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村民变“草”为“宝”,一亩收入上万元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6-12 11:10:57

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艾草不仅可以趋避蚊虫,还有招百福的美好寓意。在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这里的村民紧跟新中式潮流,将艾草装扮成了“时尚单品”,让这一神奇植物摇身一变,成了大伙儿的“致富草”。

随着人们对“仪式感消费”的重视,艾草这个老传统也有了新面貌。当地村民们推出新款式,可以在艾草束上悬挂祈福卡片、葫芦、各类香包等挂饰,搭配更“有腔调”了,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如今,小小艾草变成“致富宝”,成为了端午期间的畅销品,颇受市场欢迎。

“姐妹们,我们使劲儿割呀,割了好回去捆扎发货。”走进肖堰镇观音堂村的艾草种植基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艾草香扑面而来,翠绿如波的艾草在晨光的映照下随风摇曳。村民们手持镰刀,熟练地在地里劳作,不一会儿工夫,成片的艾草被整齐割下,堆放在田边,等待加工出售。

肖堰镇观音堂村种植大户 李艳玲

今年我们的艾蒿长势喜人,目前已经有一米多高了。端午节前是收割艾蒿的最佳时期,相对于机械化,我们采取人工收割艾蒿秆不容易折断,质量也更好。

村民们告诉笔者,今年艾草市场十分火热,经过前期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宣传推广,从5月中旬开始,订单就络绎不绝,每天配送的1万斤左右的鲜艾一经上市就销售一空。

肖堰镇观音堂村种植大户 李艳玲

我们每天组织15人到基地进行收割,日均收割量在6000斤左右。剩下的5亩地,预计在端午节前全部收割销售完毕。

为了便于艾草的打包和销售,村里将村委会办公场地腾出来,作为村民们加工艾草的场所,去叶、扎捆、铡杆、包装……大家分工协作,忙而有序,一天下来,村里的熟手可以扎上500把左右。

肖堰镇观音堂村村民 有明香

扎艾蒿还是讲究技巧的,5根或者7根扎一捆,扎两个扎带,然后控制在80公分最美观。

肖堰镇观音堂村村民 周思忠

我们不用出门,就在基地割艾蒿,一天能挣80块钱。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观音堂村便利用闲置荒山大力发展艾草产业,通过集体引导、种植户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实现了艾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提升,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让小小艾草成为村民的“致富草”。

肖堰镇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杜仁强

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十多万元,可带动五十多户、70余名村民的就业,每户村民的增收都在600元以上。

艾草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在端午期间作为创意产品进行销售,它还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可以制作成艾条、艾柱、足浴包等多种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下一步,观音堂村将拓展艾草的深加工领域,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研发艾草新产品、逐步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稳定增收。(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南融媒罗文斌 杨鑫月 敖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