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和谈已开始?俄再度扩军,中俄铁路遇袭,芬兰指控中方船只

之卉聊国际 2023-12-05 08:08:14

美国记者爆料,俄乌和谈已经开始,俄罗斯为何宣布扩军17万?敏感时刻,中俄铁路接连遇袭,海底天然气管道破裂,芬兰官员为何要指责中国?

美国记者爆料,俄乌和谈已经开始?

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赫什近日在“订阅堆栈”网站上爆料称,由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和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牵头的俄乌和谈似乎已经启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严肃和谈已迅速加快步伐。”赫什大家都不陌生,之前因为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引起全球关注。他说,推动谈判背后的力量不是华盛顿或莫斯科,而是领导作战的两位高级将领。可能的方案包括俄罗斯继续控制克里米亚,以及在俄罗斯占领区举行选举,让它们加入俄罗斯;作为交换,乌克兰可以加入北约,但北约必须承诺不得在乌境内部署军队和进攻性武器。

赫什援引一位参与最高级别谈判的美国官员的话说:“这不是临时起意的事件,而是扎卢日内精心策划的,传达的信息是战争已经结束,乌方希望俄罗斯离开乌克兰。如果战事继续下去,将会毁灭乌克兰的下一代公民。”赫什还提到,在谈判问题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乌克兰应战斗到底。而白宫方面则完全反对拟议的协议,但这并不会影响双方停火,因为普京并没有表示反对。赫什还援引美国官员的话说,泽连斯基已被告知,这是一个由乌军与俄军去解决问题,无论有没有他,谈判都会继续进行。

赫什的爆料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1月初,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就曾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和欧洲正在与乌克兰政府协商,如何才能与俄罗斯举行和平谈判以结束俄乌战争。对此,泽连斯基曾予以否认并表示不满,不过他也承认,哈以冲突已经让许多人把注意力从乌克兰战场转移至中东。

NBC报道称,美欧与乌克兰政府商讨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乌克兰可能需要什么样的让步,才能跟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其中一些会谈在上个月已经举行了,支持乌克兰的50多个国家到场参加。但对于这一点,泽连斯基表示否认。他在11月4号接待来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表示,“没有谁对我施加压力。今天,欧盟领导人或者美国都没有对我施加压力,要我同俄罗斯坐下来谈判并向俄罗斯交出一些东西。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他还说,这种压力在俄乌冲突刚开始的阶段确实存在但现在没有。他非常不满意相关报道,不知道这些说法从何而来。

战事久拖不决,西方失去耐心

虽然泽连斯基一再否认相关传言,但从乌军总司令的表态来看,当前战事的确对乌克兰不利。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1月1号报道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现有的科技水平只能让我们打成僵持”,很可能没法再打出漂亮的突破。他声称,要想取得突破,必须在科技方面获得进展,来让乌军实现空中优势,并提高炮兵火力的有效性。或许是为了减少尴尬,他还强调,目前俄罗斯军队也无力推进。泽连斯基11月4号则表示,乌克兰反攻未能取得重大成功,但他否认了“僵局”一说,并呼吁西方盟友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防空力量方面。

应该说,泽连斯基现在的压力非常大。在俄乌战争进入第22个月,乌克兰反攻开始6个月之后,泽连斯基交出这样一份答卷,西方国家显然是相当不满的。再加上哈以冲突的爆发,西方对乌克兰的关注度,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

比如10月20号,拜登政府曾向国会提出一项,总额约106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请求,主要用于增加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援助,但这个请求并未获得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批准。相反,众议院还在11月2号通过一项拨款法案,单独批准了特别拨款请求中,总额约143亿美元的以色列援助资金。这一举动非常明显地表露出,当前美国政界对援助乌克兰的抗拒态度。无奈之下,拜登只得动用总统特别拨款权,通过美国国防部在11月3号宣布了一项新的对乌援助,但总额只有4.25亿美元,与援助以色列的金额相差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拜登政府还在坚持援助乌克兰,但美国自己的军工产能已经开始吃不消。此前,瑞典国防资源管理局曾警告称,由于供不应求,目前战场最紧缺的155毫米炮弹的单价,已经从从2100美元暴涨到8400美元,价格翻了4倍。如果美国和欧洲盟友再不提升产能的话,那么将很难满足俄乌和哈以两大战场的需求。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11月22号也曾警告说,由于导弹系统和弹药短缺,乌克兰可能被迫与俄罗斯进行和谈。他担心乌克兰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向俄罗斯求和。

随着援乌代价的节节攀升,美国国内也对继续援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反对意见。11月初,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民间对援乌的支持率有所下降,41%的美国人表示,美国为基辅提供的帮助太多了,而三个月前只有24%的美国人这么认为。报告还发现,3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为乌克兰做得已经够多了,只有25%的人认为美国做得还不够。报告还提到,欧洲人对援助乌克兰的情绪也开始弱化。

俄国防部宣布扩军15%,普京“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结合这些消息来看,美国记者赫什的爆料虽然还没有被证实,但不排除接下来事态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特别是,假如乌军领导人真的像爆料所说的那样,准备绕过泽连斯基这个最大障碍,直接与俄方接触的话,那么俄乌和谈可能会进展得更快。不过,对于赫什和一些西方媒体的爆料,俄方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12月1号发布声明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签署一项法令,将部队人数增加15%,目的是为了应对与乌克兰攻势相关的威胁。声明称,现役陆军士兵人数将增加约17万人,使得俄罗斯武装部队总人数增加到220万人,其中130万人是现役军人。这是针对北约集团的侵略活动,而做出的充分反应。

报道注意到,去年8月份,普京曾下令将武装部队规模扩大至204万,但由于缺少自愿参军的兵源,普京又不得不在一个月之后签署了“局部动员令”,这也是自二战以来,俄罗斯首次发布动员命令。那次动员令,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普京不这么做的话,缺兵少将的俄罗斯军队,是很难支撑到现在。而如今,俄军已经在前线站稳脚跟,甚至还取得了局部优势,迫使乌克兰和西方不得不考虑和谈事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又为何要下令扩军15%?难道普京是真的不想与对方谈判了吗?有一种观点认为,普京这次签署扩军命令,有可能是故作姿态。因为普京已经察觉到了西方和乌克兰的和谈想法,为了争取俄罗斯利益最大化,普京故意做出一副拒绝谈判的样子,和西方来个“坐地起价”。

中俄铁路遇袭,乌克兰试图向中方施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普京再次宣布扩军,是对乌克兰个别强硬分子的一种警告。上周三晚上,乌克兰情报部门曾宣布,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布里亚特的燃油运载火车,进行了两次破坏行动,地点是俄罗斯最长的铁路隧道、北穆伊斯克贝索洛夫隧道,火车在通过隧道时触发了四个爆炸装置,导致铁路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另一列运载燃料的火车在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线上也遭遇了袭击,火车在经过一座35米高的桥梁时发生爆炸。袭击事件过后,俄罗斯当局迅速逮捕了一名被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招募的俄罗斯裔意大利人。这名男子被指控曾于去年7月,对俄罗斯军用机场发动无人机袭击,并组织爆炸铁轨,导致俄罗斯中部货运列车脱轨。

对于这两起袭击,有外媒评论称,途经俄罗斯远东铁路的中俄货运列车,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乌方此举,应该是想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敦促俄罗斯尽快结束战争。面对这样的做法,普京大为恼火。虽然普京并不反对和谈,但他绝对不能允许有人用恐怖袭击的方式,来要挟俄罗斯的重要伙伴。这次普京下达扩军命令,就是对乌克兰方面的一次严厉警告。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那么俄罗斯不排除会放弃和谈,同乌克兰继续打下去。

海底天然气管道破裂,芬兰无端怀疑中国

其实,目前不只是乌克兰企图利用中国向俄罗斯施压,芬兰也在借一些小事大做文章。据报道,上周四芬兰欧洲事务部长安德斯·阿德勒克鲁兹在接受采访时称,“一切迹象均表明”,中国船只是在“故意破坏”波罗的海管道。阿德勒克鲁兹所说的破坏事件,是指10月7号至8号,连接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破裂一事。该管道全长77公里,在波罗的海海底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这两个北约成员国,同时受损的还有连接爱沙尼亚与芬兰和瑞典的两条通信电缆。芬兰当局调查后声称,在中国香港注册的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号是主要嫌疑人,这艘船拖在波罗的海海底的船锚,切断了电缆和天然气管道。重达6000公斤的锚在距离受损地点不远的地方被打捞上来。

对此,阿德勒克鲁兹表示,他无法推测这一行动是否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但考虑到这艘船即将返回中国,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些疑问。他说:“如果我作为船长做了一些中国政府不会同意的事情,那么我就会对我的船返回中国感到担忧。”此外,上个月爱沙尼亚国防部长汉诺·佩夫库尔在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必须指出,芬兰和爱沙尼亚方面的怀疑,是非常没有根据的。因为目前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芬兰方面也没有拿出任何有力的证据。在一切都还没有搞清楚情况下,它们就将矛头指向中国船只,甚至暗示背后有中国政府“指使”,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相比之下,在去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后,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全球舆论都在讨论,美国和乌克兰在背后的角色,但除了俄罗斯之外,所有北溪项目的参与国中,楞是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提出类似的指控。而在这次管道破裂事件中,芬兰等国却可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无端怀疑中国船只故意为之。这很难不让人相信,芬兰等国是在借题发挥。

总的来说,随着俄乌和谈进程的逐渐逼近,相关各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暗战”。中俄铁路遇袭,还有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的破裂,表面看上是在针对俄罗斯,但实际上也是在向中国施压,希望中国能够在和谈过程中,对俄罗斯发挥特殊影响力。

0 阅读:0

之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