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荷兰,60年未公开伤亡,直到2013年才公布

文史达观 2024-06-21 00:46:33

1951年2月,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打响。

一次偶然的机会,117师351团前锋2营与美联合国军的荷兰部队狭路相逢。

当时荷兰军的指挥官澳登还没弄清楚状况,就直接被2营团灭了。

当时2营根本听不懂荷兰话,二话不说火力全开,顷刻间,荷兰军倒了一大片,指挥官澳登当场被击毙。

澳登阵亡后,荷兰军一下子全乱了,原本信誓旦旦的他们,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战斗中,阵亡人数就超过了100多人,还有六百多人负伤被俘。

对此,很多人可能有疑惑,当荷兰军被攻击后,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组织反击?

关于这一点幕后真相,荷兰一直选择了隐藏,直到60年后2013年,荷兰才具体公开了当年荷兰失败的具体过程和伤亡数据。

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

荷兰国土面积约41528平方公里,比我国台湾省略大,但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力,荷兰曾风光一时。

1463年之前,荷兰只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地区,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到了1463年,荷兰正式成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荷兰便沦为了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但荷兰人民并未屈服,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抗争,终于在1648年,西班牙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令全世界都想不到的是,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后,荷兰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海上殖民强国。

其商船的数量之庞大,甚至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也正因如此,荷兰在全世界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在这个时期,荷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鼎盛状态,被后人称为“黄金时代”。

在“黄金时代”里,荷兰的势力范围遍布全球。

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和贸易据点,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欧洲,都可以看到荷兰人的身影。荷兰也因此成为了继“日不落帝国”英国之后的全球最大殖民国家。

明朝末年,公元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觊觎我国台湾。后来他们派遣了大量战船登陆了台湾,并开始了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

30多年后,1661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第二年荷兰军便溃败并退出了台湾。

到了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和法国进行了交战。

在海上,他们败给了英国的海军;在陆地上,他们又输给了法国的军队。这一系列的失败使得荷兰的国力迅速衰落,逐渐沦为一个不入流的欧洲小国。

但是,给予荷兰致命一击的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5月,德军突然入侵荷兰。面对强大的德军,荷兰的军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仅仅五天之后,荷兰就宣布了投降。

荷兰主动参加朝鲜战争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荷兰人民在纳粹的统治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

据统计,那五年的纳粹统治给荷兰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0亿荷兰盾,死亡人数超过了35万人。

战后的荷兰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他们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再次崛起于世界之林。于是,荷兰开始走向欧洲联合的道路。

1949年,荷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选择加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共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发展为欧盟的前身)。

这一决策标志着荷兰正式与美国及其盟友紧密绑定,并成为美国忠实的小弟。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即决定出兵朝鲜,随后又操控联合国安理会,组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当时荷兰知道后,第一时间就选择加入这一军事行动。其实,荷兰参战的理由很简单:

1、想在美国老大哥跟前好好表现一番。

2、提升国际影响力,想让全世界再看一看曾经风光无极的“海上马车夫”。

3、想从中分一杯羹。

朝鲜战场“荷兰大溃败”

在荷兰人看来,朝鲜战争似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胜仗。

他们16个联合国军,外加一个韩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落败给弱小的朝鲜和中国的。当时我国刚刚解放,综合实力也不强。

可结果呢,荷兰人不仅太过自信,高估了联合国军的实力,更是严重低估了志愿军的意志和力量,最终只能被好好地上了一课。

数据显示,当时朝鲜战争中,荷兰只派出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参战,共819人,包括了3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以及1个通信连。

荷兰与我志愿军正面交锋的战斗,主要发生在第四次战役期间。

1951年1月,志愿军连续取得了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正盛,在休整了半个月后,依据实际情况我军开始转为防御作战阶段。

当时志愿军的第一线部队,主要分为两个战略目标,其中第38军、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主要抵御联合国军对汉城的猛烈进攻。

第39、40、42和66军在第2、3、5军团的配合下,于东线横城一带伺机实施反击。

正因如此,第39军117师最终与荷兰军在东线相遇了。

当时天降大雪,白雪皑皑,道路全部被积雪覆盖难以分辨。

正因如此,117师351团走错了路,当他们发现错误时,已经偏离了20多公里。然而正是这样的偏差,让117师351团因祸得福,直接插入到了敌人的后方。

先是在不远处的小树林里,351团发现了十几个南朝鲜士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团灭了。

接着一部分志愿军换上南朝鲜的军服,在几名俘虏的指引下,直接穿插到了敌后腹地。

就这样,在翻过几座山后,351团的2营就与荷兰士兵狭路相逢了。当时荷兰指挥官看见有人穿着南朝鲜的军服,还以为是友军,在其还没反应过来之际就被歼灭了。

可以说,当时荷兰的失败很憋屈,也许正因如此荷兰一直将其隐藏了60年,直到2013年才有所释怀将其公布于众。

在荷兰公布的信息中显示,荷兰军之所以当时比较轻敌,也没有展开相应的反击,主要是因为当时将志愿军误认为了“友军”,担心被误伤。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只因在朝鲜战场上发生在联合国军身上的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比如,1950年11月下旬,土耳其旅在战场上发现了一支正在逼近的军队,他们误以为是志愿军,于是果断采取了攻击行动。

经过激烈的战斗,土耳其旅不仅击溃了这支“敌军”,还俘虏了上百人。

然而,当美国军方得知这一消息后,却惊讶地发现这些俘虏竟然是他们自己的南朝鲜盟友。

这次乌龙事件给各国军队敲响了警钟,他们开始意识到在战场上正确辨识友军和敌军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各国军队开始加强对友军的辨识训练,并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协调机制。

尤其是当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军队时,一定要加以分辨清楚,以免造成伤亡。

正因如此,当荷兰军队在战场上遇到351团2营时,看到他们与南朝鲜军队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

再加上当时的位置位于联合国军的腹地,荷兰军队更加确信对方就是友军。因此,在交手之前,荷兰军队并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即使到了真正交手的时候,一些荷兰士兵还以为是产生了误会,没有选择开枪。

在荷兰公开的信息中,我们也得以知晓:

在朝鲜战争中,荷兰共派遣了5322名陆军、海军,他们通过轮换的方式登陆了战场,其中有120人阵亡,645人负伤,另外还有3人失踪。

荷兰时隔六十多年才选择公开,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那场战斗的结果过于尴尬和丢人。

在那场短暂的交锋中,他们的军队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损失了九成的兵力,这样的战绩,即使放眼整个现代战争史,也是极为罕见和令人震惊的。

不过,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战斗也揭示了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所犯下的低级错误。

土耳其和荷兰军队的失败,都源于他们对敌人的傲慢和轻视。他们以为面对的是一个贫穷落后、不堪一击的对手,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志愿军时,却发现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读者们,关于“朝鲜战场上的荷兰”,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556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