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换销量:苹果iPhone“大跳水”,国产手机要有危机感

黑白IT控 2024-01-24 17:30:50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对于保值率较低的电子消费品,降价促销的威力是最大且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2024年开年,苹果在没有任何预热的前提下突然发起了一波强有力的罕见降价大促。1月15日,苹果(中国大陆)官网率先发布降价消息,苹果部分产品新春促销,iPhone 15全系列参与活动,手机产品最高降价500元。除此之外,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上线“迎新春限时优惠”活动,手机、电脑、平板、耳机等全线Apple产品官方直降,iPhone 15全系列优惠1000元,到手4999元起,低于苹果官网周一公布的500元降价幅度。

如此主动大降价,对于一向价格保守的苹果显然是十分罕见的,降价幅度和速度,堪称“跳水式”。降价换销量,这一波突如其来的价格“大跳水”,对于提振iPhone的短期销量带来的积极效果十分显著,在线上平台随即引发一波购机热潮。

虽然本次降价并非历史之最,但开年的第一波降价,其幅度和速度却着实令人颇感意外。并且由于官网作为苹果官方直营渠道,直接代表了苹果的态度,并且以往苹果官网的价格始终是十分稳定的,几乎很少出现官宣主动降价促销,因此,从另一方面看来,苹果对于价格态度的动摇,受此影响,国产手机也更要有危机感了。

苹果打响了开年降价第一枪,来得突然且力度不小,在各大手机厂商中,苹果iPhone系产品一贯以高价闻名,高定价策略导致iPhone均价远高于其他厂商。相较于其他厂商,尽管苹果不具备任何价格优势,但2023年却销量登顶中国第一、全球第一,轻松实现了其他厂商梦寐已久“高价格、高销量”的双赢。为何赢麻了的苹果,却突然要急于降价呢?

不可否认,苹果在去年全球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仍然取得了一份不俗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苹果没有焦虑。

从市场数据看来,苹果在中国市场仍然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华为在去年业绩一路飙升,另一方面,其他各大安卓厂商的高端机产品线竞争力也在稳步迈进。根据业内权威机构发布的2024国内新机激活数据量显示,苹果虽在2023年斩获中国市场份额第一,激活量达1501.16万台,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却下跌10%。相较于苹果,安卓阵营的本土品牌却明显更为激进,排名第二第三的小米、华为,激活量分别增长高达38.4%和79.3%,增长势头之迅猛,远胜于苹果,不免令其感受到来自于本土品牌的竞争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第一周,苹果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同比下跌达30%,由此可见,尽管苹果争取到2023年全球第一,但置身于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来自于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激烈,尤其华为、小米在高端机产品线方面持续发力,对于本土高端市场的上探上升明显,导致苹果在国内市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2023年第四季度,相对稳定的中国手机市场迎来了一股新的变局。

华为Mate 60系列上架销售,凭借华为自身在国内市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用户基础,以及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例如卫星通信、鸿蒙系统和国产芯片等一系列差异化产品卖点,赋予其极强的产品竞争力。发售之后,长期由于消费者需求强劲,处于一机难求的热销缺货状态。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华为如果能敞开卖,对苹果的冲击会更大。”由此可见,华为在本地高端市场对苹果iPhone的冲击是客观存在且存在深远影响。

苹果iPhone“大跳水”,从市场角度上看来不难理解,而此番降价换销量的打法,意味着国产手机要有危机感了。

根据以往看来,iPhone的历次降价或促销之后随即对于提振销量、刺激消费市场,都伴随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相较于其他安卓厂商,苹果iPhone系列产品线定价策略一向缺乏价格优势,动辄五六千元起步的单价,导致其面对其他安卓机型在价格方面不够亲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销量。不过一旦iPhone降价,对于其他安卓手机尤其是本土品牌必然带来降维打击,“同样的价格,你选iPhone还是国产手机呢?”这显然是一个灵魂拷问。

降价前,均价比安卓手机高出一大截的iPhone,尚且能够拿下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第一,降价后消费市场会有怎样的热度和反应,可想而知。

鉴于苹果在技术、生态、硬件以及品牌号召力等多维因素方面,都具备领先于大部分其他厂商的竞争力。性能强悍的A系列仿生芯片,封闭生态且稳定、安全且流畅的iOS系统生态,赋予了iPhone和其他安卓手机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纵使价格偏高,仍然能够在消费者市场占据有利优势。本身就具备较强产品竞争力,价格方面进一步下探,不免把压力给到了国产手机。

宏观角度上看来,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下半场,竞争激烈和疯狂内卷成为市场常态。手机厂商一味追求硬件堆叠、机海战术和血拼价格战,某一维度的单方面努力都不免显得匮乏无力。苹果也不例外,在机会更多、竞争更激烈的中国市场,面对一众实力不凡的本土品牌,除了产品和技术优势之外,也需要放低姿态,在定价上作出一定让步,方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业绩增长。

对于国产手机而言,伴随着苹果降价向下沉市场的探索,紧迫和危机感也在逼近。一方面,对自主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的节奏仍需加快,另一方面,价格尽可能更加亲民,一味追求高端和“高价”,也不免被苹果的降维打击抢走更多市场……

0 阅读:16

黑白IT控

简介:科技、互联网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