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一种习惯,正在成为新型“软暴力”,很多家长天天都在做

彬栋聊育儿 2023-10-11 12:10:03

您从不打骂孩子,坚决执行正面管教,但为什么孩子还是越教越叛逆?

现在确实打孩子的家长少了,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孩子们却又落入了另一种“软暴力”当中,让他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个习惯,而且丝毫没有察觉,这样做对孩子的恶劣影响。

如果您是孩子的家长,先点赞收藏,咱们一起来看看,您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是否踩中了这类“‘软暴力’”。

温柔却令人窒息的妈妈

前两天闺蜜聚会,我带着我家Coco一起去的,回来他就对我说:妈妈你对我真好,要是你也像楠楠妈妈那样,我可真要哭了。

楠楠妈是我们几个闺蜜中,性格特别好的一个,对孩子也是绝对温柔,但你肯定想不到,她教出来的孩子,性格特别桀骜不驯,不但顶撞妈妈,对我们几个阿姨也没有好脸色。

一进门,楠楠妈就提醒楠楠,把衣服脱了,叠好,赶紧喝口水,别缺水了,一会儿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许大吵大闹。吃饭的时候,楠楠妈频繁给楠楠夹菜,要吃这个有营养,要吃哪个有膳食纤维,提醒楠楠杯子放好,别撒了,提醒楠楠汤热要小心……

总之,整个聚会,楠楠妈都在温柔地指出楠楠的错误,或者预见他即将要犯的错误,可楠楠已经3年级了,这些事他应该可以自己处理的。

期间,楠楠明显很不耐烦了,我们作为旁观者想要打断楠楠妈一下,跟楠楠聊聊天,楠楠也态度非常不好,直接给我们顶回去了。楠楠妈就赶紧说:你怎么可以这么没礼貌,要跟阿姨好好说话……

听到这,您一定知道,我要说什么啦。

没错,这就是:温柔的软暴力。楠楠妈从没给楠楠发过火,但她频繁地提醒、纠错,无异于是温水煮青蛙,显然楠楠已经快要崩溃了。

很多家长都会陷入这个温柔的误区,觉得自己没有打孩子呀,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很好呀,我就提醒一下,怎么就错了呢?

其实主要是频率错了,我们经常习惯性地点出孩子的错误,却不知道,人无完人,我们自己也会时常出错,如果我们背后有个人,总是不停地提醒,告诉我们犯错啦,那我们这一天感觉得多失败啊?是不是?

您看以前咱们父母那辈人教育孩子,为什么棍棒教育也能教好孩子,当然这个因素是综合性的,但其中也有一个频率问题。

我们挨打的几率还是少的,父母忙于工作,不会24小时盯着我们,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能逃脱的,实在运气不好被抓个正着,才会挨一顿打。

但今天咱们聊的:温柔软暴力,其实是24小时严密防守的,孩子睁眼了,家长就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一刻不定直到睡觉,或者有些家长是在辅导作业的时候,习惯于这样做,这也就造成孩子习惯性抵触写作了。

因此,家长要注意,有意识地让自己从“挑毛病”、“点出错误”这个习惯中走出来。要多关注孩子的优势,多帮孩子积累成功体验,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我激励能力。

但这其实很难,有的家长就会说了,难道看见孩子做错了,我就不指出来么?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小问题让孩子去体验错误的实际后果,大问题再把关。如果您真的做不到,那您需要先打好下面3个基础:

1、抓住特点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其行为逻辑也不同,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哪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是什么?

家长要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自身的行为模式,激励他们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而不是拦着,不让他们犯错。

2、反思自我

父母需要理清自己的目标,包括教育的战略性目标和现实性目标;父母也需要了解自己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更深刻地认识何为“言传身教”。

父母还要确定,自己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随时调整定位,将人生的决策权,逐步地还给孩子。

3、懂得欣赏

家长要明白,孩子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

孩子专注力不集中,但可能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好;孩子做事马虎大意,但他积极勇敢,充满正义。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特点,接受孩子的特点,这样才能成就孩子。

蓁蓁总结

家长密集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是一种新型的软暴力,正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个醒,在眼看着孩子犯错的时候,您可以停下来,评估一下,就让他这样做,他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如果后果还可以接受,您就可以暂时不指出他的错误。

让孩子体验错误所带来的真实后果,比让他不犯错,更重要。

我是,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儿童心理研究,欢迎关注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0 阅读:0

彬栋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