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退役!曾经遥遥领先的俄罗斯潜艇,怎么被中国超越的

奇臻聊历史 2023-12-20 01:41:36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进入中国约30年后,俄制“基洛”877型潜艇开始退役,并辗转落户湛江,成为类似天津“基辅”号航母的国防教育平台。现在海军手中还有10艘更先进的“基洛”636型,预计将服役到2030年前后,至于全球其他国家还在活跃的“基洛”级潜艇更是有数十艘,俄罗斯海军甚至当下还在继续建造“基洛”级。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之下,这款经典潜艇的未来已经黯淡,与之一起沉沦的,是俄罗斯常规潜艇工业。

▲印度海军装备的“基洛”潜艇

第一艘“基洛”877潜艇在1982年交付苏联海军,其火力强大噪声较小的特性,是苏联潜艇的一贯特色。在苏联解体前,已经有印度等国家获得“基洛”,但受时间限制数量并不多。新生的俄罗斯充分利用“基洛”的先进性能,又针对性用户需求进行改进,这才有后面对中国印度越南和阿尔及利亚的大量出口。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也都装备了俄制苏-30战机,并且数量不菲,而且俄罗斯海军也在出口越南的“基洛”636MV基础上,推出了自用的“基洛”636.3型,一共分两批采购12艘。这与俄罗斯空天军在出口印度的苏-30MKI基础上,改出自用的苏-30SM如出一辙。如今再度升级的苏-30SM2还在量产,第二批“基洛”636.3也还在建造,两款武器的发展经历高度相似,甚至未来也是差不多的。

▲俄罗斯海军装备的“基洛”636.3是其中坚力量

国内在引入12艘“基洛”后,将其先进技术应用到国产039上,这同样与空军吸收苏-30MKK的先进设计类似。只不过,空军在国产战机成熟前夜,出于稳重考虑,还是购入了24架苏-35SK,而海军当时虽然也准备采购俄罗斯海军新一代“拉达”,甚至双方已经签订框架采购协议,但最终并未成行。与之对应的是,“拉达”级首艇在1997年12月就已开工,2004年下水,2010年交付,但俄罗斯海军一直拒绝接收,直到2021年才正式加入北方舰队。短短两年之后,俄罗斯海军就已经开始考虑将其退役,原因当然是不堪大用,升级费用又极其高昂。与此同时,二号艇在2005年开工,经过13年建造后才下水,而三号艇则在2006年开工,中间经历重大方案改动,现已下水,但两艘“拉达”都还在测试,服役遥遥无期。

▲一直处于测试当中的“拉达”二号艇

算上已经开工的四五号艇,“拉达”已经开建5艘,先后花费26年时间,至今无一艘可用,并且现在建造测试的所有“拉达”,均没有搭载AIP系统,这对新一代潜艇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局面与俄罗斯早期的军事发展体系有关。当时“基洛”销售正旺,仅仅凭借外销订单就足以维持产业发展,而核潜艇无法出口,又事关国家安全,于是就呈现核潜艇消耗大部分经费,常规潜艇主要依赖海外订单存活的局面。问题是,2010年之后,“基洛”销量锐减,而俄罗斯潜艇工业在AIP领域的积累太薄弱,无法支撑项目推进。被视为最关键合作伙伴的中国,在真正接触到“拉达”设计建造水平后,也毅然决然地退出,俄罗斯常规潜艇无法获得足够的发展资源,只能通过建造并不先进的“基洛”636.3型维持。

▲“拉达”不搭载AIP系统属于致命短板

问题是,当下全球AIP潜艇已经成为潮流,原本潜艇落后俄罗斯的中国,不仅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而且早在2018年就和巴基斯坦签订了,8艘搭载AIP系统的S-20P潜艇出口协议。韩国和日本则更进一步,开始在燃料电池领域发力,“基洛”636.3看似在俄乌战争中表现不错,屡屡发射“口径”打击陆上目标,但其作为俄罗斯海军最先进常规潜艇,性能已经落伍了。相比于从苏-30外贸中吸收大量营养,如今成为俄罗斯空天军核心的苏-35S,“拉达”从“基洛”出口获得的资源不够多,没能赶在历史节点前完成研发和列装,如今只能苦苦维持。在俄罗斯海军规划中,未来再考虑给“拉达”加装AIP系统,甚至还在直接进行再下一代“卡琳娜”潜艇的研发初步方案已经递交俄罗斯国防部,这属实不知道让人该说什么。

▲俄罗斯核潜艇的发展势头却很不错

现在很难想象10年前,“中国海军引进‘拉达’潜艇”带来的舆论声潮。当时无论国内外,普遍观点都是国产潜艇技术薄弱,引入“拉达”将像引入“基洛”一样,促进国内潜艇产业的大进步,颇有一种去晚了买不到就亏大了的味道。后来4艘“拉达”框架采购协议落实,也没有像苏-35SK那样引起质疑。但根本不成熟的设计缺乏AIP系统的现实,让“拉达”最终没有进入中国,在外界还在期待“俄罗斯先进潜艇技术”的时候,国产039已经实现了超越。如今国内开始退役早期引入的“基洛”877,本身只是使用寿命耗尽的正常做法,但其也恰恰反应了俄罗斯常规潜艇没落的现实。

参考资料:

12 阅读:6285

奇臻聊历史

简介:每日更新原创内容,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