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秒杀AR眼镜,罗永浩紧急招聘产品经理也要入局?

科技旋涡 2024-05-28 18:03:39

作者&编辑|孙浩南

最近,不少厂商都对智能眼镜这一可穿戴式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众多AR厂商密集的发布新产品,连一些科技巨头都开始对眼镜领域进行布局。

只不过他们不是想要入局AR眼镜,而是想要在AI眼镜上大展拳脚,甚至就连许久未有创业消息的罗永浩都开始紧急招人准备抢先入局。那么AI眼镜又是如何走进各大厂商视野的?面对AI眼镜的来势汹汹,AR厂商们又会如何应对?

AI眼镜风靡市场,销量秒杀AR眼镜

近期,The Verge 上一则消息称,AI 智能音频眼镜 Ray-Ban Meta 的销量可能已突破 100 万。Meta 在博客中也指出,Ray-Ban Meta 取得了超预期的市场表现,眼镜的销售速度比生产速度还要快,目前团队正着手于推出更多新款式。

销量突破100万是什么概念?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R市场出货26.1万台,而根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的统计,2023年全球AR销量为51万台,这意味着Ray-Ban Meta两年的销量是去年全球各类AR眼镜总销量的两倍。

Ray-Ban Meta被称为AI眼镜是在其Meta AI功能上线后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大家称它为智能眼镜或是智能音频眼镜。据公开市场调研数据,2022 年,全球智能音频眼镜市场出货量达343万副,公开市场调研数据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音频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超过 503万副,2030年将达951万副。

从数据上看,不论是曾经的智能音频眼镜还是现在的AI眼镜,在销量上都足以秒杀AR眼镜。与AR品类不同,智能语音眼镜关注音频与语音交互,在佩戴感受上有明显优势,且技术门槛更低,吸引了更多厂商入局与用户关注。

近年来,华为、Bose、JBL、soundcore 声阔等品牌皆推出了智能音频眼镜产品,让「能听歌的眼镜」走到了更多用户身边。随着技术的迭代,AI交互功能正逐渐加入到智能音频眼镜之中,成为更前沿的AI眼镜。

AI眼镜的前世今生,竟是耳机的延伸

在探寻AI眼镜的发展路径时,元宇宙新声发现AI眼镜的前身是智能音频眼镜,但其厂商却更多的是知名耳机品牌,这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智能音频眼镜是为了丰富耳机的产品形态。

耳机的产品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从最初的头戴式耳机、无线耳机到现如今的骨传导耳机、智能音频眼镜,在众多耳机品牌脑洞大开的研发下,耳机早已不再拘泥于佩戴在耳朵上的单一方式。华为智能眼镜一代、Bose Frames、BL Soundgear Frames、soundcore Frames都是标准的音频眼镜。

5 月 15 日,华为智能眼镜 2 方框太阳镜正式亮相,售价 2299 元。该产品搭载了华为 HarmonyOS 4 操作系统,并且已经接入华为盘古 AI 大模型,用户可与小艺展开自然流畅的对话与智慧交互。不过,在华为官网的产品分类中,这款产品被归为“耳机音箱”类,可见即使搭载了AI功能,也难以逃脱固化的产品属性。

不同于华为的保守,李未可近日推出的Meta Lens Chat就被定义为首款AI眼镜。据悉,这款眼镜主打AI语音交互能力,用户可使用语音交互让AI成为私人助理。

随着AI时代的浪潮愈发澎湃,许多科技巨头都意识到眼镜可能是AI最好的载体之一。Ai Pin的翻车则间接加深了这种认知,智能眼镜和智能手机能够率先被认为是AI最佳的载体是因为这相当于在已有产品上进行功能和场景的创新升级。对用户来说,这样的接受度是相对较高的,例如曾经的大哥大手机过渡到iPhone,曾经的有线耳机过渡到tws耳机。

当科技巨头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入局的心尤为迫切,动作也更加迅速。甚至一直“沉迷直播带货”的罗永浩也在今年4月的直播间透露其XR公司细红线将在今年 9 月推出新品,将有定价 199 美元和 299 美元两款产品。可以看到,其售价非常接近 Ray-Ban Meta 和华为智能眼镜 2 系列,因此不少人猜测这也将是一款AI眼镜。

另外在罗永浩的XR公司细红线招聘页面显示,紧急招聘服务端研发工程师、AI研发工程师、Android框架工程师、产品经理。其中产品经理的职位要求为有手机、智能硬件、AI 相关产品的工作经验优先,而在战略规划部和海外电商部的职位同样标为紧急招聘。或许,罗永浩的AI眼镜将会主要针对海外市场,抑或是放眼全球市场来实现首个产品的开门红。

只不过,老罗开拓全球市场也并非易事。此前The Information报道,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五大科技巨头都准备将AI大模型应用在智能眼镜等带有摄像头的可穿戴设备上。届时,不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将迎来一场有关AI眼镜的硬仗,而AR眼镜是会成为被这场大战波及的“池鱼”还是最后坐收渔利的大赢家?

AR厂商在AI时代拓宽道路

在各大科技巨头表现出对AI眼镜的高度重视时,AR厂商也并非没有察觉到市场的变化。从他们近期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与其说AI眼镜和AR眼镜是竞争关系,不如说AI+AR才是可穿戴设备的主流趋势。

5月20日,消费级AR领先品牌雷鸟创新发布雷鸟Air 2s 眼镜,据悉雷鸟Air 2s在京东上预售2399元,而在去年雷鸟X2的售价则是4499元,相当于在技术升级,功能优化的基础上还打了对折。这个价格已然和大厂的AI眼镜平齐,同时雷鸟Air 2s在音频体验上进行了升级,实现音质效果跃升。

近五千元的AR眼镜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犹豫,但两千元价位的AR眼镜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想必会更受市场的喜爱。AI眼镜主打的轻便和高性价比,雷鸟的AR眼镜也同样具备,这回再掰手腕,孰胜孰负还犹未可知。

不久前,以智能眼镜为核心入口为用户提供下一代ALL-in-one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的AR厂商INAIR,也发布了自研大模型AI助理与新版手机端交互应用INAIR APP,通过深化“AI+AR”核心技术融合创新解锁更多实用功能与场景应用。

通过众多AR厂商的动作可以判断出,早在AI时代刚刚到来时,在眼镜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AR厂商们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技术变革的巨大潜力。在自家AR眼镜的基础上融合AI功能,并先一步推出更具性价比的AI+AR产品,以此抢占市场。

只不过,AI眼镜的优势仍旧巨大,凭借其智能音频眼镜的前身所积攒的庞大用户群体,足以在市场中占尽先机。但换一种思路的话,AI眼镜市场发展不断向好的情况下,新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用户可能会逐渐接受功能丰富的AI眼镜,随之将会过渡到对高品质AR眼镜的追求上。

元宇宙新声认为,目前AI眼镜与AR眼镜的界限正在模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二者或许会融合成同一款产品。即便目前AI眼镜有着此前从智能音频眼镜上积攒的用户优势,但可穿戴式智能眼镜设备的最终形态一定会是AI+AR。

写在最后

苹果Vision pro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人群知晓了“空间计算”的概念和XR眼镜。不过其高昂的价格仍无法触达普通消费者,同时也很难掀起XR眼镜的潮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屏幕的时代正逐渐走向黄昏。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增长,以及AI大模型的成熟,都将促成智能人机交互的新体验。而AI+AR的技术融合也将会是未来智能终端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之一,为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0 阅读:33

科技旋涡

简介:在这里,看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