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租房结婚生娃,专家女儿愿意吗?

房子的资讯 2024-05-10 21:23:01

又有专家建议年轻人的言论上热搜了。

昨天,有专家说:“租房住有什么不好,租房子住绝不影响结婚,也不影响生小孩。”

此话一出,年轻人不干了。

很多人指责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痛。

也有人支持专家,年轻人以事业为重没毛病。

大V君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专家很爱给年轻人建议呢?

昨天,经济学家向松祚一席话上热搜了。

向专家认为:“40岁以前的年轻人就是应该以事业为重,你要尽快找到适合你的职业发展方向。”

“从大学毕业到40岁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年龄段,在这年龄段,我希望年轻人轻装上阵,不要有那么多负担,包括情感负担和财务负担,租房住有什么不好,租房子住绝不影响结婚,也不影响生小孩。”

图 | 专家建议截图

按常理,年轻人以事业为重,别有太多负担是正能量满满的言论。这话又怎么捅了马蜂窝了呢?

主要是后半句话,租房绝不影响结婚,也不影响生小孩。

“绝不”?

很多年轻人就不服气了。

理论上没有错,可是你租房结婚,专家你同意,姑娘和丈母娘同意吗?

图 | 网友评论截图

专家可能也没有考虑到学区的问题。有网友说,专家不要给出“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建议,只喜欢务实的政策和福利!

图 | 网友评论截图

没有房子,没有归宿,没有安全感。应该是租过房的朋友,才有这样感同身受的言论。

图 | 网友评论截图

还有网友直接回怼:“让你自己姑娘没房子租房子,我看你能说出这样的话不。”

图 | 网友评论截图

话又说回来,专家愿意自己的女儿租房结婚生娃吗?

其实,专家说话只说前半部分,啥事都没有。

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就该事业为重,轻装上阵,这绝对正能量满满。

可是,当年轻人与租房、结婚、生娃等问题联系起来。专家的一句话直接碰了4个雷,才有这天雷滚滚的热搜效果。

第1个雷:租房

查了一下资料,北上广深租房人群超4000万。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最有活力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如果长期租房,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图 | 北上广深租房情况相关报道

在北上广深,房租的负担很重,不少人的租金收入比超过30%。青春贡献给公司,收入贡献给房东。

图 | 一线城市租金收入比(来源:网络)

即便如今不少城市房租下降了,可是,更多年轻人的工资收入下降更快!

甚至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南宁还够不上二线城市,据2023年5月机构的数据,房租收入比也接近30%。

此外,还有通勤、配套设施等问题。租房烦恼也不少。

更无可奈何的是身份感和归属感,年轻人租房,感觉自己永远融入不了这个城市。

租一两年没有问题,租上十年你就感觉人生没有力气,现实中很少有人会租房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一层就是:安全!租房真的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不要扯什么外国人都租房。外国是外国,中国是中国。国情不一样,何必为难年轻人。

第2个雷:结婚

出租房可以产生爱情,但出租房不一定能诞生爱情的果实。

即便有,味道如何?

对丈母娘而言,你只有租房的能力,谈何对未来结婚后的幸福生活?

或者说租房的爱情和婚姻,真的有担当?

2021年,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54.1%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

超过60%的95后受访者明确表示拒绝租房结婚。

图 | 2021婚房消费调查报告(来源:贝壳研究院)

时代不同,对结婚的大件要求也不同。

60年代结婚,讲究36条腿,床、桌子、五斗橱、椅子等凑够家具就能结婚。

70年代结婚,讲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

80年代讲究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

1998年房改后,结婚讲究房子、车子和票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好几套房,曾经疯狂抢房的我们,下一代是不是不再为房子发愁了呢?

但现实,房子与婚姻直接挂钩。从社会择偶权的现实角度看,有房子的才有更多机会。

第3个雷:孩子的安全感与教育

很多网友表示,租房我可以忍。

但为了孩子,你能忍吗?

近期台湾有一部电影火起来了,这就是《老狐狸》。小朋友廖界和父亲住在出租房中相依为命。

图 | 电影《老狐狸》海报

廖界和爸爸的理想,是从人称老狐狸的房东谢老板手上买一套房。

一个是“富爸爸”谢老板,他教孩子12字生存法则:喝杯冰水,冷静下来,干我屁事!

一个是“穷爸爸”父亲,如温驯的绵羊,在社会的底层谋生,处处与人为善。

身处出租房底层的廖界,太早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告密,为达到手段不惜一切手段。

大V君引用这个电影,只想说一个事实:底层的租房生活,让孩子太早接触他不该接触,或者太过沉重的社会现实,承担这个年龄不该承担的事情。

图 | 南宁某住宅小区

再说到教育。对了,现在南宁各小学召开小升初会议,要求家长提供户口簿、房产登记证明材料、合法住所证明等材料。

当为人父母要给孩子上交材料的那一刻,心头是什么滋味?

房子,是孩子的起跑线。

当然你也可以说,租房也是起跑线。

图 | 南宁城中村现状

第4个雷:未来预期与收入

说良心话,谁不想买房?

收入中等且稳定,大家才有买房的冲动。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如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发布,2023年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

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

具体到月收入如何?大V君请KIMI帮算一下人均月收入情况。

图 | 人均收入情况

如果你每月收入2682.92元,就属于中间阶层了。在城市,不到3000元的月平均收入,还是租房保险。

如果你月收入4000以上,就属于中间偏上收入阶层,可以考虑买房。

有收入是一回事,有稳定的收入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收入不稳定,还是租房保险。

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据了解,这是“正常”的失业率标准。

划重点,青年失业率略有上升。

而今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是1176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

图 | 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看到这不断走高的就业人数曲线,大家可以感受到有多大压力了。

去年2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超8万人涌入会场。

图 | 去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来源:南国早报)

近年来,专家给到年青人的建议越来越多。

“年轻人没工作也可以先结婚生子。”

“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

“年轻人要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

“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真搞不明白,很多专家干嘛跟年轻人过不去。

不少退休人员收入高也有时间还有生育能力,专家干嘛不建议高收入人员多生孩子?

年轻人刚出社会,缺乏的是社会经验,可是并不缺脑子。

诚然言论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专家的一些言论可能本无恶意。可是现在的环境下很多年轻人很不容易,在大环境下也就更“敏感”。一些专家的言论也很容易被带出新节奏和新话题。

这么多专家中,大V君更服气的事雷军。雷军在“献给青春的演讲”中表示:“不应该给年轻人太多建议,每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至于租房和买房,这本不是话题。有钱就买房,没稳定的预期收入就租房。

图 | 不少人在城中村租房

每个人穿多大的鞋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我们今天这么稀罕房子,就像父辈当年很稀罕有一块手表和一辆自行车一样。

相信时代终究进步,相信未来的房子也会像家电一样成为日常消费品,不再成为追求人生美好的绊脚石。

0 阅读:1

房子的资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