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红包到底除夕给还是初一给?讲究原来这么多,后悔知道迟了

可妈早教日记 2024-01-15 10:24:20

嗨,大家好,我是可妈。

今天是腊月初五,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年穿新衣、收压岁钱了,而现在小孩子们开心的事也是收压岁钱了,有了压岁钱可以买零食,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我们这边,过年走亲戚,长辈都会给小孩准备压岁钱,其实春节发压岁钱的传统由来已久,通过发压岁钱和红包能够帮孩子认识家庭亲情关系,而小辈们也会表达对长辈的祝福,行礼,表达尊敬与祝福,长辈发红包表达祝愿与平安。

但是很多人就发现,有些地方是除夕晚上给压岁钱,有些地方是初一早上给压岁钱。

可妈老家甘肃这边,大多是初一早晨收到长辈送的红包,那么除夕收红包跟初一收红包有什么不同呢?

除夕收压岁钱

在我国古代,除夕给孩子压岁钱,也叫“压祟钱”,是希望孩子们远离“祟邪”,能够平安健康长大。毕竟在古代,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医学不发达,很多孩子因为生病而夭折,“压岁钱”就是长辈对晚辈的祝愿,而除夕收压岁钱是“压祟”的意思。

除了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很多年轻人也会在除夕给老人压岁钱,祈求老人摆脱疾病困扰,来年平平安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初一收红包

有些地方为什么初一给红包,可妈老家在农村,每到大年初一,同姓小孩们穿着新衣服,成群结队去给村子里的长辈拜年,拜年不是简单的寒暄问候,而是需要上香给祖先跪着磕头的,磕完头长辈会给小辈发红包,祝愿孩子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初一早晨发的叫“拜年钱”,除夕发的叫“压岁钱”,有些地方亲戚走动不方便,整个正月(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都可以拜年,收到“拜年钱”,而正月初一大多是同姓晚辈去给长辈拜年,原则上是不去串门的。

初一发红包寓意着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一切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表达美好的祝愿。

过年收红包和给红包是一种祝福,但无论是给的人还是收的人都要注意,这也有讲究,可别得罪了人,另外收红包对孩子也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父母可别浪费了。

①尽量用新的纸币

给孩子们发红包,一般都是在银行换的新的人民币,图的是吉祥与祝福,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新气象,一切都是崭新的,充满朝气与蓬勃的景象。

我们这边的人每到腊月都会去银行柜台换一些崭新的纸币,专门用来发红包。旧的,残缺不全的纸币最好不要发给孩子们。

新钞,有开运、有新开始的寓意。

我们这边不直接把钱给孩子,而是要买红包皮,提前装好,到时候连同红包皮给孩子,不要封口,直接把封口部分往下折下即可。

红包不封口,打开后有“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和祝福。

②数字讲究吉利

中国人讲究吉利和祝福,常见面额如“20元,66元、88元、100元,200元,600元、800元,1000元”等。

大多是双数,是非常吉利的数字,比如“3”、“4”和“7”这样的数字被认为不吉利,红包中几乎不会出现。

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如果你家是一个孩子,别人给了你家孩子500元,对方是两个孩子,你应该分别给多少?有人说那就一人给250元,可千万不能这么做,250这个数字是单数,而且本身就有不好的寓意。我们这边一般是两个孩子一人300元,要么是288元或者266元这样吉利的数字。

③可以当着大人的面给

有一种情况比较尴尬,有些孩子太小了,你给了红包,他拿着就弄丢了,或者孩子调皮,你给了他非说没给,这会让大人们产生误会。

在如今社会给红包是一种礼尚往来的经济活动,收了红包有时候还要还礼。过年期间给红包的亲戚比较多,红包又大多是用红包皮包着,上面没写名字,孩子根本分不清谁给了多少,会闹出笑话。

所以可妈还是建议如果要给红包可以当着大人的面给孩子,一是证明确实给了,二是大人会替孩子收着,以防丢失。

有些孩子过年收的红包太多,不小心弄丢就不好了。

④红包的保管

红包是长辈给孩子的祝福,那红包到底属于孩子还是家长,我们知道中国是人情社会,以前给红包是图吉利,金额比较小,大多都是由孩子保管,买点好吃的,好玩的。但是现在红包金额都比较大,有些动辄500元,上千元,给孩子发出去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些地方红包数额庞大,已经给家长造成了经济负担。有个亲戚家族的小孩多,每年都要准备5000元的红包,每家给多少,收多少都是有数的,很多时候孩子收回来的红包她还要拿着去给另一家的孩子,连孩子都抱怨明明是给孩子的红包转手就收走了。

还有一些孩子,春节期间收了很多红包,金额加起来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父母不管,孩子拿着红包逍遥自在,没几天就花完了。

有人说红包就是给孩子的,就该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计算如何花费,家长不该插手,还有人说孩子太小根本没有保管大额金钱的能力,应该由家长代为保管。

你觉得孩子春节收到的红包是该自己保管还是由家长保管?为什么?

5 阅读:1775

可妈早教日记

简介:专注于育儿、亲子关系研究,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