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概念带动AI中游反复活跃,会否延伸炒作至产业链的上、下游?

三周檀的鲲 2024-03-25 14:02:48

Kimi真的很热,热度一度超过ChatGPT、百度的文心一言以及阿里的通义千问等一众业界大佬。只要跟Kimi沾点边的,甚至不沾边写个小作文碰碰瓷的个股,都大涨。要说之前,炒作AI还是有点逻辑根据的,大的背景上有新质生产力,小的支撑上有英伟达。

有新质生产力的号召背景,那就标着英伟达的股价起落涨跌去蒙A股相关的概念股的起落涨跌。就是英伟达不涨盘着,我大A这边也是热闹非凡。去挖掘下英伟达的上游和下游,轮番炒作一通,看似逻辑上都能过的去。这种炒作呢,左右多少还有个锚定。

可是炒作Kimi的锚定在哪里?我觉得还是小作文的力量。在A股除了掌阅科技那极少数的几家公司与Kimi有点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不靠谱的。绝大多数都是蹭Kimi的热度,什么Kimi办公室专用水之类的都出来了。

可问题是越是这种不靠谱的股票,就越容易被炒作。反而那些靠谱的,无人问津。

原因无他,靠谱的容易去验证,容易挖掘出更多靠谱的数据信息,容易让人较真儿挑剌。而不靠谱的东西,或者说东西本身就没有,也就不存在什么验证与较真的事儿,主打的就是我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的不靠谱逻辑,主观、臆断、猜想、小作文是不靠谱的东西存在的土壤。

Kimi是个什么东西?从整个AI产业链看,Kimi就是个应用端口。和ChatGPT、文心一言、讯飞写作、通义千问是同样的终端软件。不管网上吹的如何天花烂坠,实际情况就是Kimi无论从研发实力、研发投入、服务器等方面都不如那些大佬们。

财跃星辰发布了国内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金融大模型,文心一言也将版本升级,开放长文本能力,文字范围在200万至500万之间。通义千问升级后向所有人免费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

动不动就宕机,动不动就回答不了问题,动不动就死机,这,已经暴露了Kimi的问题。Kimi还只有200万字。如果从这方面看,Kimi真的在众大佬面前就是个小弟的角色,甚至小弟都欠捧。

实际上,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智谱、月之暗面、阶跃星辰这些新秀,都是AI产业链的中游企业,当然相较于后起之秀们,百度、阿里、腾讯在算力和数据语料方面仍然有巨大优势。而算力和数据语料则属于AI产业链的上游。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从产业链来看,中游国产大模型持续爆发,直接利好上游卖铲子的:算力+数据语料,尤其是当前国内大模型突出长文本能力,那语料更关键;其次利好下游应用的爆发,海外经验是应用晚于大模型1-2个季度,那国内模仿会更快,估计不到一个季度,应用就会大爆发,尤其是结合长文本能力的应用场景。

算力是底层,AI发展绕不开算力的建设。 数据语境是支撑,没有数据语境的支撑,AI就不能进行训练。现在是从中游开始炒作,以Kimi为代表,会不会向上延伸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0

三周檀的鲲

简介:曾经的金融资深民工,现在专褥恶庄羊毛的铁杆老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