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设备安全管理7大“黄金法则”

智能老互 2024-05-12 06:05:04

  在全球工业生产和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保障生产效率、维护企业利益、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如机床设备(包括车床、铣床、磨床)、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破碎设备、工程机械、包装机械、烘干机、纺织机械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诚然,我国工业生产设备也面临着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出台规范,有利于统一行业内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操作,提升企业对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包括设备的设计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保养等各个阶段,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前,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了《工业生产设备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了工业生产设备的一般要求、验收管理、运行管理、检维修管理、改造和搬迁管理等安全管理要求。其中,运行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台账、操作使用、隐患排查和治理、状态管理,检维修管理包括维护保养、大修和项修等。

  在使用中,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严格执行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具体包括:

  1、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点检/巡检,并形成记录;

  2、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形成记录并立即向部门报告;

  3、对于在用生产设备日常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的异常情况,生产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并形成记录;

  4、生产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5、对于需要记录运行情况的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填写运行记录;

  6、使用中的生产设备的安全和职业病防护装置、设施不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

  7、生产现场停用/封存、维修中、待处理、待报废的生产设备,应有标明状态的挂牌标识。

  在维护保养中,生产设备使用部门应对在用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形成记录;生产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维护使用说明书等文件的规定保养级别、频次,制定一级维护保养和二级维护保养计划。

  此外,还有生产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维护使用说明书等文件的规定,确定一级维护保养、二级维护保养项目、要求;一级维护保养应由生产设备使用部门的设备作业人员按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实施;二级维护保养应由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资质的人员或相关方实施。

  《工业生产设备安全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实现设备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和科学决策。

0 阅读:2

智能老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