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回乡,见一老人负重佝偻而行,含泪呼喊:大大我是您儿子

晨晰看历史 2024-06-16 07:04:37

革命先驱,岁月如歌。一个来自农村的教书先生,因为爱国热忱被学校开革,从而踏上了革命道路。他是徐向前,一位可歌可泣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解放,他不得不三次离开家乡、亲人,革命理想高于一切。一次次归来,一次次离别,他几乎用尽了全部的孝心。直到最后,他的父亲含辛茹苦撑到重逢那一刻,才得以离世。看着徐父的背影渐行渐远,徐向前泪流满面,这一别终成永诀。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就这样被历史的洪流卷入,付出了太多太多,留下太多心酸往事,令人扼腕叹息。

时光回溯到1937年,中国正遭受着日军的疯狂侵略。为了劝说同乡阎锡山抛弃曾经的立场,共同抗日,徐向前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党的号召下回到了阔别12年的家乡。

行至村口,只见一个佝偻的老人正背着沉重的口袋艰难行走,徐向前望着那熟悉的背影,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原来,那正是他年迈的父亲徐老人家。一晃12年过去,曾经英武挺拔的军人儿子如今已是须发皆白,而父亲也早已离去昔日的英姿,满身的皱纹好像在诉说着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徐向前的革命之路其实源于1924年被学校开除那一刻。作为一名新式教师,他常向学生们传播民族自尊、爱国思想,因而引起了学校的不满遭到了解雇。正当他有些犹豫徘徊之际,黄埔军校的招生横空出世。尽管父母万分反对,但他仍是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从此,便与家人渐行渐远。

转眼间,黄埔军校毕业,徐向前开启了新的军旅生涯。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军人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还要艰辛无比。整日的战火硝烟,紧张刺激的战斗,随时都有付出生命的风险。更令他痛心的是,队伍里盛行着懒散散漫的作风,实在很难与日军一决高下。幸而,黄埔学员们那股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执着,给了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在一次失利的战役中,徐向前与部队失散,独自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找到同乡,才得以躲过一劫,暂时回到了家乡。这才发现,妻子早已思念成疾离世,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父母万分希望徐向前就此回家安分种地,好好相伴到老。可他是真心热爱革命事业,哪能就此罢手?于是在家里住了十余天后,他便继续踏上了前线征程。

也许,徐向前当时并没有想到,离家的日子会是如此漫长。整整12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才借着去和阎锡山谈判的机会再次重返故里。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了父亲佝偻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重逢的一刻,他发现父亲的确已经老去,甚至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直到张口说话,老人才认出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儿子。

徐向前跪在父亲面前,由衷地感到内疚。可父亲却极力安慰说:"不说了,回来就好,活着回来就好。"没多久,徐向前又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两年的噩耗,悲痛欲绝。但他明白,现在正值革命关键时刻,必须放下私心投入战斗。于是,他只在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开始在全村宣传抗日理念。三天后,他又踏上了战场征程。

再次回家,是在即将参战前的最后一面。徐父热情款待,希望能多陪伴儿子一会儿。徐向前呼吸着家乡土地的芳香,望着父亲和女儿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此前两次回家时,母亲还在世,而这一次,她却永远地离开了。临行时,徐松枝问父亲何时能再见面,徐向前含泪告诉她要为革命而奋斗。就这样,三人惺惺相惜,道别再别。

很快,山西战局告急,徐向前的家人也遭到了日军的通缉。为了安全起见,党组织决定将他们秘密转移。可是徐父年事已高,无法长途跋涉,只得独自躲在山上的一座破庙里。在村民们的接济下,勉强支撑到了最后。等待儿子归来的期盼,最终没能等来重逢,徐父便含恨离世。直到战后,徐向前才得知噩耗,悲痛万分。往事不堪回首,那些错过的时光和永远的错过,成了他一生的痛。

一代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今日和平年代。徐向前的一生可谓无缘团圆,但他视家国天下为重于自我,把事业看得比亲情更高。为了理想,他舍弃了太多太多。可惜的是,当他终于凯旋时,所有的亲人都已离世,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心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是有些选择代价太大太痛。徐向前用孤独陪伴了自己的整个一生,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年的抉择,因为这正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所铺就的崭新年代。让我们永远铭记先辈们的艰辛付出,共同守护这万家团圆的幸福时光。

0 阅读:1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