这无疑是一场悲剧。后来,拿破仑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时,他说: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后又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的原因呢?

一、法军指挥员缺乏,主要将领的不称职。在滑铁卢之战爆发时,法军部队中极度缺乏中高级指挥员。滑铁卢之战后,在对法军将领的评价中,认为格鲁西反应平庸,墨守成规,对战场的形势把握不清,瞻前顾后。面对紧急情况,他拒不回援。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他而导致了失败。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不力,不分主次,与两万英军纠缠,致使普军未被歼灭。

二、军队的组成人员素质低,战斗力差。拿破仑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全法国征调民众,临时组建了法国大军,这支队伍看似人数众多,其实,军中有不少的老弱病残,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就被拉入战场。再加上当时枪械、弹药、马匹十分缺乏,法军在战场上几个人使用一支枪。这样的军队,实力当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三、兵力分散、联络中断,不能相互驰援。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天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不了解对方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就派出内伊大军迂回到普鲁士军队的右翼,结果被两万英军牵制,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更不能派出援兵支援里尼之战。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结果导致兵力不足,无法在决战中获得胜利。

也许,这些微妙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使战无不胜的拿破仑遭遇了失败的命运。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恐怕不会有什么定论了,这就是历史,再权威的定论也只是推断。

3 阅读:686

行者无疆1982

简介:随笔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