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日线缠论顶底分型与小级别的关系,领会缠论在K线上的极致应用

通俗易懂学缠论 2024-06-20 12:16:36

《通俗易懂学缠论》 可谓是实打实学习缠论的好地方,涵完整版缠论视频教程、缠论中枢指标软件(电脑版和手机版),每日缠论精品复盘视频以及缠论社群。

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日线图表上的大多数走势都是1分钟级别,或者5分钟级别的线段。所以,我们在日线图表上看到最多的线段都是1分钟级别的线段。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的案例,你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从案例的示意图上,我们会发现缠论的每一条线段的转折点都是缠论定义的买卖点,我们想在股市中赚钱,就必须要学会如何捕捉日线图表上的线段转折点的技巧。

缠论对日线转折点的判断技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日线顶底分型的判断。二是结合小级别中枢产生的买卖点技巧。把这两个技术分析熟练掌握,才能达到缠论要求的实战能力。

一、分型结构的心理因素:三K线模型

显然,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已经过包含处理的三K线模型: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在小级别上,大致出现一种第二类卖点的走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构筑一个顶分型的三K线。左边的第一根K线出现了上影线,这是被卖方分力狙击的结果。第二根K线出现了最高点,它也出现了上影线,这样,势必在小级别图表上出现小级别的中枢盘整走势。第三根K线是买方做的最后一次上攻,没有创出新高,所以,在小级别图表上看,这大致上出现了第二类卖点的走势。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现在,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三根K线的不同情况。首先,一个完全没有包含关系的分型结构,意味着市场双方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犹豫。包含关系(只要不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意味着一种犹豫,一种不确定的观望等,一般在小级别上,都会有中枢延伸、扩展之类的东西。

其次,如果第一K线是一长阳线,而第二、三都是小阴、小阳,那么这个分型结构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小级别图表上看,一定显现出小级别的中枢上移后,小级别新的中枢正在形成。一般来说,这种顶分型,成为真正顶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是中继的。例如,上海日线9月17、18、19这三根K线组成的顶分型结构。用三根K线的位置去做区分,第一根K线是大阳线,第二、三根K线虽然是收了阴线,但整体还是收在阳线的半分位以上,那么这个顶分型是中继的概率更大。

一般来说,非包含关系处理后的顶分型中,第三根K线如果跌破第一根K线的底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属于最弱的一种,也就是说这顶分型有着较强的杀伤力。

例如上证指数,2007年6月18日、19日、20日、21日,这四根K线形成了顶分型。如果第二根K线是长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长阴,而第三根K线不能以阳线收在第二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那么该顶分型的力度就比较大,最终要延续成笔的可能性就极大了。例如上海日线6月18、19、20、21,里面有一个包含关系,但这包含关系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是最坏的一种包含关系。

例如上证指数,2007年5月28日、29日、30日,这三根K线形成了顶分型。其中第三根K线是收在第一根K线的半分位以下,是一个强顶分型,那么这个顶分型延续出反向一笔的概率就比较大。

日线分型的三根K线的强弱关系,其实跟K线结构是比较契合的,是不同方式的阐述,对我们理解市场的力量变化是比较有帮助的。

日线分型形成后,无非两种结构:一、成为中继型的,最终不延续成笔;二、延续成笔。对于后一种,那是最理想的,例如在日线上操作完,就等着相反的分型出来再操作了,中间可以去宠幸别的面首,这是效率最高的。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前面说过,可以看是否有效突破5周期的均线,例如对日线上的顶分型,是否有效跌破5日均线,就是一个判断顶分型类似走势很好的操作依据。

从上面的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战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日线图表上的日线分型的构筑情况,然后,判断该日线分型是中继还是反转,这个是投资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项缠论技术。

二、小级别中枢与日线顶底分型的对应判断

我们可以把图表切换到1分钟图表,或者5分钟图表上去观察,日线出现第一根K线和第二根K线后,小级别图表上的1分钟中枢或者5分钟中枢的情况。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信号、更精确简单的方法,这就是日线分型所对应的小级别中枢里,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而且其后是否出现中枢移动。例如,对于一个顶分型,该顶分型成立后,对于该分型区间在小级别里一定形成某级别的中枢,选择其中最大一个。例如日顶分型后,可以找到相应的5、1分钟中枢,一般最大的就是5分钟中枢,30分钟中枢是没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够。如果该5分钟中枢或1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该卖点不形成中枢扩张的情形,那么几乎100%可以肯定,在日线上一定会出现第三笔K线了。这就可以100%肯定的,如果不出现第三笔K线,表明当下的走势仅仅是假的顶分型,那么,该第三笔K线在小级别图表上,一定要出现某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否则就算有短时间的新高,也一定是假突破。所以结合小级别的中枢判断,顶分型是否可以延伸为第三笔构筑真正的反转,是可以当下一目了然的。如果你能有效地分辨中继分型,那么你的操作就会有大的进步。

一般来说,可以把分型与小级别走势类型结合操作,例如日线笔分型与5分钟中枢。如果一个小级别的中枢震荡中连日K线都没出现顶分型结构,那么,这个中枢震荡就没必要走了,后者就算打短差也要控制好数量,因为,没有日线笔分型,就意味着走势没结束,随时新高,你急什么?而一旦日线笔顶分型成立,必然对应着小级别(5分钟中枢)走势的第一、二类卖点,其后,关键看新形成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该分型是中继性质的,都是第三类卖点后就会形成一个中枢扩展,也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盘整底背驰让你再一次的重新介入。这样,利用分型搞了一个美妙的短差,又不浪费其后的走势,这就是一个比较及格的操作了。这操作,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就是上海周线9月7日前后那个顶分型的操作,一个完美的中继顶分型,在假跌破5周均线以及相应小级别的背驰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注意,利用分型,例如顶分型,卖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是否要回补,如果一旦确认是中继的,应该回补,如果是笔顶分型就等待下跌一笔走完后再说。

但一定要注意,中继顶分型后,如果其后的走势在相应小级别(5分钟中枢)出现背驰或盘整背驰情况,那么,下一顶分型是中继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减少。中继分型有点类似刹车,一次不一定完全刹住,但第一刹车后,如果车速已明显减慢,证明刹车系统是有效的,那么第二次刹住的机会就极大了,除非你踩错,一脚到油门上去了。在分型的运用过程中,是需要结合小级别的走势类型的,这样可以更精准的把握买卖点。

三、日线分型与小级别中枢的综合操作

日线分型与小级别中枢判断采用的是两套标准去相互印证线段的完结。比如在1分钟级别上出现上涨走势背驰,但是在日线或者30分钟级别上连顶分型都没有出来,这个背驰你可以先不理,这样就可以修正小级别的灵敏度,解决背了又背的情况。我们目前提出的缠论交易法,其实就是这样的运用,在一个大级别线段落定的基础下,再去结合小级别的结构,用两套标准考察同一段走势。你在不同的标准下得出了同一结论,对结果的认定会提高很多。所以它是两种对市场理解(或解构)的角度(跟多级别联立不是一件事情,多级别联立更多考察走势的未完成段,是生长的逻辑)。这个思维不只可以用在股市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

顶底分型看似只是组件,但实际上缠师是非常重视顶底分型的,尤其是大级别的顶底分型。你通过大级别的底分型能够有效的防止盲目尝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下目前的上证指数。目前上证指数形成了一个强顶分型,第三根K线不但破坏了第二根K线的低点,甚至连第一根K线的低点都破坏了。虽然是强顶分型,但明天如果走出一根大阳线又收回来也是可以的。那么这个强顶分型到底是中继,还是转折,我们需要结合1分钟的结构去看。

日线形成顶分型后,一般会对应小级别的第二类卖点,1分钟图上,现在还没有出现第三类卖点,只是围绕中枢震荡。

如果它出现第三类卖点,那么大概率是要发生转折,形成日线的向下一笔。

如果出现局部走强,形成第三类买点,那么它大概率是中继,你需要跟随市场节奏,重新再买回来。

大家如此去思,如此去关照就可以了。

上证指数案例:

下图是最近的上证指数走势,走势在3310.49点形成了一个顶分型。顶分型由2023年1月20日、30日、31日,和2月1日,4根K线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是包含关系,算一根K线。当这四根K线形成顶分型后,又有第五、六、七连续三根下跌K线,下影线都比较长,表明买方在强烈抵抗。

图1,上证指数日线图表走势

之后我们可以把图表切换到5分钟级别去观察。从5分钟图表上,我们看到了一个5分钟级别中枢,它是由1-2,2-3,3-4,4-5构筑的5分钟中枢。

图2,上证指数5分钟图表走势

仔细看一下,2-3,它其实不是一条线段,而是一笔,所以,我做了修改,把第3点向后移了一个位置,见图3所示。这样的改动与后面的分析没有什么影响。

图3,上证指数5分钟图表走势

4-5是一条线段,它现在被6破坏了,所以,4-5这条线段是暂定的线段。后期还要观察6的走势。从5分钟中枢来看,4-5已经突破了中枢区间,但是,它又回抽到了中枢区间,严格的说,它不是第三类买入点,需要耐心等待。

图4,上证指数1分钟图表走势。

我们把走势切换到1分钟图表上看,中枢开始移动,形成了一个新的1分钟中枢,从这个1分钟中枢来看,5-6明显的回到了1分钟中枢内,走势继续在中枢内震荡的可能性很大。未来走势只有两个判断,一是向上突破中枢后,形成第三类买入点,二是向下突破,形成第三类卖点。总之一句话,现在需要耐心等待信号出现后,在做决策。

从实战角度看,我们应该在顶分型的第二根K线时就可以卖掉股票,或者在图3修改的(第二卖点)3点处卖掉股票,然后,空仓等待。也就是说,我们的操作策略要分两步走,第一就是判断之前上涨线段的结束,即,第一根K线和第二根K线构成的缠论第一卖点。第二步就是耐心等待5分钟中枢出现买卖点。买点买入,卖点继续空仓等待。

提醒大家注意,缠论的精华就是对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日线顶底分型与小级别中枢的关联就是一种分类。可以说,小级别上的中枢震荡其实就是某高级别上的顶底分型的关联。通常我们是以日线图表顶底分型为主,当你在日线图表上没有发现日线顶底分型的形成迹象,那么小级别的中枢震荡,你就可以持仓,不必理会。

四、如何利用分型进行一些辅助判断的问题

一般,都至少用日线以上K线图上的分型,当然,如果你不觉得麻烦,30分钟也是可以的。但那些变动太快的,准确率就要大大有问题了。

注意,顶分型结构后不一定有底分型结构与顶分型结构有一个非共用的K线,也就是不一定构成笔,但一般来说,如果顶分型后有效跌破5日线,那就没什么大戏了,就算不用搞个笔出来,也会用时间换空间,折腾好一阵子。

但如果没有有效跌破5日线,那往往只是中继:

注意,利用顶分型进行操作时,必须配合小级别的图。本质上,分型都是某小级别的第一、二买卖点成立后出现的。用卖点来说,如果第二卖点后次级别跌破后不形成盘整背驰,那么调整的力度肯定大,如果时间一延长,就搞出笔来了,特别日线上的向下笔,都是比较长时间的较大调整形成的,那肯定是要有效破5日线的,而第二卖点后次级别跌破形成盘整背驰,那调整最多就演化成更大级别的震荡,其力度就有限,一般5日线不会被有效跌破。

利用上面的性质,实质上并不需要在顶分型全部形成后再操作,不需要等到收盘,而在在其冲高时,一看在前一天高位下形成小级别卖点,就可以坚决出掉,然后下来形成顶分型,等跌破5日线后,看是否出现小级别的盘整背驰,一旦出现,就回补,所以就有了9月5日的走势,这样,等于打了一个10%多的短差。

五、操作的难点

1、必须与小级别的第二买卖点配合看,如果小级别看不明白,只看今天冲起来没破前一天高位或没跌破前一天低位,这样操作的效果不会太好。

2、要利用好盘整背驰,这样就不会漏掉回补,或者是非盘整背驰而回补早了,一般来说,非盘整背驰的,一定要等待背驰出现才可以回补。买点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了。

注意,大级别的分型和某小级别的第一、二买卖点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有前者一定有后者,但有后者并不一定有前者,所以前者只是一个辅助。比如,顶分型后跌破5日线,然后调整到均线吻起来再启动。或者顶分型后没有有效跌破5日线,然后继续上涨,第二天有一个盘整背驰的回补点。

这些细微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操作自如,现在,最好多找些图来看,先感受一下,否则一点概念都没有,操作什么?

小级别多变,形成的走势容易被新的力量所打破,常会产生所谓的背了又背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大级别的顶底分型来辅助判定。大级别只要没有出现顶底分型,那么次级别发生背驰,我们可以暂缓处理这个买卖点(区间套下的背驰的背驰的背驰需要尽快应对);当大级别出现顶底分型时,我再确认这个顶底分型的成立的度,它使小级别的结构判断更稳定。而大级别形成了顶底分型,也不是说它一定会发生转折,也是需要结合次级别去看它是否是背驰引发的转折。利用大级别的顶底分型来判定小级别走势的完成只是一个辅助,它跟MACD一样,不是根本。你不能因为还没有出现顶分型,就说这地方不是顶,其实在区间套下,次级别结构已经告诉你,走势很饱满了,它发生背驰了。所以这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能力强的人用小级别或者多级别联立效果会更好。这里面没有一定怎么样,而是要理解谁是辅助的,谁是根本的,这是核心。其实缠师还是在教如何用,还是在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提醒大家注意,缠论的精华就是对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日线顶底分型与小级别中枢的关联就是一种分类。可以说,小级别上的中枢震荡其实就是某高级别上的顶底分型的关联。通常我们是以日线图表顶底分型为主,当你在日线图表上没有发现日线顶底分型的形成迹象,那么小级别的中枢震荡,你就可以持仓,不必理会。

0 阅读:7

通俗易懂学缠论

简介:应用独创的缠论日线一笔战法专注短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