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名人的母亲,都有一个共性,跟智商无关

禾禾妈爱学习 2024-06-21 18:46:38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哲学家 培根

“妈妈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运。”——网友

将这两句话,联系在一起,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不自觉的将“孩子的命运”与“妈妈的性格”关联在一起。

貌似孩子命不好,就是妈妈的责任,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禾妈就带各位深入讨论下这个问题。

01 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铁定有一位这样的母亲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注意?很多名人、伟大的人,在描述自己的母亲时,往往不乏以下几个字眼:

温柔、坚强、勇敢、有胆识、有主见、善解人意……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忆母亲的文章《母亲》中,就曾这样写道:“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再比如,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曾经说过:“我知道自己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还有胡适,也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家庭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在亲子教育的研究中都认为,相对于父亲,母亲在子女性格形成方面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在孩子未成年,尤其是儿童时期,母亲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

首先在生理上,从十月怀胎,到孩子上幼儿园前,大多数母亲通常承担着更多的孕育和哺育责任。

在这期间,母亲与孩子建立了独特的生理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母亲对于孩子的生理需求更加敏感和了解,也使得孩子对母亲产生了天然的信赖与亲近感,且常常会不经意间模仿母亲的行为。

其次是在心理和情感上,由于生理上的特殊角色优势,母亲往往是孩子情感的首要依托对象。

孩子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首先会寻求母亲的安慰和支持。母亲的温柔、关爱和理解能够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撑,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安全感。

比如,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而感到失落时,母亲的鼓励和信任可以让孩子重新振作。

基于以上前提,母亲的所作所为在孩子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可以说,孩子的性格就是母亲性格及行为的投影。

02 优秀的妈妈不一定养出优秀的孩子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有不少家长会想,如果,我们做妈妈的,都能像名人笔下的母亲那样,拥有诸多美好的性格特征和品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将来能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呢?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众多例子,却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在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杨玲子的母亲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女性,但她的女儿杨玲子却是一个叛逆少女,小小年纪就浓妆艳抹、逃课、早恋,甚至还看不良录像。

再比如,我的邻居小马,就是一位性格随和,做事利索,温柔,善解人意的人,但她的女儿性格就特别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出门在外一点也不尊重人。

对此,很多妈妈表示不解。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身上不良的品性,比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更有活力和传染性,而“好品质”则需要加倍的心力才能培植,同时它们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妈妈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优势性格少,劣势性格占了上风的妈妈们;

这类妈妈,往往集自私、懒惰、易怒、贪婪……等多种劣势品性于一身,且很大程度上没有科学育儿的意识,孩子与其长期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第二类是优势性格多,劣势性格少,但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妈妈们;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妈妈,都是这一类妈妈,比如上面我举例的我的邻居小马以及杨玲子的母亲都属于这类妈妈。

这类妈妈,往往具备良好的品格特征,但却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知识,使用不恰当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孩子,导致孩子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这些优点。

也就是说,孩子的坏性格,不是妈妈本身性格的问题,而是妈妈们不当教育方式的后果。

第三类则是既具备良好的性格,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妈妈们;

第三类妈妈们,并非十全十美,也有缺点和弱势,但他们却懂得如何运用性格优势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比如,那些名人们所描述的妈妈,基本上就是这一类。

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受妈妈性格劣势的影响并承袭妈妈的性格优势呢?

03 妈妈这么做,孩子更优秀

① 尝试做一个“无知软弱”的妈妈

当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别急着告诉他答案。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向你求助时,可以说:“这个妈妈也不太懂,不如我们一起查字典试试吧。”

再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比赛等事情而紧张害怕时,不要说“那有什么可怕的!”而要说“放手去做,不用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总之,大的原则就是认同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用“反面榜样”消除孩子的顾虑。

② 试着做一个“沉默”的妈妈

一句走心的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唠叨。

爱唠叨,是妈妈们的共性,在妈妈看来,好像自己唠叨的多了,孩子就能记住自己唠叨的话。

却不知,唠叨只会增长孩子逆反心,想要说服孩子,不妨试试“简短语言+间歇式沉默”的话,击中孩子的内心。

③ 试着做一个“软中有硬”的妈妈

如果妈妈一味的“软弱”,则不能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孩子就无法受到你积极的影响,所以,必要的时候妈妈们还需要适当的表现下自己。

尤其是在家庭处境艰难,或者孩子遭遇挫折或者失败时,更要表现出冷静坚强和永不放弃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面前,妈妈既要收敛自己的锋芒,又要适时地展现自我。

【写在最后】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妈妈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运。”

这句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并非完全有道理,因为性格好的妈妈,如果不懂家庭教育之道,孩子也很难从妈妈那里受到好的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所以,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妈妈,不关乎性格是否完美,也关乎身份地位,学识学历,而在于你是否能将自身美好的以免传递到孩子身上。

希望每一位妈妈,在看完此篇文章后,都能反思自己的性格,行为态度,尽量成为第三类妈妈。

2 阅读:869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8:57

    有没有可能是名人之后才改变的母亲呢?

禾禾妈爱学习

简介:家有一枚小学生,关注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