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问中东,伊朗总统赴俄,以色列罕见道歉,王毅布林肯通话

之卉聊国际 2023-12-09 07:53:01

长期深居简出的普京,这次为何会突然访问中东?伊朗总统赴俄访问,两国又将达成哪些战略合作?误伤黎巴嫩士兵,以色列为何罕见道歉?胡塞武装的袭击越来越频繁,王毅与布林肯的通话,又释放什么了积极信号?

普京结束“深居简出”,中东之行引发关注

因俄乌战争而长期深居简出的普京,终于开始出国访问了。据路透社12月5号消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采访中透露,普京将于6号访问阿联酋和沙特,而伊朗总统莱希则会在7号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会面。他表示,普京此次出访的目的之一,是要与产油国讨论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协调行动,还有巴以问题。

彭博社指出,普京的这次出访,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非常罕见的一次出国访问。受国际制裁和安保问题影响,普京在战争期间一直保持深居简出的状态,偶尔出访,也是前往中亚五国和中国等友好国家。这次之所以打破惯例,前往立场相对亲美的沙特和阿联酋,主要与正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有关。

公开报道显示,在这场会议上,西方国家与中东产油国,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执。西方国家认为,气候问题的恶化和减排成果不达预期,都要归咎于中东国家的石油生产活动。但在中东国家看来,这只不过是西方国家推卸责任的借口。过去西方之所以强调减排,环境问题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是碳排放权争议,却可能锁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而如今西方国家却发现,自己其实也有“再工业化”的需求,否则无法应对来自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挑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减排措施,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被搁置下来。由此导致的减排数据不达预期,则被当作一口黑锅,安在了中东产油国头上。

而普京这次前来,一方面是想要在减排问题上,给中东国家撑腰。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与中东国家领导人,探讨一下未来的石油生产安排。考虑到12月7号,伊朗总统莱希将赴俄与普京会晤。普京此行的任务之一,可能还包括替沙特和伊朗居中传话。

红海频频发生袭击,俄方态度十分关键

对于普京的罕见出访,有美媒认为,这反映出了美欧影响力的局限性。作为产油大国,俄罗斯非常关心“欧佩克+”组织在下一阶段的产油计划,因为这关系到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美欧当然是希望,沙特按照之前的承诺,从年底开始恢复产量,降低油价和通胀,顺便打击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但事与愿违,就在上周,俄罗斯和沙特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扩大减产规模。这意味着,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在高位运行,美联储将通胀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也会变得遥遥无期。

面对这一结果,美欧感到非常不满。更令他们失望的是,普京居然顶着国际制裁和通缉令的压力,在6号当天来到了各国官员云集的迪拜。尽管普京并没有出现在会场,而且有意避开了各国领导人,但这无疑是对西方制裁的一次公然挑战。美媒指出,普京之所以能够出访中东,与俄乌战场的僵局有很大关系。如果国会再不尽快拿出新的拨款方案,那么俄乌之间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西方对俄罗斯和普京施加的制裁,也会越来越无效化。

除了俄乌战争之外,西方国家担心的还有哈以冲突。这次普京出访,不仅要和中东领导人洽谈石油生产问题,而且还要承担在沙特和伊朗之间传话的任务。而最近在红海,也门胡赛武装的频繁袭击,已经把这一重要航道闹了个天翻地覆,外界普遍认为,伊朗在这些袭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这次伊朗总统访俄,外界非常关心的是,俄罗斯对红海发生的袭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俄罗斯和伊朗又会不会在巴以问题上,达成某种战略同盟?鉴于伊朗在俄乌战争中给予俄罗斯的特殊支持,如果伊朗真的提出某些要求,相信俄罗斯很难拒绝。

然而,沙特等产油国的意见,俄罗斯又不能不考虑到。因为红海航道一旦乱了,利益受损的不止是西方国家和以色列,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俄罗斯在红海安全问题上的态度,目前还很难捉摸。但可以肯定的是,普京的出访和俄伊领导人的会面,将成为悬在西方头顶的一把无形利刃。不管俄罗斯最终会采取何种行动,至少在当前这个阶段,西方国家将承受巨大压力,美国和以色列也不敢对伊朗轻举妄动。

以色列罕见道歉,美国宣布制裁

也许是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实质压力,担心树敌太多,一度公开扬言不惜与世界为敌的以色列,突然罕见地“道歉”了。据以色列《以色列时报》报道,当地时间6号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罕见地”为造成黎巴嫩士兵死亡而道歉。报道称,在5号的一次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袭击中,以色列国防军造成了一名黎巴嫩士兵死亡,另有三人受伤。对此,以色列国防军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声明称,“以色列国防军士兵采取了行动,目的是消除从黎巴嫩领土检测到的实质性威胁。这一威胁来自于真主党‘恐怖组织’的一个发射和观察设施,该设施位于黎巴嫩边境城镇附近。以色列国防军收到了一份报告,称在攻击过程中有一些黎巴嫩军队的士兵受伤。黎巴嫩军队并不是此次攻击的目标。以色列国防军对此事件表示遗憾,并正在进行调查。”

对于以色列的所谓“道歉”,很多网友表示不认可。因为以色列声明的希伯来原文中,其实并没有提到“道歉”一词,仅仅只是表达了“遗憾”,这与真正的道歉显然相去甚远。但即便如此,以色列官方能够发表这样一份措辞温和的声明,已经是十分罕见了。

以色列之所以向黎巴嫩表达“歉意”,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第一,自然是近期胡赛武装针对以色列货船的频繁袭击。虽然这些袭击没有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这给国际航运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以色列希望用道歉的方式,向胡赛武装背后的伊朗,释放阻止冲突外溢的信号;第二,美国已经开始对以色列国内的极端人士施加制裁。12月6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从今天开始,美国将对涉嫌破坏约旦河西岸和平、安全或稳定的个人实施新的限制签证政策,包括那些对巴勒斯坦人实施暴力的人。他强调,这些暴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则透露,目前已经有数十名以色列极端主义定居者被列入禁止入境美国的黑名单。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的亲属也会受到连带惩罚。不过,这些人的身份暂时还没有公布。

国内穆斯林抗议,拜登谈论“退选”可能性

拜登政府之所以对以色列极端分子施加制裁,与国内穆斯林的抗议有很大关系。近段时间,很多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州,都相继出现了反对拜登的集会运动。当地穆斯林组织扬言,如果拜登继续包庇以色列的话,那么他们将在明年大选中把票投给他的竞争对手。目前,这些穆斯林组织的抗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主党,甚至是拜登本人的竞选信心。

比如12月5号,拜登在一次筹款活动上表示,如果特朗普不参加2024大选的话,那么他也可能不会参加。事实上,他之所以这么大年纪还要争取连任,主要是为了防止特朗普卷土重来。从这里就能看出,当前加沙冲突已经给拜登的连任计划,造成了多么大的困扰。如果以色列继续公开违背美国意愿,影响拜登政府选票的话,那么民主党可能会认为,以色列是在故意打击拜登的支持率,好让极端亲以色列的特朗普上台。而一旦这种猜测变为确定的判断,那么民主党对以色列的态度,就很可能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是以色列非常不愿看到的。

泽连斯基缺席演讲,耶伦发出警告

除此之外,美国对以色列极端分子施加制裁,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乌克兰的不满在加剧。12月6号,G7集团领导人举行了一次线上峰会,主要讨论俄乌局势和哈以冲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通过视频方式参会。由于这场会议关系到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按照安排,泽连斯基应该在5号当天,通过视频方式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以争取议员们的支持。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泽连斯基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这次活动。

美国参议院议长舒默在事后回应说,泽连斯基缺席简报会是因为临时有事。但外界普遍认为,其中很可能另有原因。要知道,之前为了争取美援,泽连斯基曾两次实地到访美国国会并发表演讲,态度不可谓不殷勤。而如今在乌克兰急需弹药和资金的关键时刻,泽连斯基却敢公然放美国人的鸽子,这明显不合常理。有一种观点认为,泽连斯基之所以放弃演讲,很可能在用这种方式,向美国人表达无声的抗议。在他看来,美国为了援助以色列,已经牺牲了太多乌克兰的利益。美国国会可以批准140多亿美元的援以资金,而给乌克兰的只有4亿多美元,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所以与其在视频演讲中,面对美国议员的傲慢审视,不如干脆用缺席表达不满。

而在看到泽连斯基拂袖而去后,美国财长耶伦也急了。她在5号当天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无法通过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那么华盛顿可能需要为乌克兰的战败负责。正在访美的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也表示,假如美国推迟援助,乌克兰军方将只能死守前线阵地,这会令他们面临战败的巨大风险。他还透露,乌克兰当前正面临严重的财政风险,明年的赤字预计将达到430亿美元,急需美国的直接支持。

王毅布林肯通话,中国劝和力度增大

种种迹象表明,在援助以色列这件事上,拜登政府付出的成本正越来越高,但得到的回报却寥寥无几。拜登不仅因此得罪了国内穆斯林群体,还有可能给死对头特朗普送上助攻,让这位最大的政敌在以色列的支持下重返白宫。这样堪称冤大头的事,拜登内心当然是不情愿的。但是无论做与不做,都会面临巨大压力,这是拜登政府目前十分头疼的问题。

而在这个时候,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和作用,就更加引起美国重视了。12月6号当天,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了通话。双方就巴以冲突交换了意见,同意就中东局势保持沟通。王毅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战。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大国尤要坚守公平正义,秉持客观公正,展现冷静理性,全力推动局势降温,防止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布林肯则谈论了他最近在中东的旅行,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努力,重申各方努力防止冲突蔓延的必要性。布林肯还强调,最近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商船,对所有国家都有义务维护的海上安全和国际法,构成了不可接受的威胁。

另外王毅还提到,任何解决当前加沙危机的办法都不能悖离“两国方案”,任何涉及巴勒斯坦前途的安排都必须反映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中方认为,解决之道的核心是尊重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和自决权,体现“巴人所有、巴人主导、巴人治巴”。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为此做出努力。对于王毅的讲话,布林肯表示应落实“两国方案”。

总的来说,在加沙冲突不断恶化的当口,中美达成交叉共识的空间开始出现了。此次王毅和布林肯的通话,可能会成为加沙局势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中国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度在增加,在以色列要求世卫组织24小时内清空加沙药品库,企图对加沙实施“断药”的背景下。中国毫不犹豫地向加沙地区送来了援助,受到巴勒斯坦政府的高度赞赏;另一方面,美国也对胡赛武装的频繁袭击,感到难以招架,美国不愿意为了支持以色列,而既得罪国内穆斯林群体,又影响到国际航运安全,还拖累乌克兰。可以预计,未来美以因为加沙冲突而产生的分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中国的援助和劝和力度,则会不断升高。这将为防止巴以问题进一步恶化,增添更多积极因素。

0 阅读:0

之卉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