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万王之王,轮流得罪五常,儿子被人洗脑,死后尸体成为展览品

从安看历史 2023-06-10 19:57:06

在2011年10月20日,被尊称为“非洲万王之王”的卡扎菲被士兵从一个肮脏的下水管中踹了出来。在被凶狠殴打后,卡扎菲最终死于枪击。而后,卡扎菲的尸体被拖到了一个冷库中进行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

对利比亚的制裁,在联合国安理会是通过了的。而在投票的时候,英、美、法投了赞同票,中、俄弃权。换句话说,这次五常极为罕见的统一意见了,大家都想让卡扎菲,让利比亚得到应有的惩罚。能够将五常全部得罪,卡扎菲也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强大”。

“万王之王”的崛起

卡扎菲最初就读于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专业。两年后,卡扎菲弃学加入了昔兰尼加卫队,同时获准加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这一时期的经历让卡扎菲拥有了组建以及领导一个武装组织的理论基础与人脉资源。

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卡扎菲带领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成功的推翻延续了1327年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起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在此之后,卡扎菲亲自出任了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的主席,兼任国防部长。在1977年,卡扎菲更是成为了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并且加封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兄弟”。

两年后,卡扎菲辞去了一切职务,但是仍然保留了“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的称号。事实上,卡扎菲辞不辞职都无所谓,他已经在利比亚建立起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辞职之后的卡扎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利比亚这块小地方——他想一统整个非洲,成立“泛非合众国”。

他开始在非洲各国之间周旋,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援助。这些动作为卡扎菲赢得了不少支持者,因此,卡扎菲也顺利就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2008年,卡扎菲甚至被两百多个非洲国王尊为“非洲的万王之王”。

在卡扎菲的领导下,利比亚凭借油气资源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城市开始进行基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免费的医疗体系与低廉的住房价格更是让利比亚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

但这样一位领导人的出现,可不是西方国家所希望看到的。而卡扎菲对西方国家更是恨之入骨,尤其是美国。

“反美斗士”

卡扎菲一向反感西方,尤其厌恶美国。因此,1970年,也就是在他建立起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的第二年,卡扎菲就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并且将其中的6000名美军赶出了利比亚。

两年后,卡扎菲又废除了前利比亚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涉及到军事,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协定,与此同时,美国在利比亚的外交机构也从大使级被降级为了代办级。

最后,卡扎菲公开宣称:

“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死敌。”

就此,两国关系恶劣到了极点。美国对利比亚实行贸易禁令,开始孤立利比亚。

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和利比亚在2006年的时候复交了。导致卡扎菲改变想法的,除了孤立政策对利比亚影响日渐加深之外,他的儿子赛义夫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被洗脑的儿子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卡扎菲的次子。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

卡扎菲自己曾经留学英国,因此深知去西方接受教育与开拓视野的重要性。在卡扎菲的安排下,赛义夫曾经去往多个西方国家留学,并且在英国取得了博士学位。

英美精准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对赛义夫进行渗透洗脑。在精准引导之下,赛义夫顺利的接受了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政策,理念以及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亲西派”。

这样的赛义夫自然不会再认同卡扎菲的反西政策。因此,赛义夫在回国之后,便开始劝说卡扎菲,并且大赞西方的自由与友好,希望他能够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卡扎菲也确实深受孤立政策的困扰。

在这两件事的交替影响之下,卡扎菲的观念产生了动摇——他开始向西方示好了。

为了尽早摆脱被孤立的局面,卡扎菲甚至在1993年时盛赞克林顿为“新世界的救星”。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卡扎菲还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经过旷日持久的运作,美国终于在2004年终止了对利比亚的孤立,并在两年后与利比亚复交。

美国、苏联、利比亚

卡扎菲重新与美国交好,这看起来是西方洗脑赛义夫的计划奏效了,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必然事件。

卡扎菲对西方的态度一向强硬,这不会是赛义夫单凭几句话就能改变的。而让卡扎菲有这个胆量大放厥词的,不是单薄的利比亚,而是实力雄厚的苏联。

在冷战时期,为了与欧洲对抗,苏联花了非常大的功夫来帮助利比亚的建设。正是因为有苏联撑腰,卡扎菲才敢放肆如斯。

更重要的是,利比亚被其他西方国家欺压太久了。自1912年意土战争之后,利比亚就成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到了1943年,利比亚更是被法、英分别占领。

到了二战以后,则是由联合国来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直到1951年,利比亚才宣告独立。

长期的殖民统治让利比亚人民对西方国家恨之入骨。因此,只要打起“反西反美”的大旗,卡扎菲就能够轻易利用这种仇恨情绪来稳固住自己的地位。

就在1979年,利比亚的示威者还烧了美国驻利比亚的代办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到了1993年,卡扎菲就开始转头称克林顿为“新世界的救星”了呢?

因为1991年的时候,苏联解体了。

苏联解体,意味着卡扎菲背后的靠山倒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卡扎菲必须在新的世界秩序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与美国交好,似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世界上只有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倒了,剩下的就只有美国了。

因此,向美国示好这件事情,卡扎菲可能已经考虑了很久了。而次子赛义夫对他的劝说,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下定决心的理由罢了。

卡扎菲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但美国接不接受,那还两说。

事实告诉我们,美国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卡扎菲的动作而有所改观。美国依旧对卡扎菲抱有强烈的敌意。

1986年,美国针对卡扎菲制定了代号为“黄金海峡”的海空联合袭击——一次为卡扎菲量身打造的斩首行动。

不过卡扎菲运气很好。美军完美摧毁了包括防空雷达、机场在内的所有目标——除了卡扎菲的住所。在轰炸卡扎菲住所的时候,美军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因此并没有能够丢下所有的炸弹。

不过卡扎菲的养女死于这场袭击,两个儿子也都因此受伤。与此同时,利比亚防空部队也全部瘫痪,设备也损毁严重。以至于数年之后都没有太大的动静。

1988年,也就是两年后,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在洛克比上空爆炸,飞机上的259名人员无一幸存,地面上还有11名洛比克居民死于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飞机上有180余名美国人。

在调查过程中,以色列的摩萨德、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伊朗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都曾经成为过怀疑对象。但最后,这口锅扣在了利比亚人身上。

面对英美法三国的指责,卡扎菲满不在乎。他坚决否认这件事情是利比亚做的,并且回绝了交出凶手的要求。

然而,这并不能动摇联合国的态度。1992年,联合国以利比亚不交出凶手为由,对利比亚进行了全面制裁。

全面制裁的压力并非利比亚能够承担的,因此,卡扎菲最终还是服了一次软,交出了所谓的嫌疑人,并且还在后来与英美达成了对空难人员的赔偿协议。

但事情不会,也不可能就这样结束。

不再是苏联的俄罗斯

前文说了,卡扎菲之前之所以敢于嚣张跋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背后有苏联撑腰。苏联向利比亚政府输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勃列日涅夫对卡扎菲的容忍度也相当之高。对卡扎菲来说,不打任何招呼就坐着飞机飞到苏联机场去是常事。

但卡扎菲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居然在1991年瞬间倾覆了,取而代之的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大国——俄罗斯。

这样一来,利比亚的地位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苏联而言,北非的利益必须争取,因此对利比亚的支持就会持续下去。但对俄罗斯而言,率先维护好自己的国家才是关键,北非对于俄罗斯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利比亚不过是前苏联的一个马前卒,抛弃就抛弃了。

卡扎菲的任性妄为让他在俄罗斯的口碑相当差。而且,在卡扎菲的“努力经营”之下,他已经与“战争狂人”与“恐怖主义”这两个称谓死死绑在了一起。而与这两个称号有关的人往往还会有另一个称呼——“全人类公敌”。

显然,俄罗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保这样一个人。利比亚的石油确实很香,但俄罗斯也不可能仅仅为了这些石油去放弃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既然全世界都想要卡扎菲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俄罗斯也就顺水推舟了。

英法“友人”的背弃

2011年2月,利比亚开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要求卡扎菲下台,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得到消息的美国立马出动,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为此,卡扎菲多次号召利比亚人民进行武装抵抗。

这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卡扎菲早就已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早在2009年,卡扎菲就向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打电话进行威胁,声称如果他失去在利比亚的统治地位,那么英国就要做好迎接“圣战”的准备。

虽然卡扎菲只说了“圣战”,但英国更要考虑与利比亚之间的能源合约问题。英国在利比亚是有石油公司的,一旦两个关系出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利比亚石油的供给。

英国前首相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迫于压力,英国释放了当初利比亚交出去的那个空难嫌疑人——阿卜杜勒·迈格拉希。

在卡扎菲的逼迫下,英国只得暂时妥协,以保证自己在利比亚的能源利益。

然而,这种逼迫也加深了英国对卡扎菲的憎恶——只有解决掉卡扎菲,英国才能稳定的从利比亚获得收益。

阿卜杜勒·迈格拉希

除了英国之外,法国也开始公开针对卡扎菲。这一情况让卡扎菲极其难受——当年萨科齐在选法国总统的时候,卡扎菲还为他出过竞选资金。

但卡扎菲没想到的是,萨科奇想要针对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卡扎菲号召抵制萨科齐提出的地中海联盟。

这个联盟所涉及到的国家很广,矛盾众多,组建起来很有难度,但对于法国来说,这个联盟甚是重要。而卡扎菲不仅没有接受邀请,反而还公开反对北非国家加入地中海联盟。被刁难至此,萨科齐针对卡扎菲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于各种原因,各国纷纷开始针对卡扎菲,这让卡扎菲承受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萨科齐的针对态度——卡扎菲一直认为他们是朋友。

作死挑战中国底线

卡扎菲的行为一向任性妄为。卡扎菲坐飞机去苏联很少打招呼,而且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到中国,他也同样如此。

1982年,卡扎菲带人分乘三架飞机来到中国。按照约定,卡扎菲的飞机将会从乌鲁木齐方向入境,在那里短暂停留之后直接飞往北京。但乌鲁木齐的接机人员等了整整三个小时,也没等到卡扎菲的飞机。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方突然提交报告,称雷达发现三架神秘飞机从中国西南方向入境了。

1982年这个时间相当敏感。1980年~1984年之间,中国正在和越南打法卡山战役。而卡扎菲专机的西南航向选的也是敏感之极。

突然在雷达上出现的三架神秘飞机让中国军方的精神瞬间紧绷。就在军方交换意见的时候,飞机向中国军方发出信号,说自己是卡扎菲的专机。

单方面改变飞机航向,这在外交礼节中是非常不礼貌的。事后,卡扎菲向中方解释这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他也就不是卡扎菲了。

按照原定计划,中方会派出一位部长级的官员去接待卡扎菲。但卡扎菲拒绝了,他认为部级官员级别太低,地位不足以前来迎接他。最终在双方协调之下,中方派出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前来迎接卡扎菲。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

等到副委员长紧急赶到机场之后,对方又拒绝告知卡扎菲究竟在哪一架飞机上面。这一情况让中国迎宾队极为难办,直到卡扎菲自己走下飞机,迎宾环节这才算是完成了。

之后,邓小平亲自会见卡扎菲。在会谈中,双方谈下了近两百亿美元的大单子。

在整个过程中,卡扎菲一直表现的趾高气昂,甚至未曾正视过邓小平几眼。对邓小平所谈论的两国关系问题,卡扎菲也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复。

整个会谈就在这样极度怪异的氛围中结束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单子之后都陆陆续续的被其他国家拿走了,中国只拿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

不过,这些单子本来就不是卡扎菲来中国的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想购买核武器。

这不是卡扎菲第一次尝试购买核武器了。最初被卡扎菲找上门的是苏联,但是苏联拒绝了卡扎菲购买核武器的要求。

70年代时,利比亚二号人物贾卢德也来中国购买过原子弹。那个时候中国的原子弹才刚刚研制出来。因此,毫无意外的,贾卢德被拒绝了。

而这一次卡扎菲亲自来到中国,其目的仍然是想要购买核武器。仍旧毫无意外,中国再一次拒绝了卡扎菲的要求。

这件事令卡扎菲感到相当不满。

中国对非洲进行援建已经很长时间了,各种项目也数不胜数。但卡扎菲一直宣称中国的援助是“经济殖民”,并且号召抵制。这让正常援建中国感到非常恼火。

不过就算如此,中国都仍然可以不和他计较。但最后,卡扎菲公然挑战中国底线——台湾问题。

2006年,卡扎菲与其儿子赛义夫接连与台湾人士进行接触,并且还互相设立了代表处。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绝对红线,这件事是中国所不能忍受的。从此,卡扎菲便彻底惹恼了中国。

在疯狂中灭亡

卡扎菲做的最疯狂的事,是2009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

按照规定,每个人的演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卡扎菲无视规定,一个人在上面讲了整整94分钟。冗长的演讲不仅让翻译疲累不堪,还导致后面发言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被迫修改自己的演讲时间与内容。

除此之外,卡扎菲还在演讲中疯狂攻击安理会制度,并称其为“恐怖理事会”。他还要求取消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并且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增加非洲国家的代表。

这件事,让卡扎菲完成了“凭一己之力彻底得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壮举。

而接下来,便出现了开头所说的。

安理会提出对利比亚的制裁,英、法、美三国投出赞成票,中、俄两国投出弃权票。卡扎菲让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极为少见的保持了一致:

卡扎菲和利比亚必须得到其“应有的惩罚”。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被抗议示威人群要求下台。

3月19日,英、法、美对利比亚发动空袭。

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夺取控制权。持续42年的卡扎菲政府正式倒台。

10月20日,执政当局打下卡扎菲残党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杀。

在随后的四天里,卡扎菲的尸体被拖到一个肉品冷藏库中公开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

展览结束之后,卡扎菲被秘密下葬,地点至今未知。

卡扎菲想要统御非洲,想要成为非洲的主事人,想要成为整个非洲的救世主。但最终,他只成为了一个独裁者,一个被唾弃者,一个狂徒。

0 阅读:165

从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