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红军营长痛失左眼,4年后找到刘伯承:借个眼珠子用用?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6-24 08:53:00

“刘师长,借我个眼珠子用用啊!”。

1937年秋,某日,刚刚奔赴华北抗日战场没多久的刘伯承,召集部下开会,分散各地的军政干部,纷纷赶到129师师部。

当时,日寇势如破竹,大片国土迅速沦陷,来开会的干部们,一个个表情凝重,就在这时,师部响起了一个“刺耳”的声音。

时任358旅独立团副团长的石志本,一进会议室,便嚷嚷着要问刘伯承要一个“眼珠子”。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刘伯承只有一只眼,这在当时的八路军中,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那是1916年初,刘伯承回四川组织武装起义,并亲临一线指挥,在一场战斗中,他连中两枪,一枪擦过颅顶,一枪击中右边的太阳穴,子弹从右眼眶穿出。

因为伤的部位特殊,刘伯承在未打麻药的情况下,被连割72刀,给他做手术的德国医生沃克敬佩不已,称赞他是“会说话的钢板”。

虽然刘伯承本人并不介意别人提及他的眼睛,但石志本在开会的时候,问刘伯承要“眼珠子”,这个就过分了吧?

令众人没想到的,刘伯承不仅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热情的走上前,握住石志本的手,笑着道:“等会儿去我家,哪个合适你拿哪个!”。

为何石志本敢如此“大胆”,问刘伯承要“眼珠子”,刘伯承又为何一点也不生气呢?

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在职位上,差了好几个级别,但却关系莫逆,在刘伯承处境艰难的时候,石志本还是他的坚定支持者!

石志本,湖北大悟县宣化店人,出身寒苦,其爹娘是村里一户地主家的佃农。

这个地主黑心至极,问他们家要的佃租高达7成,石志本的父母辛勤劳作一年,却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

在石志本幼年,曾见到父母把他的大妹送去给人家当童养媳,也曾亲眼目睹,父母把刚出生的小妹溺死的场景。

这一切,让石志本痛彻心扉,他恨透了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一家的地主,反抗的种子,也就此种下。

1928年前后,红色革命思想传到了大悟县,已经21岁的石志本二话不说,便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来,他一把火烧了老财主家的房子,跑出参加了赤卫队。

因为人高马大,敢打敢拼,他很快从赤卫队中脱颖而出,成了当地赤卫队的分队长。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石志本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然而,仅仅读过2个月私塾的他,在革命前期,升官速度并不快。

到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时,石志本才是红36团通讯班班长。

在攻打黄安的一场战斗中,时任36团团长的徐海东,不幸被手榴弹炸伤腿,见团长有危险,石志本举着鬼头大刀,立即冲过去保护徐海东。

在连毙数敌后,他又将敌人首级斩下,此举,极大的震慑了围攻徐海东的敌人,趁敌人胆怯后退,他背起徐海东拔腿就跑。

正是因为石志本的舍命相救,新中国才多了一位开国大将。

转眼又是2年时间过去,虽然升迁慢,但凭借悍不畏死的劲头,石志本也升到了营长。

1933年12月,跟着红四方面军来到川北的石志本,参加了“反六路围攻”。

在一场恶战中,石志本振臂一呼,带着战士们向前冲锋,杀的敌人是丢盔弃甲,正在石志本杀的起兴之时,不知从哪里飞出一个子弹,从他的后颈射入,左眼射出,他当即倒地,失去了知觉。

战斗结束,看到已经“牺牲”的石志本,团长韩东山是扼腕叹息,命人准备一口棺材,将其安葬,并准备宣布继任营长。

就在这时候,石志本竟悠悠转醒,他拼命大喊:“我还没死,我还能打仗,不要停我的职!”。

听见石志本的喊声,韩东山是又惊又喜,立马命人将他送后方医院治疗。

很幸运,子弹并没有击中石志本的要害,可他的左眼却未能保住,最终被摘掉了眼球。

失去了一只眼睛的石志本,并未因此丧失斗志,他作战依旧勇猛,冲锋陷阵从不落于人后,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之时,石志本升任75团副团长一职。

在过涪江时,石志本所在的75团担任前卫,一营副营长率先遣连用十几个绊桶连在一起当渡河工具,但因水流太湍急,再加上对岸敌军的阻击,损失了半个连的人都未能成功渡河。

见状,石志本亲自上阵,他带着8名战士,分乘2个绊桶,趁着天黑成功偷渡到了河对岸,干掉了两个哨兵,搞到了一条船,然后就用这条船,悄悄往对岸运兵。

结果,在2个连的人运到河对岸后,敌军发现异常,立马命2个团的人马反扑。

在敌众我寡,又无退路的情况下,石志本带领着2个连拼死抵挡,为大军过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石志本升任274团团长,也是这个时期,他跟刘伯承有了交集。

两军会师不久,由于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双方发生了分歧,迫于无奈,毛周率中央红军先一步北上,而朱德、刘伯承等人,则留下来做红四方面军的工作。

在1935年9月中旬召开的会议上,有人对朱、刘发难了,二人虽据理力争,但当时的“张特立”,在红四方面军中支持者众,朱刘二人的处境很艰难。

朱老总是红军总司令,地位很高,“张特立”有所顾虑,于是就对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动手。

可即便有人拔枪,刘伯承依旧毫不动摇,依旧坚定的支持中央决定。

1935年10月,“张特立”决定攻占百丈关,率红四方面军前往四川,建立川康藏根据地。

对此,刘伯承站出来坚决反对,因为当时的四川,不止有川军的各路军阀,而且还有垂涎成都平原,赖着不走的国民党中央军,想在四川立足,难度极大。

可惜,“张特立”根本听不进去,他撤了刘伯承的职,让他去当红军大学的校长,也是这时候,刘伯承跟着石志本的274团行动了一段时间。

果然如刘伯承所料,在红四方面军进入天全、芦山后,他们立即遭到了四川军阀的猛烈反击,在激战一个礼拜后损兵折将,无奈退出四川,向别处转移。

石志本是一员战将,他敬重文化人,再加上刘伯承“料事如神”,因此,他对刘伯承很是钦佩。

对于刘伯承,他不仅没有任何排斥,还时常主动去找刘伯承说话,听刘伯承分析形势,甚至冒着风险,多次让刘伯承给全团连以上干部做报告,说服大家一起北上。

在身处艰难的时候,石志本坚定的支持刘伯承,这让刘伯承对他很感激,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大部分改编为了八路军,石志本也成了刘伯承的手下,一起奔赴抗日战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石志本当然也不例外,失去左眼的他,眼皮深陷,很不美观,也不知听谁说,刘伯承哪里有假眼珠子,他也想要一个戴,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会议结束后,刘伯承带着石志本去了他家,让妻子汪荣华把装假眼珠子的盒子拿来,让石志本自己挑选,还嘱咐他一定要挑个合适的,不然磨的眼睛疼。

可惜,二人一个伤的左眼,一个伤的右眼,挑了半天,石志本也没挑到合适的,只能失望而去。

离开刘伯承家,石志本很快就将此事给忘了,令他没想到的是,刘伯承却一直惦记着。

几个月后的一天,石志本正在练兵,突然,385旅副旅长汪乃贵兴冲冲的来找他了,嘴里还大喊:“石志本,你的眼珠子来了!”。

得知这是刘伯承特意找人,在上海给自己做的,石志本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暗暗发誓,一定好好打战,以报答刘伯承的厚爱。

因为作战能力出色,1941年1月,太行军分区成立,刘伯承让他当了第四军分区司令。

在这一职位上,石志本一干就是4年,将军区发展的极为不错,1945年8月,上党战役打响后,主场作战的石志本,一下子就组织起来十几万军民,对长治城形成围攻事态。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石志本更是连克壶关、长治、小南关,在长治守敌弃城而逃后,他率部在庙佛岭下,配合太岳纵队,一举歼灭阎锡山第19军,毙俘敌4000余人,活捉敌军军长史泽波,缴获大量装备。

这一役,让石志本旅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人数也飙升至7000人,成为刘伯承手下一支劲旅。

上党战役结束后,石志本部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先后参加平汉战役、陇海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战斗战役。

到新中国成立时,石志本已是解放军70军军长,1955年,凭借军功,石志本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44岁。

建国后,石志本又先后河北军区、北京北京卫戍区当副司令员,可惜的是,1965年,年仅54岁的石志本查出了食道癌。

之所以得这个病,跟他的饮食习惯有关,穷苦出身的石志本,从来都是一日两餐,而且吃的食物极其粗粝,即便是建国后,也是如此。

1975年,石志本离开人世,享年64岁……

0 阅读:16

一个用心的史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