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工人在新时代舞台绽放精彩

劳动午报 2024-06-04 21:40:24

本报讯 (记者 周美玉) 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工匠学院建设,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北京市交通运输工会着力加强统筹、广泛发动,北京铁路局、北京公交集团、北京地铁公司等单位先后成为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等“产改”试点,全系统推动“产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助推首都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4月,市交通运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示范带动北京地铁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铁路局先后成立集团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助推形成一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促进了高技能工匠人才成长。以车辆显示屏维修研发项目为例,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王勇工作室联合北京地铁杨才胜工作室、北京地铁任振余工作室,使用各自的强项技术进行项目攻关破解难题,目前该项成果已广泛应用在高铁、普通客车、地铁、公交等车辆显示屏维修中。在第二届、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选树中,涌现出孟大鹏、胡小宁、程旭东等8名北京大工匠,以及孟艺兵等4名提名人物。杨才胜、王勇、刘钰峰等多个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亮相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

市交通运输工会坚持推动条件成熟的单位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模式建设工匠学院。其中,北京公交集团以北京市公共交通技师学院为主体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常洪霞、孟大鹏等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作专题报告,就专业发展、创新经验和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交流,让匠心精神薪火相传;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依托北京轨道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北京地铁工匠学院建设,整合人才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实训师资等资源,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效;首发集团设立首发公路工程师学院,祥龙博瑞与北京市商业学校成立祥龙博瑞汽车工程师学院,拓展了企业职工成才渠道,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结合行业特点、工种特色,市交通运输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其中,“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了三地交通系统产业工人的沟通交流,极大促进了职工业务素质能力的提升。“2023年,我局有17万人参加劳动竞赛,5200多人参加技能竞赛,58名优秀选手入围最后总决赛,并包揽两个工种的前10名,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北京铁路局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活跃,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祥龙公司等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和转化,激发广大职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着“产改”不断深入,产业工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待遇得到改善提升。其中,北京公交集团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各级职工代表、先进评选的比例。北京地铁公司、首发集团、京投公司等单位认真落实“新八级工”评定机制,建立竞赛奖励制度,通过提升职工待遇激发潜能与活力。

北京市工会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组织职工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对此,市交通运输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把‘产改’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让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有效助推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系统企业工会,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产业化方面,充分发挥工会优势,贡献工会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