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抵达吴起镇电告彭德怀:佛山坪有个地主武装守堡,灭了他

晨晰看历史 2024-06-15 05:11:48

万里长征,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在那残酷岁月里,中央红军浴血奋战、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陕北这片热土上扎根。可这条充满艰辛与荆棘的道路,并非一开始就选定了陕北为最终目的地。随着敌我斗争形势不断演变,长征的落脚点也数度改变。最后,毛主席在杂志残卷上偶然读到陕北红军的消息,方才让这支亡命长征的大军找到了新的希望和依归!你能想象,当年那些战斗在前线的老革命们,在跋涉穷途末路时内心有多迷惘吗?

1934年的那个秋天,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围剿。蒋介石这次采纳了德国顾问的战术建议,改变了"长驱直入"的老把戏,而是选择了"步步为营、铺路推进"的新战略,一点一点地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面对这番凶残的进攻,广大红军将士虽已在前四次围剿中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并获得了充足的装备,可当时红军内部也存在观念上的分歧。王明等人采取了错误的策略指挥作战,导致红军越来越被动。

最终,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从赣南根据地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可谁又能料到这一转移竟走出了25000里的漫漫征途?

在逃脱蒋介石四道封锁防线的艰苦过程中,红军损失惨重,仅存不足三万余众。按计划,剩余的红军本该前往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再在那里坚守阵地。可蒋介石料出了这一想法,早已布下一张大网等着将红军彻底歼灭。

危急关头,毛主席出面主张转移阵地,从湘西改向贵州,并最终获得通过。就这样,长征的第一个目的地被改变了。

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又一次调整了前进方向,准备北渡长江投奔红四方面军,于川西北扎根。但这一意图再次因蒋介石的武力封锁而作罢。无奈之下,红军只好驻扎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暂作缓冲。

可毛主席并没有放弃北上的决心,不久之后,红军便巧妙渡过了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但川西北的环境太过贫瘠,终究无法构建根据地,长征的落脚点再次面临变更。

党中央原本打算向东发展,在川陕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却公然顶撞中央决议,坚持独自南下川康一线,险些酿成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事端。

就在党中央彷徨无助之时,消息传来国民党在华北发动了事变,中华民族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抗日救亡成为头等大事。为此,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暂时放弃前进川陕,改为沿中苏边境线向北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就在长征彷徨无定的时候,毛主席在甘肃一家小店偶然读到了一份残报,上面提到陕北红军已与红25军并力。这无疑给了亡命红军一线生机!毛主席当即决定改道北上,直扑陕北与那里的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19日,翻越了九死一生的六盘山后,中央红军总算抵达了陕西吴起镇。本以为可以稍作休整,但敌军已紧追而至,而当地的地主武装也正虎视眈眈。为确保根据地安全,毛主席立即电令彭德怀率军先行铲除了佛山坪上的地主武装,随后又指挥红军于10月21日展开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痛击了包围追击的国民党军队,彻底打开了驻扎陕北的最后一关!

就这样,经历了无数次跌宕起伏后,长征才得以划上圆满的句号。红军和毛主席终于找到了立足之地,开启了新的征程。

从鼎盛的赣南苏区被迫流离失所,到漂泊万里寻找新家园,再到最终在陕北这片热土上重建家园,这条曲折离奇的长征之路上,凝聚了无数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汗水。在挥之不去的炮火硝烟中,他们用勇气和信念一次次突破重围,在濒临绝境时仍不放弃寻找生机的希望。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用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打开了通向胜利的大门。

长征不仅是一段残酷的革命征程,更记录了一代革命者对理想的执着坚持。他们从南方被赶到了北方,从大路沦落到小道,从城市流落到农村,但却怀抱着一颗不变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渝地为民族解放而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他们能在那个动荡年代活着走出来的精神力量!

距今已过去近百年,当年的峥嵘岁月犹在脑海挥之不去。今日之我们,有权有义为之歌唱纪念。让我们以虔诚的心致敬那些为了探寻民族复兴的道路而拼尽全力奋斗的革命先驱,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0 阅读:12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