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汪东兴对悼词提出意见,华国锋:我赞成

纵观历史2021 2024-06-15 22:54:31

1976年9月9日,新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中央对于主席的丧事细节多次讨论斟酌,汪东兴看过悼词后提出一些意见,华国锋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我赞成!”

汪东兴提出了什么意见?

起草悼词的准备

对新中国来说,1976年是特殊而惨痛的一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7月6日朱老总去世,两位重要人物的追悼会毛主席都没有来。

不是毛主席不想去,而是主席身体不允许,1972年参加陈毅葬礼毛主席都是强撑着去的,离开时上车都成问题。

听说周总理离世,毛主席心痛不已,只能无奈地说:“我走不动了啊!”

70年代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到了1976年连说话都很艰难,全国人民在失去了周总理和朱老总后,9月9日失去了毛主席。

外界对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毫不知情,中央核心人员是清楚的,他们也早就提前为毛主席的身后事开始做准备。

1976年7月下旬,汪东兴打电话给周启才说:“叫上李鑫,立马来怀仁堂正厅,有要事交给你们!”

周启才立马通知李鑫,一刻钟后,他们赶到怀仁堂,纪登奎说:“我代表中央向你们传达一项任务。现在毛主席病重,情况不太乐观,随时可能发生不幸。”

周启才和李鑫一脸惊讶,随后就是浓浓的悲痛涌上心头。

纪登奎继续说:“中央决定,为毛主席的后事早做准备,你们二人负责起草讣告和悼词。这个事必须绝对保密,尽快完成!”

随后,汪东兴的秘书打来电话:“汪东兴同志说,你们这几天就在怀仁堂办公。”

周启才二人感到压力山大,在怀仁堂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草任务。

汪东兴的提议

1976年9月9日0点10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来,汪东兴立马给周启才打电话:“带上之前起草的文稿,速来主席住地会议厅。”

中央政治局连夜开会讨论毛主席的丧事,将讣告过了一遍。

9月16日下午3点,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毛主席悼词文稿的问题。大会开始前,汪东兴把周启才叫过来,说:“我要负责保护主席遗体,不能去开会,你帮我请个假,另外,我还需要你帮我带几句话。”

周启才说:“您请说。”

汪东兴说道:“我看了下,整体文稿是可用的,我建议在此基础上加上毛主席的‘三要三不要’,这是毛主席曾经提出的重要指示,我认为有必要加上。”

周启才回道:“好,我一定把话带到!您放心吧!”

随后,周启才赶往会场。

华国锋2点50分左右到达,周启才迎上去说:“汪东兴同志要保护主席遗体,让我帮忙请个假。”

华国锋说道:“保护主席遗体是重大任务,自然可以请假,辛苦汪东兴同志了。”

周启才又说道:“汪东兴同志提议,将‘三要三不要’加到悼词中。”

华国锋点点头,说道:“还是汪东兴同志想的周到,他这个意见我赞成,待会你在会上说一说。”

讨论悼词的修改

3点,会议准时开始,华国锋主持道:“今天这个会,我们主要是讨论悼词文稿和追悼会事宜,大家对于悼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一说。”

等了一会儿,一直没人发言,华国锋说道:“汪东兴同志因保护主席遗体不能到场,但他让人带来了一些意见,周启才同志,你来说一下吧。”

周启才立马站起来,说道:“汪东兴同志说,建议在悼词中加入‘三要三不要’这一重要指示。”

华国锋先开了个头:“我赞成这个提议,毛主席提出的这项指示对我党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叶帅接着说道:“华国锋同志说的对,我也赞成,这是主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意义重大,确实有必要加进去。”

李先念紧跟其后,表示赞同。随后,其他到会成员也纷纷投了赞成票,只有“四人帮”沉默不语,脸色看上去很难看。

“三要三不要”是1971年8月16日,毛主席在武昌视察时提出的,具体内容是:

这项指示在当时有一定的指向性,虽然没点名,但大家都知道是在批评林彪等人的阴谋活动,后来,毛主席也多次用此来告诫“四人帮”。因此,他们对这几句指示十分“敏感”,也难怪脸色不好。

只是当时大家都赞成,江青他们即使反对也没用,少数服从多数。另外加进去确实合理,他们如果反对的话无异于是反对毛主席,政治上会陷入被动,所以选择了沉默。

华国锋说道:“既然没有人反对,那我们就把‘三要三不要’加到悼词中。”

9月18日下午3点,毛主席的追悼会正式开始,百万群众特意赶来天安门广场送别毛主席,现场实况向全国转播,不论是现场的人,还是听广播、看电视转播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华国锋怀着沉痛的心情致悼词,几度哽咽,毛主席留给国家和人民的接班人扛起重任,在不久后修正之前偏离的轨道。

1 阅读:63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