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法家与民间书法家:艺术领域中的双重身份辨析

书法艺堂 2024-06-20 09:41:26

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无论是名人书法家还是民间书法家,他们的创作路径和风格取向都呈现出多样性。大体上,书法家们可以分为坚守传统和不拘泥于传统的两大类,这种分类并不局限于书法家的名气或背景。

名人书法家这一群体,其构成更为复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首先,有些人在其他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名声,然后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受到了关注和认可,我们可以将这类人称为“先成名后成家的书法家”,例如倪萍、赵忠祥等,他们在影视界和播音界的成就为他们的书法创作带来了额外的关注。

第二种类型是那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炒作,尽管其书法水平可能并不高,没有得到专业领域的广泛认可,但他们的名字却因为各种因素而被大众所熟知。例如,范曾的书法作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大师作品”,这背后可能有着市场推手的运作。

第三种类型是那些真正依靠书法技艺获得名声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如沃兴华、陈忠康等人,他们在书法界内以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赢得了认可。特别是在上世纪,当书风(丑书)还未流行之时,沃兴华就已经凭借其对传统书法的精湛掌握而声名鹊起。

对于民间书法家而言,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或广泛的知名度,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值得尊重。民间书法家中,同样存在着坚守传统和探索创新的两种类型,他们的作品往往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欣赏。

在民间书法家的群体中,技艺水平同样参差不齐,有的技艺高超,有的则技艺平平。在技艺高超的书法家中,有些人虽未在书坛享有盛名,但他们的作品却因其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赞誉。例如,我师父的师兄的老师,就是我们当地备受尊敬的书法名家。这位名家生前并未拥有众多的职称或头衔,但他的书法作品却得到了像杨再春这样的知名书法家的高度评价。杨再春在十几年前访问唐山时,看到这位名家的作品,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书协中能拥有如此笔力的草书作品实属罕见。

这位书法家在世时,慷慨地将许多作品赠送给了他人,有时甚至让家人感到困扰。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价值迅速上升,市场对这些作品的需求和认可度不断增加,这充分证明了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有趣的是,由于这位书法家生前赠送的许多作品并未盖上自己的印章,他去世后,许多收藏者拿着这些未盖章的作品找到他的家人,希望能够补盖印章,甚至愿意为此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这位书法家作品的认可,也体现了书法作品收藏市场中的一些独特现象。

名人书法家与书协成员,以及民间书法家之间,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属于体制内或体制外。这类似于出租车行业,正规出租车拥有合法手续,而那些没有手续的则被称为“黑车”。尽管如此,无论是正规出租车司机还是“黑车”司机,都有诚实守信之人,同样也都有可能存在服务不佳的情况。

在书法界,能够超越这种体制内外差异的评判标准是“水平”。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如果足够高,哪怕他隐居在偏远的大山之中,只要外界了解到他的高超技艺,他依然能够获得认可和尊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书法大家。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不足,即便他频繁参与各种协会和组织的活动,如笔会、酒会等,他的书法作品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捧场,也难以改变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如果没有人捧场,那么他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

不要轻易认为民间书法家就不如书协成员出名,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在书法界这个相对较小的圈子内,真正有才华的书法家很难被埋没。一个地方的书法圈子就那么大,有水平的书法家彼此之间往往都有所了解,甚至相互认识。如果你都知道某位民间书法家水平高,那么书协的成员很可能也早有耳闻。

高水平的民间书法家可能选择留在体制外,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创作自由,不愿意过多参与各种活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书法界内部与其他高手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切磋。这样的高水平民间书法家数量并不多,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相互尊重和赏识的关系。

简而言之,书法水平的高低才是评判一个书法家的真正标准。有水平的书法家,无论身处体制内外,都会得到同行和爱好者的认可和尊重。而水平不足的书法家,即使频繁参与各种活动,也可能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可。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书法家的作品质量和艺术造诣,而不是他们所处的位置或参与的活动。真正的艺术水平是跨越体制内外的,它能够超越各种界限,被广泛认可和欣赏。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