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顺溜”没有死:参战200余次,神枪手转业当市长

马革话英雄 2024-05-12 07:38:54

作者:朱炳东

在抗日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王宝强出演的新四军神枪手顺溜让人印象深刻。遗憾的是,这位传奇的神枪手在抗战胜利前为报血仇,追杀日军而甘愿牺牲自我的生命,让人扼腕。其实在新四军队伍中,确实有一位枪法如顺溜的神枪手,而且他没有牺牲,活到了新中国成立,还当了副市长。

这位神枪手,名叫吴守训。

(一)17岁少年捡到汉阳造,打鸟练成神枪,5枪命中5个碉堡射孔

吴守训1913年出生在河南睢县长岗镇大徐楼村,世代务农。其父吴焕亭仗义敢言,为人大方,在乡里颇有威信。吴守训耳闻目睹,有乃父风格。

吴焕亭虽是农家,却有见识。见吴守训聪明,咬牙供吴守训读书。吴焕亭后罹大病,家道中落,吴守训只得回家务农。吴焕亭康复后,过一阵,家里经济条件好转,又送吴守训继续读书。

吴守训成长的年代,风云激荡,战乱频仍,军阀混战,土匪遍地。河南四战之地,战祸连连。中原大战后,17岁少年吴守训意外地捡到溃兵丢弃的两支新的汉阳造步枪,还有近千发子弹。这让喜欢打鸟的吴守训大为惊喜。他丢下火枪,拿起汉阳造,有空就实弹射击,又细心琢磨,射击准头一日比一日好。

吴焕亭非常欣喜,那个年代家里有男儿、洋枪,而且枪又打得准,谁敢欺负?吴守训从墙上画圈到野外兔子,树上鸟儿,开枪是八九不离十击中。他捡来子弹也打得差不多了,引得铜匠到他家来收弹壳,打铜盆、铜碗、勺子。

吴守训故居

九一八发生时,吴守训正在镇上读书,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对外敌入侵、国土被占大为愤慨。他奋笔写下:驱除倭寇,不当亡国奴!在班里带头报名,到当局那里要求参军,到东北打日军。官员以“等候通知”为名,把他们打发回去了。中学毕业后,吴守训回到家里务农。

青年吴守训

大徐楼村一带地处睢、杞、太康等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域,土匪猖獗。父亲吴焕亭带着吴守训,联系本村与临近村的年轻人,组织了近百人的保家队,吴守训担任队长。自从有了神枪手任队长的保家队,土匪再没有敢来祸害百姓了。

1936年农历九月,那时候农村里普遍用农历,大城市,八路军、新四军用公历。睢县县府派了一个缉毒官员来长岗镇缉毒,此人只收钱不办事,甚至伙同烟鬼无赖滥抓无辜,敲诈勒索。吴守训耳闻目睹,气愤填膺。一次,他在酒后找到此人,二话不说,挥拳就打,把那个家伙打得鼻青脸肿。逼迫他退出赃款,向冤枉人家磕头赔礼。

县府不问曲直,派队伍来把吴守训捆绑起来,抓进大牢,想以“抗拒缉毒”治罪。吴焕亭变卖家产,把吴守训赎出。从此,吴守训对蒋氏当局失望透顶,开始寻找我军。通过学校的老师,他联系上了组织,加入了抗日民族先锋队。“七七”事变后,由李省三布置,吴守训带人带枪,加入了吴芝圃领导的睢杞抗日游击队。

吴殿祥(吴芝圃)

几十年后,睢杞一带老年人还记得这样一首民谣:

吴殿祥(吴芝圃),吴殿祥,拉起队伍打东洋,

吴守训枪法好,日军见他跑不了。

一枪一个毙了命,得了骡子又得粮。

粮食分还老百姓,骡马用来耕地忙,

多打粮食供队伍,打跑日军保家乡、保家乡。

在杞县以南花胡寨反抢粮战斗中,吴芝圃带领大队人马埋伏在村子里面,派时任第二中队副中队长兼三排排长的吴守训,在寨子外面接应打援。那时河南农村为防匪防兵,几乎每个村子都沿村筑起厚厚的围墙,装上大门。

日军被打出寨子时,吴守训正好带人来到寨门外面有百米远一块坟地里,吴守训一枪一个,打死两个日本兵,第三个日军牵着马出来刚要上马,吴守训一枪过去人仰马翻。日军机枪、小炮打过来,压得吴守训他们抬不起头。最终,日军没有抢到粮食,反而把准备驮粮的牲口丢弃了,仓皇逃去。这是1938年5月睢杞沦陷后,吴芝圃带领游击队打响了睢杞太抗战的第一枪。百姓有感而发,编出歌谣传唱。

1938年7月,在游击队攻打杞县贾洼战斗中,敌人据点外有个大碉堡,有五个碗口大的射击孔,敌人机枪扫射,游击队无火炮,进退维谷,死伤相藉。吴守训找到一个射击位置,一枪一个击毙五个敌射手。敌人拉开死人,继续出枪射击。哪个射孔里有枪朝外打,吴守训的子弹就打进去。几番下来敌人竟把五个射孔用砖头塞起来。游击队趁机撤离。

游击队在吴殿祥(后改名吴芝圃)的领导下,战斗在睢杞太,几个月就发展壮大到近千人。接到去西华县杜岗与彭雪枫会师命令后,吴芝圃留下一些坚持的人员,带领大部队踏上了会师的道路。

渡过新黄河(蒋氏炸开花园口后形成)后,吴芝圃率部队驻扎在杞县通许边的邸阁镇,临着新黄河的河堤。这天,部队中午刚吃过饭,一艘日军小汽艇“嘟嘟”地驶来。部队大部是新兵,大多是没出过远门的青年农民,都来看稀罕。日军汽艇上重机枪,对着这些拿枪的人扫射过来,战士见势不妙,卧倒还击。但是新兵枪打得没有准头,日军愈发猖狂,汽艇毫不在乎,驶近岸边。

吴守训拿着盒子枪,也在岸上。他接过别人递给他的一支俄国水连珠步枪,两枪把汽艇上的日军机枪射手、递送子弹托板的副射手击毙。再一枪,击中放在甲板上机舱外的油桶,顿时火光浓烟滚滚。日军汽艇慌忙掉头加速,带着烟火驶离。

(二)新四军神枪手,霸气借船:百米瞄篷绳,枪响帆落,船家骇然

战场上神枪手并不罕见,能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神枪手也常有,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由一个神枪手掌握进程的,还真不多。神枪手吴守训,就给彭雪枫挺近豫东敌后助了一臂之力。

1938年年9月,彭雪枫收到上级指示,率领游击支队出征豫东,准备在西华县的杜岗与先期出发的肖望东的先遣大队、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会合整编。

吴芝圃收到上级指示后,带领游击队近700人,从豫东北的睢县、杞县、太康出发,准备渡过黄河,到西华县杜岗与彭雪枫部队会师。两天后,队伍到达渡河集结地,通许县的黄河边的姜村。

姜村在蒋军控制下,当时蒋军还没有颁布限制办法等措施,蒋军指挥官表面上客客气气地欢迎,内心的担心却还是表露在脸上。吴芝圃一见面就声明:部队是在这里等待集结,然后过河,不会久待。这一说,蒋军司令脸色开朗了很多。

可部队住下后,发现有人打听部队情况、监视部队活动。同时,吴芝圃也了解到姜村附近有日军据点,显然这里不是久待之地,尽快过河最好。这里水深不能涉水,可是河边没有渡船。吴芝圃命令吴守训与副官常鸿瑞尽快找到船只,解决部队渡河困难。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吴守训与常副官就赶到黄河岸边找船。他们看到是大水(三月前蒋氏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退后的凄凉景象,房倒屋塌,人迹稀少,人畜骸骨不时可见。干枯的黄色淤泥沙覆盖着农田、道路,树上叶子也留下被黄水泡过的痕迹。他们沿河向东南走了十多里地,没有看见一个人,更看不到一条船。找不到船部队就无法过河。在姜村绝不能待久,出发前吴芝圃强调这一点,要两人尽快找到船。两人奔走带焦急出了一身大汗。

两人商量认为,这样走下去是盲人骑瞎马,不如到村子里找老乡打听。果然,他们客气跟地里锄地的几个老乡表明是抗日队伍,要过河与大部队汇合抗日去,现要找船过河。老乡见他们虽然带着枪却说话和气,衣着简朴,心里有数了,一个老汉就告诉他们哪里有船。

他们急忙奔向老乡所说的地点,果然在一片被水浸泡的柳树林里,藏头露尾地拴着十多条大船。他们大喜,顾不得秋天水凉,穿着长裤就淌水过去了。进了柳树林,发现每条船上都有四五个年轻人看守,他们见吴守训、常副官来了,都警惕地站了起来。吴守训上前说明来意,可是由于他们穿的便衣,尽管声明自己是新四军,船上的小伙子们却不答应。吴守训两人虽然带着枪,说得口干舌燥,还是没用。再说下去,倒惹得船主人发火了,几个大块头的年轻人,竟抄起船篙要赶吴守训他们走。

常副官也忍不住了,把枪从肩头一扯,端在手里。警告说:老乡,我明说了吧,这是我们队长,他是个神枪手,可非常厉害呐。正僵持着,上游三条大船,挂着风帆,借着风力徐徐驶来。

吴守训、常副官一看这么大的船,哪能放过?两人顾不得眼前,赶紧奔上高处,拉开喉咙,举起手臂直晃,呼喊船家过来。谁知道船上的人看到他们,听到喊声,竟拉起满篷加速而去。这时,那几个小伙子赶来,火上浇油地说:你们有本事把他们喊回来,我们就服了你们,也跟你们走。

吴守训见那三条大船靠着顺风顺水,越行越远,吴守训急道:常副官,开枪。常副官急得朝天开了一枪,那船似乎跑得更快了。已离开有百米多远,吴守训一把夺过常副官的马枪,瞄准一条船上的篷绳,枪响帆落。吴守训大喊:再不回来打人了。那三条船慢慢停下来,掉头回来了。

常副官借此对那几个小伙子:你们看到了吧,我可没说谎,你们说话也得算数啊!正在这时,黄河西北方又过来一条大船,这次吴守训二话不说,平端着枪对准船的舵把开了一枪,把舵把打穿了一个眼,掌舵人吓了一大跳。常副官一招手,大船立即靠了过来。

吴守训登上船头,喊到:各船准备,以最快速度去姜村。话音未落,就看见远处有几十人提着枪朝这里赶来,等队伍跑近,吴守训认出是他手下一排长。一排长气喘吁吁地报告:司令员不放心,你们出去久了,派我们接应你俩。他们一齐乘船回到姜村天已黄昏。

吴芝圃听了吴守训的汇报,计算了一下,又郑重地对吴守训说:渡船还不够,你务必再去找十条船来!边上的船家来到这里,见官兵说话和气,纪律肃然,来之前以为是遇到土匪的担心一扫而光。就主动提供情况:下游三十里,有个围子,那里有船。

吴守训一听,连晚饭也顾不上吃,立刻带上通信员乘船出发。这时,月亮已明晃晃地挂在天上,万里无云,船下波光闪闪。吴守训只想加快速度,找到船只,部队尽快过河。

他们找到看船的老汉,说明来意,再三请他帮忙。老汉仔细打量他们,好一会才说:你们先进屋坐坐,我去找船工来。老汉一会儿来了,端着一大盘牛肉,一盘炒鸡蛋,又提来一壶酒。说没啥招待的,请先随便吃点饭再说。

吴守训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他也喜欢喝酒。可是他想到部队还在等船过河,又怕江湖险恶,发生意外,就强咽下一口唾沫,婉言拒绝了。

那老汉见状,转身出门,又端着一个木盘进来,盘里放了一个红纸包。他把盘子放在吴守训面前,难过地恳求说:咱们家都被黄水淹了,这几百口人全靠这几条船活命,这100块钱实在太少,就送给二位喝茶了,请你们再找别的船吧!

吴守训听了这话,再看这位满脸皱纹、年纪可以做他父亲的老人,心里也不好受。他恳切地说:大爷,我们不是打秋风的,实在是部队要过河,只要送我们过了河,一定让你们连人带船全部返回。老船工见吴守训不吃饭、不收钱,态度诚恳坚决,终于答应了出船。

部队坐船过河

午夜,全支队终于都上了船顺利渡过了黄河。部队上岸后,吴芝圃命令付给船钱:大船10块,小船5块。船家深受感动,他们找到司令员吴芝圃,表示坚决不收。那位老船工说:自古军队渡河用船,从来没有付船钱,你们给钱是第一次,我们领情了,钱坚决不能收。吴芝圃(这位日后饱受争议的领导干部),对船家说明政策,船家感动地说:都是我们不好,耽误了部队过河时间,你们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子弟兵!

部队谢别了船家,继续前进。经过两天的行军,终于在西华杜岗与彭雪枫部会师。

(三)新四军神枪手,一枪击杀日军少尉,一枪毙机枪手,日军骚动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根据上级指令,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离开了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踏上了东进敌后的征途。

彭雪枫将军

1938年10月11日,游击支队在西华县的杜岗,与肖望东的先遣大队和吴芝圃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会师。彭雪枫司令员主持召开了豫东特委会议,传达了支队东进敌后的任务和确定了工作方针,并把部队进行了整编。当时徐州、开封沦陷,日军一时还未建立伪机构,各种武装蜂起,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正是救民于倒悬、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10月24日,游击支队东渡新黄河(蒋氏以水代兵炸开花园口形成)进入敌后,入住窦楼。这个村庄处于淮、太、柘、鹿、郸五县结合部。挨着淮柘公路、淮太公路,不是久居之地。彭雪枫决定休整两天后,继续东进到鹿邑去。但是没想到,27日部队正整装待发时,遭到一股日军骑兵的袭击,这股日军人数在五六十人左右。

日军骑兵

这股日军也怪,把马匹隐蔽在附近村子里,徒步占领窦楼东南张庄坟地,也不进攻,只是用重机枪、步枪向村子射击。游击支队当时新兵多,除了六挺苏制转盘机枪,大多都是新兵、大多拿的是小兵工厂造的步枪。有的枪,要用脚去蹬才拉得开栓。部队新兵有些惊慌,但看到彭雪枫、张震冷静沉着,也平静了下来。彭雪枫、张震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发现日军兵力不多,待在那里只是开枪。马上判明日本人的意图:日军想把游击支队吓出村子,再用骑兵冲击砍杀。因为这一带的蒋军、闲杂武装闻风丧胆,一看见日军就跑,但是他们没想到今天碰到的新四军。

彭雪枫与张震

彭雪枫命令二大队与支队直属在正面与敌交火吸引敌人火力、注意力,一大队从左侧,三大队从右侧包抄敌人。

新四军

命令一下,部队开始行动。张震亲自拿了一挺苏制转盘机枪与日军对射。三大队七中队由程志远参谋指挥,从正面向敌人进攻。副中队长吴守训见程参谋只是趴在地上与日军对射,就提出:别的部队都攻上去了,我们怎么不动呢?程参谋回答:不要急!吴守训很生气:打仗怎么能不急?部队都攻上去了,我们中队却不动。吴守训喊道:同志们,不要听他的,跟我冲上去!七中队只有三十几个人跟着吴守训,冲进了张庄西北角的小柏树林里。

吴守训观察一下,发现日军没有注意他们,就带其余战士从这里直插张庄以南,绕到日军左后面,离日军还有四、五百米,而日军还未发现他们。吴守训他们马上卧倒,吴守训想开枪射击,但是考虑盒子枪射程近,就拿过通讯员的马拐子(马枪),把标尺抬高,瞄准在重机枪边上拿着指挥刀咋呼的日军军官,屏住呼吸,三点一线,击发。日军指挥官应声倒地(后来知道这是个少尉,名叫林津),正在射击的日军骚动起来。吴守训见敌人重机枪还在射击,迅速推弹上膛,再一枪,又把机枪射手打得跳了起来,一只手抱着另一个手臂原地转圈。

敌人机枪一停,部队冲锋号响了,游击支队冲向敌人,把几十人的日军吓坏了,把尸体、伤兵、重机枪搬上马背,骑马向偏南方仓皇逃窜。

吴守训见敌人马上驮着尸体、伤兵和重机枪,马跑得不快,急忙带人抄近路去追击,才追了一百多米,发现有3个人在距百米远的坟地里坟头后面。吴守训以为这是日军留下做掩护的,就与队员开枪射击,那几个人一闪就没影了,也不见还击。吴守训要队员掩护,猛地冲了过去,想捉俘虏。待冲过去一看,却是几个农民,穿的紫花布染得颜色与日军军服差不多,听到枪响躲藏在坟地里。

吴守训那个气啊,因为他们,使部队错过追击敌人机会,就大声呵斥那几个农民。不想彭雪枫也到了,他制止了吴守训,要那几个农民离开。接着批评吴守训:有你这样的指挥官吗?哪有让战士掩护指挥官抓俘虏的?

彭雪枫又笑了:幸巧是三个老百姓,如果是日本兵,你一个能对付他们三个吗?吴守训一举毛瑟手枪:司令员,我用的是盒子枪,我一个对三个,不成问题!彭雪枫微笑,没再说什么。

这一仗,按吴守训的说法:日本日军死伤十人,缴获日军指挥刀一把,钢盔一顶,子弹几百发,还有饭盒子、挎包等。我军牺牲两人,张震参谋长等8人受伤。

窦楼战斗胜利的意义,不在于歼敌多少,而在于彭雪枫游击支队把日本日军打得狼狈逃窜,击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沦陷区军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和胜利信心,树立了新四军的威望。窦楼战斗作为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豫东敌后的胜利处女战,载入了史册。

彭雪枫作为整编后的部队指挥官,沉着冷静,不仅指挥有方,而且作战也冲在第一线。张震参谋长亲自操起机枪与日军对射,大腿受伤,不下火线,赢得了官兵尊敬和信任。而彭雪枫对于立下大功吴守训也赞誉有加:一枪击毙林津少尉,打得不错,称得上神枪手!支队办的《拂晓报》记者对吴守训进行了采访报道,神枪手吴守训的大名传遍游击支队及附近百姓。

神枪手各个部队都有,可是在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决定胜负的不多,吴守训因缘际会,在窦楼战斗一枪击毙日军指挥官,像赵章成神炮一样为战斗的胜利立下大功,留下了令人推崇的传奇。

(四)神枪手两个儿子,双双成射击教练,摘金夺银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蒋军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彭雪枫所在的豫皖苏根据地。除了原来在豫东、皖北的42军、东北军何柱国骑二军、马步芳的青海骑八师马彪部等杂牌部队外,又从豫西调来了嫡系的汤恩伯第31集团军,总兵力为9个师,为彭雪枫部的七倍,企图围歼彭雪枫部队。

日军见蒋军麋集豫东皖北,以为对己不利,于1941年1月20日发动了针对蒋军的进攻,蒋军望风而逃。上级指示彭雪枫占据蒋军丢弃的地区,彭雪枫部迅速展开行动。日、蒋见势不妙,经过合谋,达成协议:日军停止向蒋军进攻,由蒋军进攻彭雪枫部。

2月9日,日军突然停止进攻,并迅速撤离。

2月10日,溃退中的汤恩伯、何柱国立即掉头,向新四军彭雪枫部杀来。彭雪枫部没有意料到风云突变,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兵力相差七倍;二是因为忙于占领蒋军丢弃的地盘兵力分散;三是后方的原收编西北军部耿蕴斋、刘子仁、吴信容率队发生叛变,一下减少二千兵力。

战斗中,由于兵力悬殊,部署分散,加上通讯不畅,部队都是步兵移动缓慢,军需也不足,受到严重损失。据统计有4000多人,次于皖南事变。最后被迫放弃津浦路西的根据地,退到路东来。

但是在战斗中也有亮点,吴守训带领的部队就打得非常出色。吴守训当时在彭雪枫部、新四军四师12旅35团一营任营长。

新四军在村落作战

1941年2月10日傍晚,吴守训收到命令:火速增援在永城西的二营。二营遭到骑二军的骑三师及配合的地方部队三个团的袭击,二营突围后正向南转移。

吴守训立即命令二连每人两个馍,边跑边吃,增援二营。二连迎着二营的撤退战友而上,迅速展开。给跟踪追击的蒋军骑兵出其不意的迎头一击,前面的骑兵人马纷纷倒地。

骑三师摸不清情况,加上天黑就暂停前进等天明再进攻。二连掩护精疲力尽的二营向南撤退。

吴守训带着部队在二连后面跟进,到永城龙岗集东南的小村贺庄时,天已黑了。就暂时驻扎下来,村里的百姓见军队来了,白天又听见枪声响个不停。意识到明天会打仗,连夜扶老携幼,带上牲口、家禽投亲靠友去了。

中年吴守训

第二天,吴守训发现贺庄只有三四十户人家,村外既无寨墙,也无壕沟。不利于防守,与同来的团政治处主任商量,决定转移到贺庄南边三里远的一个寨子里去。部队刚出村庄,蒋军骑兵已从西北方向包抄过来。

吴守训对团政治处主任说:主任,骑兵比我们跑得快,在野地里,骑兵能发挥威力,很危险,不如回去守贺庄。主任当然同意,部队马上退回贺庄。

二营的一连、三连约200人、4挺机枪。共有1400多发子弹。吴守训把兵力部署在敌人进攻方向,其余只放监视。敌人骑兵冲到村子东南200米距离时,吴守训命令开火,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敌人骑兵又从东北方向进攻,吴守训把机枪调过去,又消灭10多名敌人。敌人改变战术,徒步进攻。吴守训放敌人近前,又击退敌人。吴守训一边打着仗,心里却想着问题:子弹太少了,如何坚持战斗?

这时,敌人骑三师一部加上敌人地方部队祁炎勋、蒋心亮、蒋心纯共3000多人,黑压压一大片像乌云一样聚集在北方。敌人欺负新四军没有大炮,停在千米远的地方。敌人进攻间隙,吴守训召集干部研究如何继续固守。吴守训与大家一起分析,敌人兵力肯定比我多得多,子弹、炮弹充足。我们两个连原有1400多发子弹,已消耗500多发。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特别是弹药不足,要守住村子,保存自己,很困难。吴守训与干部们商量后拟定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每人只留几发子弹,准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其余子弹集中起来,都供三个优秀射击手和机枪使用。这三个人是:一连副连长毕鉴昌,机枪射手罗希勤,吴守训自己。吴守训说:每一发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不能浪费一粒。他强调:没有子弹,咋能打仗?

屋顶作战的新四军

第二,在房屋墙上,挖出射击孔,并且还要有斜射的,这样可以构成交叉火力。

第三,把全村各个院子和房屋全部打通,便于指挥员观察指挥,也使得兵力火力迅速转移。

第四,在射击孔下面挖掩体,上盖门板并覆土,防止敌人炮击。

经过战斗动员,修好工事,战士们信心满满。都说,你骑兵再多,也不能骑着马从枪眼里冲进来。

东北军骑三师见我军已躲进村子,骑马冲击无效,就下马徒步进攻。一阵迫击炮轰击后,敌人冲锋了。待敌人100多米远的时候,吴守训这边开火了。敌人一下倒下三个,再三个,再三个……这边敌人停下了。另一边不断逼近,吴守训他们三个,带着机枪跑到村子那一边,又是三个三个给敌人“点名”。

开阔的淮北平原,冬天光秃秃的田野,让敌人暴露在吴守训他们的视野里。当敌人密集冲过来时,吴守训他们三个神枪手不断打倒敌人,弹不虚发。等敌人不到50米了,吴守训才命令部队开火。战士们只有两三发子弹,都仔细瞄准当面的敌人,扣动扳机。

前排敌人一下倒下一大片,后面的转身就跑。东北军斗志并不高,见伤亡过大,就驱使配合他们的地方保安团进攻。

这时,二连奉团长命令,从东南边进入村子归建增援。吴守训命令他们把携带的子弹分给一连、三连一部分,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保安团从北面、西北、西南黑压压的围了上来。“听我的信号,等这批土顽靠近再打!”各连战士一个接一个的传着营长命令。

敌人一边打枪壮胆,一边前进。贺庄这里沉默无声。

等敌人进到百米左右时,“哒!哒!”一个点射,一个挥舞手枪的指挥官应声倒地。吴守训扣动机枪扳机发出信号。吴守训带的兵,都瞄得准,听到信号,枪声大作。土顽一片片倒地,不死即伤。其余的纷纷向后逃窜。骑三师看到保安团溃退,就用马刀督战,挥起马刀就砍。砍了几个跑得快的溃兵后。保安团士兵只好掉头又向贺庄冲来。

他们冲过来后,就趴在地上胡乱开枪,一起身后,就被吴守训几个神枪手“点名”。僵持到下午5点左右,敌侧后枪声激烈响起。团长派三营前来支援。向贺庄进攻的敌人早已士气不振,立刻拼命逃窜了。

吴守训命令部队马上打扫战场,阵地前还有敌人的不少尸体。部队缴获了5只步枪,6千多发子弹,手榴弹21枚。

太阳西下,离开的百姓纷纷回来,告诉吴守训他们,国民党军队在龙岗集找了不少绳床,抬着伤兵,还埋了大批尸体;而吴守训的一营,除了吴守训被树枝划伤,一连九班长王九先负了轻伤外,别无损失。特别是一营缴获的子弹比消耗的还多。战士们虽然一天没吃饭,但打了胜仗,高兴得又唱又跳。

第二天,一营在翟楼按贺庄的方法与前来进攻的敌人又打了一仗,吴守训用机枪将前来指挥战斗的一群骑着白马的敌人连人带马打死打伤,其中击伤一个副团长,缴获1000多发子弹。这两场战斗,吴守训既指挥了战斗,又发挥了神枪手的作用。35团将战况上报后,受到新四军四师嘉奖,称贺庄、翟楼是“铜墙铁壁守备战”,授予一营“铜墙铁壁守备营”称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守训全家合影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吴守训参加了200多次战斗,负过7次伤。父亲被汉奸杀害,1954年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地方。

之后,历任河南交通厅运输局局长、三门峡市副市长、书记处书记、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3年3月9日,这位传奇神枪手病逝于老家睢县,享年70岁。

张震与吴守训之子吴海生

彭雪枫之子彭小枫,与吴守训之子吴淮生、吴海生

斯人已逝,英雄业绩长存!他的儿子之一吴淮生,成为国家级射击教练,任教多年,向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培养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射击高手。他培养的贾占波,曾获奥运会男子自选步枪项目金牌(中国首次)。他的另一个儿子吴海生,是三门峡市公安局的干部,河南前卫体协公安武警射击总教练,曾多次参加公安武警射击比赛,取得良好成绩。

0 阅读:2

马革话英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