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都姓赵,那么他们是一个祖宗吗?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1-03 19:17:34

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都姓赵,那么他们是一个祖宗吗?

先说结论,秦国的王室和赵国的王室确实是一个祖宗,这是棺盖定论的事情。

两国王室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

西周建立后,由于各种原因,两家最终分离。

到了战国时期,虽然两家还是同一个祖先,但是血脉却已经淡薄,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

1.历史上真正的秦赵关系

历史上关于嬴姓的第一次确切记载,在夏朝末年。

他叫嬴费昌,是黄帝的第十一世子孙。

嬴费昌本是夏桀的臣子,由于看不惯夏桀昏庸残暴的做法选择反叛,转投到了商汤的麾下。

由于嬴费昌能力出众,所以深受商汤赏识,被册封为大将军。

在商汤伐纣期间,嬴费昌率领手下为商汤披荆斩棘,立下了汗马功劳。

商汤成功建国后,也没有忘记他的功劳,封嬴氏一族为商朝贵族。

放眼整个商朝,嬴氏一族都算得上是顶级的贵族。

随着家族的显赫,嬴氏一族也逐渐在中原大地上开了花,并开枝散叶。

随着规模的壮大,嬴氏一族还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上古八大姓氏”之一。

只可惜,繁华落尽终成空。

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不仁,引起了四方诸侯的不满,而这一次嬴氏一族却没有及时站在正义的一方。

因此在商朝覆灭后,嬴氏一族也受到了牵连。

要说嬴家其实也很委屈,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参战。

商朝末年,嬴家最显贵的人是嬴蜚蠊,此人武力超群,可以以一当十,因此受到了商纣的重视,被封为大臣。

除此之外,嬴蜚蠊还是嬴家的族长。

也就是说,嬴家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因为嬴蜚蠊对商纣忠心耿耿,所以整个嬴家也就和商纣王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周王朝的敌人。

但在周武王伐纣期间,嬴蜚蠊正在北方征战,打击来自北方的羌人。

因此嬴家大部队并没有参与武王伐纣的战争,而等到嬴蜚蠊征战结束,商朝已经灭亡了。

本来嬴蜚蠊没有参与周王朝战争,周王室也不好追究他的责任。

但问题是,嬴蜚蠊初出茅庐的大儿子为了军功,竟然背着家族选择了单身入伍。

2.最早的“坑爹儿子”

据史书记载,嬴蜚蠊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嬴恶来,小儿子叫嬴季胜。

商朝灭亡之战里,嬴恶来孤身参与了战争,还因为功绩显赫被升为了总兵。

PS:按照小说《封神演义》的说法,嬴恶来应该是败给了哪吒或者杨戬。

而这个恶来,就是秦国王室的祖先。

而他的弟弟季胜则是赵国王室的祖先。

嬴恶来作为首要战犯,自然要受到惩罚,而他的族人也受到了牵连。

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继位的周成王少年天子,没什么能力。

而周武王建国后,为了尽快恢复和平,所以并没有对那些殷商遗民痛下杀手,这就导致他们还有很强的政治力量。

周武王死后,这些人以武庚为首,发动了叛乱,而嬴氏一族作为前朝高级世家,自然也参与了其中。

很可惜,武王虽然走了,但周公还在。

周公不但非常善于解梦,而且政治能力更是超群。

因此这场战乱不到两个月就被镇压了。

叛乱结束后,这些人都遭到了残酷的血洗,很多嬴姓族人沦为了奴隶。

嬴氏一族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不过由于嬴恶来早早战死,嬴氏老族长嬴蜚蠊因此厌恶战争,所以在这场叛乱中选择袖手旁观。

商朝灭亡后,他就带着小儿子嬴季胜来到了霍太山(山西临汾),过起了平凡的生活。

后来嬴恶来的一些后人为了躲避周王朝追杀,也躲到了这里。

周成王成年后,施行仁政,没有继续追究之前的仇恨。

嬴蜚蠊一家这才得以重见天日,重新做官。

一些嬴氏后人甚至还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嬴季胜的儿子嬴孟增。

有了嬴孟增的加持,小儿子嬴季胜这一脉逐渐发展壮大。

而大儿子嬴恶来一脉为了繁衍,也选择了依附小儿子嬴季胜这一脉。

4.繁衍与发展

嬴氏一脉最出色的本领就是驾车和养马。

PS:在先秦那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年代,驾车可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

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的“六艺”中就有驾车这一项技能。

而小儿子这一脉因为驾车能力出众,所以世代成为了周王室的司机。

可别小看当时的司机,那可是个手艺活,领导的心腹,一般人干不了的。

到了小儿子曾孙嬴造父这一代,嬴氏一族更是迎来了翻身的机会。

嬴造父发迹于周穆王时期,他跟随周穆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了周穆王的重视。

为了奖励造父的贡献,周穆王大笔一挥将整个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都册封给了他。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嬴姓赵氏最终形成。

当然,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向大家解释一下。

先秦时期的姓、氏是分开的。

在上古时代,为了避免近亲结婚造成错误,所以人们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姓”,这就是“同姓不婚”的由来。

最开始的时候,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姓”。

随着部落之间征战不休,大部分“姓”成为了历史上的过去。

而遗留下来的“姓”则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所谓的“上古八大姓”。

可由于“姓”的减少,同姓结婚的概率再次增加。

而为了纪念祖先,当时又是绝对不允许改姓的。

因此“氏”也就应运而生了。

氏,说直白点就是氏族。

一般是某一个同姓家族的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并在此繁衍生息,就是建立新的氏族。

而这个分裂出去的氏族和最初的氏族是“同姓”,却不同“氏”。

久而久之,“姓”和“氏”就这么分开了。

嬴造父受封赵城,因此形成了“嬴姓赵氏”。

其他嬴姓族人,特别是那些之前由于伐纣战争或者叛乱流放其他地区的人,就不是“嬴姓赵氏”了。

而由于小儿子嬴季胜一脉势力更大,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嬴姓的主脉,大儿子嬴恶来一脉就成为了偏支。

之后又过了五十余年(两代人的时间),大儿子这一脉才最终迎来了转机。

嬴造父发家之后,为了增强家族势力,选择提拔那些嬴姓族人,而嬴飞子就是其中一个。

按照备份,嬴造父应该是嬴飞子的叔爷。

嬴飞子在嬴造父的支持下,成为了周孝王的马夫。

嬴飞子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工作勤勤恳恳,让周孝王十分喜欢。

正好周孝王想要扩大养殖规模,因此嬴飞子顺利继位并受封秦地(今甘肃天水地区)。

嬴飞子受封之后,开始单独从嬴姓赵氏中分裂出来,在秦地开支落叶。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玩火自焚,犬戎趁机攻占西周首都镐京,并诛杀了周幽王。

消息传出后,嬴飞子的后人率领族人前往支援。

在其他诸侯的帮助下,嬴飞子顺利赶走了戎人,并护送周平王安全迁都洛邑。

周平王感谢嬴飞子后人的帮助及拥立,将嬴飞子后人册封为伯爵,让他们正式加入了诸侯的行列。

也就在这个时候,统一的大秦国家正式诞生了。

随着秦国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大秦国力也越来越强大。

秦始皇“分六世之余烈”,灭掉韩国后,第二个就灭了自己的兄弟之国。

当然了,排在第二,也算是给了面子了。

说完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说说赵国。

自从嬴飞子单干后,嬴姓本家的那些人仍然选择给周王室养马,直到西周末年。

西周末年,本家族长嬴叔带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无能,率领全族投靠了山西最强的国家晋国。

因为当时周朝势力下降,且赵城本就在晋国范围内,所以嬴叔带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迁移。

之后,这些人在晋国逐渐发展,并成为了晋国内部数一数二的大族。

春秋时期,他们甚至一跃成为了晋国内部执掌朝政的最强三大家族之一。

战国初期,赵氏更是与其他两大家族一起联合起来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赵氏建立了战国七雄的又一个国家——赵国。

战国末期,赵国更是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在武力上抗衡秦国的国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本上天下已经是秦、赵之一的了。

总结

追根溯源,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却还是同宗同源。

嬴蜚蠊的大儿子嬴恶来的后族建立了秦国,小儿子嬴季胜的后代建立了赵国。

而由于嬴飞子率领他的一脉到了秦地分家,所以嬴飞子的后人更应该被称为“嬴姓秦氏”。

而之所以没有改为“嬴姓秦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按照西周礼乐制度来说,作为小宗的嬴飞子根本就没有资格单独开辟一个“氏”。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了最富强的国家,而一个王室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家族的族史。

改变氏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让秦国王室的历史发生震动,以至于影响国运。

秦国王族自然也就没有了改变姓氏的理由。

即便是嬴政,对于他来说,嬴姓赵氏也是最好的结果,至于秦,则是他的国号。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8 阅读:8558
评论列表
  • 2024-01-16 09:03

    自刘邦建立汉朝。氏就已经废除了。毕竟连最珍贵的皇家都没有氏。你们这些贵族还敢用氏吗。[笑着哭][笑着哭]。

    雾羽 回复:
    无知的话,就多看些资料!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得瑟]
    赵楠斌 回复:
    他们可以随便叫,反正不是大宗。但是继位成大宗了肯定赢姓赵氏。赢姓赵扶苏。因为是大宗氏可以忽略。就是赢扶苏
  • 2024-02-20 20:41

    当然是了,他们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大将,是亲兄弟两个。

  • 2024-01-22 23:16

    秦赵先祖是飞廉不是蜚蠊!好好的人名被你打成大蟑螂了。秦的先祖是秦非子不是嬴飞子!先秦时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氏是姓的分支,姓是本家。所以女子嫁到夫家也只称姓。而且秦是大宗,秦非子受周天子册封祭祀嬴姓先祖,所以不管秦氏发家慢了赵氏五十年还是一百年秦氏都是大宗,从来就没有大宗随小宗为氏的。

    强扭的瓜就是甜 回复: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大宗个卵,看到没,恶来后裔非子依附季胜后裔造父,姓赵氏!
    用户15xxx15 回复:
    秦赵对于恶来和季盛来讲,秦确实是大宗,但是恶来身死,恶来后人也就是秦人不得已只能跟随叔叔季盛他们,季盛后人也就是赵人好像救了周天子周穆王好像,被赐封地赵城,所以季盛一脉改为赵氏嬴姓,这时候秦人还没有脱离季盛一脉,所以也是赵氏嬴姓,直到秦非子养马有功劳,被赐封地,大西北犬戎那边,这时候秦人才开始脱离赵人,但是无论是秦穆公还是到后来的秦始皇都没有改氏,还是赵氏,
  • 2024-01-22 19:20

    姓是部落联盟或者说部族的名称,起源于母系社会,氏是家族名称,起源父系社会。姓很少,氏很多,我们现在所说的姓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氏。

  • 2024-01-24 14:41

    错误❌认知会误导很多人,秦国宗室最早是跟随他的堂亲赵氏没错,但是当被周王封到秦地,就有了自己的氏,称嬴姓秦氏才贴合。自己想想赵氏怎么来的?

    用户15xxx15 回复:
    秦氏是你自己意淫的?
  • 2024-04-14 09:35

    秦朝的姓氏传承相对现在来说还不很稳固的!随时会因封地住址官职或父母对孩子期望而改变的!汉代后就相对稳定点!

  • 2024-01-04 10:26

    司机都不简单啊

    傻得有水平 回复:
    特别是老司机[得瑟]
  • 2024-01-20 17:27

    大宗称姓,小宗称氏。比如论语里出场率很高的,鲁国的“孟氏”季氏“叔孙氏”,都是鲁国国君的后代,史称三桓,其后代都以氏代姓。赵氏只是秦国赢姓一支旁系,总有人说秦始皇叫赵政,你这完全是否定了人家皇位的正统性。

    一切从零开始 回复:
    能得氏才算发扬光大,懂吗你
    秋子 回复:
    春秋时期的大宗是嬴姓徐氏,徐偃王可是能和周王掰掰手腕的东夷王,不过后来被周三战三胜,没落灭国了
  • 2024-03-23 12:56

    嬴姓是三皇五帝后裔

  • 2024-03-27 13:46

    商汤伐纣说的呢,汤这气性真大隔几百年爬出来伐他的孙

  • 2024-01-12 01:57

    嬴是姓,赵是氏,在嬴面前,赵永远都是弟弟

  • 2024-03-28 03:29

    弼马温的由来

  • 2024-03-28 15:55

    都姓嬴

  • 2024-03-24 21:39

    看看人家刘备都能认亲,还能个皇叔。

  • 2024-03-07 18:41

    隔了好多代。

  • 2024-01-12 02:02

    看完发现错了好几处......不会转载的,小编能看到的话麻烦删了这误人子弟的文章或者好好读书修改

    小鲁班 回复:
    能编故事的未必懂历史,懂历史的未必能编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没办法啊!
  • biu 2
    2024-01-12 12:31

    所以周被秦灭了,可以说是报仇吧

    用户17xxx21 回复:
    晋也是姬啊,也被赵瓜分了。这也是报仇吗
    木制自行车 回复: 用户17xxx21
    秦赵同宗同源,赢姓赵氏
  • 2024-01-19 21:46

    在商汤伐纣期间[笑着哭]

  • 2024-03-13 22:43

    商汤伐纣,说的是个屁!

  • 2024-04-27 19:11

    可现在某些黑秦粉总是抓着老赢家是弼马温说是[吃瓜]

  • 2024-03-20 19:35

  • 2024-03-28 06:33

    这么说也说的通[大笑][大笑][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4-30 21:22

    错别字太多了[笑着哭]

  • 2024-05-01 19:35

    现在基因检测的确是同宗

  • 2024-03-28 12:33

    一句话祖先同一个,祖宗不是同一人

  • 2024-05-31 18:10

    发稿之前校对一下!商汤伐纣是什么鬼?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