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的心胸到底有多狭隘?永历君臣被他打发到了贵州安龙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1-14 10:39:21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31

十一月,清军逼近了南宁,朱由榔急忙召集群臣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人建议逃往广东沿海依靠李成栋的儿子李元胤,有人说应该逃往安南(今越南),还有人提出应该渡海去福建沿海依附郑成功。朱由榔对这些建议的可行性没有进行太多的思考,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绝不能去云南依靠孙可望的庇护。

永历朝廷的文武大臣中,只有文安侯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主张前往云南投奔孙可望。孙可望的恶行大家早有耳闻,在这种情况下马吉翔和庞天寿却仍然坚持把永历皇帝往火坑里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两个人已经叛变了,成了孙可望的人。

贺九仪一看朝堂之上议论纷纷,而且大多数人宁肯跋山涉水逃往广东、福建甚至外国,都不愿依靠近在咫尺的大西军,在得到孙可望的授意以后,带着兵马扬长而去。临走前还撂下一句狠话:“当初秦王为了请皇上移驻云贵,特意命我过来护驾。现在各位大臣既然各怀心思,我怎能完成如此重任?”

贺九仪刚一走,清军就追来了。永历朝廷急忙放弃南宁,继续发扬起了一贯的跑路精神。具体该往哪跑还没想好,反正先摆脱身后的清军再说!

就这样,永历朝廷坐船一路向西逃跑,到了水浅不能再继续坐船的地方,干脆一把火把船烧了,沿着陆路接着跑。一直跑到云南境内,遇到大西军的部队才算喘了一口气。

很快,1652年的农历新年到了。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身为皇帝的朱由榔却毫无回家的可能,只能和为数不多的几十个臣子在云南省富宁县一个叫皈朝的村子里度过了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真是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孙可望听说永历皇帝一行人最后还是逃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说来说去,最后还不是来依靠我了?

按照常理来说,来的毕竟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安置的地方不仅不能太差,还必须得符合政治中心的特征。当时孙可望控制的地盘上,有两个地方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云南省会昆明,一个是贵州省会贵阳。

然而这两个地方,孙可望都不大愿意。

安置在昆明,永历皇帝肯定会得到李定国和刘文秀的拥护,自己那两个义弟对永历皇帝可是十分忠心的。永历皇帝有政治号召力,李定国和刘文秀有能力,这几个人联合在一起,这云贵大地还能姓孙吗?

安置在贵阳,自己毕竟是名义上的大明臣子,时不时就得进宫朝见皇帝陛下,不仅要口称微臣,还要三跪九叩。而且以后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走个形式,经过永历皇帝的同意才能施行,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上了个锁链吗?

经过再三考虑,孙可望最终为永历皇帝一行人确定了一个安置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安隆所。

他在给永历皇帝的奏疏中是这样形容安隆所的:“安隆为滇、黔、粤三省会区,城郭坚固,行宫修葺,粮储完备,朝发夕至,莫此为宜。”

看起来,孙可望似乎给永历皇帝安排了一个挺不错的地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安隆所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靠近云南和广西。贵州直到现在都还是欠发达地区,当时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安隆还是贵州的偏远地区。此地乃是明朝初年一个由堡寨改建的千户所城,其周长只有一里又二百七十步(你可以想象一下大概有多大),居民不超过一百户。

这么偏僻狭小的一个城池,要是有人说它基础设施有多完备,有多适合九五之尊的皇帝居住,那就真的有点扯了。

没错,孙可望就是这么扯的一个人。

更扯的是,此地原本也不叫安隆,叫安笼,安隆这个名字是孙可望在给永历皇帝上书的时候特意改的。

大概就连孙可望自己都觉得原来的那个名字,“牢笼”之意太过明显了吧。

为了保证永历皇帝一行人能够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安排搬到安隆居住,孙可望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副总兵王爱秀派兵“护送”。

如此煞费苦心、服务体贴周到,真是难为你了,孙可望。

如果说在南宁的永历朝廷尚且还有选择的余地,那么现在就真的算是走投无路了。在这种情况下,永历皇帝只能无奈地选择接受孙可望的安排,在王爱秀的“护送”下,于二月初六搬到了安隆。随行人员只有文臣武将五十多人,加上家属和士兵也才两千九百多人。

好歹也算气候温暖湿润,风景优美,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吃的也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就这么着吧。只是安隆这个名字不太符合真龙天子的气质,不如改叫安龙吧。

从这一天起,永历君臣就被安置在了安龙。也许就连朱由榔自己也想不到,这一安,就是整整四年。而这四年,绝不比之前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好多少。

朱由榔在安龙的住所虽然被称之为皇帝行宫,其实就和安龙这个名字的来历一样,不过是永历君臣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其前身乃是安笼千户所公署,简陋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永历朝廷既然已经完全进入了孙可望的地盘,所有的吃穿用度自然就要依然孙可望来供应了。孙可望给出的标准是:每年拨发白银八千两、米六百石,供给永历朝廷的君臣、士兵和家属使用。

永历朝廷虽然人不多,好歹也有将近三千人,很明显这点银子和粮食是根本不够用的。朱由榔亲自向孙可望哭穷,孙可望也是爱答不理。

除此之外,孙可望还任命自己的亲信部下范应旭为安龙知府,张应科为总理提塘官,对永历朝廷进行严密的监视,永历朝廷的一举一动,孙可望都会在第一时间知晓。

李定国和刘文秀曾经以孙可望兄弟的名义向永历皇帝进献了很多银子和粮食,孙可望听说以后气急败坏,干脆给他的两位亲信定下了一条铁律:任何人未经他的同意,绝对不能见到永历皇帝!

毫无疑问,这条规定主要的防范对象只能是李定国和刘文秀。

据说范应旭和张应科给永历皇帝的生活费造册,里面写着“皇帝一员,支粮若干,皇后一口,支粮若干”之类大逆不道的言辞。

此时的永历皇帝朱由榔,与一千多年前落入曹操手里的汉献帝刘协又有啥区别呢?

而孙可望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安心享受他秦王的优越生活了。

史书记载,孙可望在昆明建造的秦王府规模庞大,用的瓦片都是皇帝专属的黄色,大殿的顶上都雕刻着龙的造型。除了名字还叫王府,其他方面已经与皇宫没有任何区别了。

除此之外,贵阳等地也在大兴土木,营建秦王的行宫。这些大大小小的行宫加起来有十几个,虽然比不上昆明秦王府的规模,但是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比永历皇帝在安龙的行宫气派多了。

种种事实表明,永历皇帝如今存在的唯一意义,只是一面抗清的大旗。有这面大旗在,就可以号召所有忠于明朝的力量,为反清复明服务,这也是永历朝廷还能苟延残喘的唯一本钱。

而反清事业的领导权已经落在了孙可望的手里。接下来,该到了他闪亮登场的时候了。

南明历史从此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一场轰轰烈烈、波澜曲折的大戏由此开始。

孙可望掌握了永历朝廷的实际领导权以后,首要任务自然是向清廷发起反攻。在此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兵马粮饷自不必说,大西军经营云南这几年,早就已经把云南建设成了一个兵精粮足的稳固基地。另外,他还派刘文秀统兵进军四川,趁着清军尚未涉足此地,将盘踞四川多年的一些割据军阀,顺从的予以收编,抵抗的予以剿灭,收复了除清军控制的保宁地区(今四川省阆中市)以外的四川大部。他自己则带着大军进军贵州,将整个贵州省置于大西军的统治之下。

现在,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该到了大举反攻的时候了。

3 阅读:131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简介:历史学爱好者,对西夏史和南明史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