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战役:日军使用毒气弹,大量中国军人伤亡,战后还建立忠灵塔

一更历史 2024-06-23 12:24:09

1941年秋,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湖北宜昌展开一场大战。战斗过程十分激烈,中国军人一度攻入宜昌城区,即将捣毁日军第十三师团长司令部。

紧急时刻,垂死挣扎的日军居然违反国际公约,向中国军队疯狂投射大量毒气弹。

更令人发指的是,宜昌战役结束后,日军第十三师团还在城中心建立“忠灵塔”,用以存放和供奉战死的日军骨灰。

宜昌战役,又名反攻宜昌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鄂西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战斗。

这场战斗的起因是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第六战区于1941年9月至10月,向驻守在鄂西地区的日军发起反攻。

宜昌战役战斗爆发前,中国军队进行周密计划与部署。第六战区的第二十集团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分别在宜昌东北、东南方向夹击日军。

长江上游第二十六集团军则在宜昌以西、北地区进行主攻。

战斗爆发后,参战的中国军队按照之前部署,有条不紊地从三个方向对驻守于宜昌城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发起如潮水般的进攻。

然而,这场战斗从1941年9月28日开始持续到10月12日,历时15天。中国军队几度攻入宜昌城内,最后却遭到日军释放毒气,加上天降大雨和敌援军赶到,最终功败垂成。

根据权威文献记载,日军首次在宜昌城向中国军队使用毒气武器,具体时间为1941年10月3日晚。

前一天,即10月2日,由于日军顽强抵抗,第六战区部队反攻进程缓慢。另一边的长沙战场,日军进入长沙、株洲之后由于战线过长补给困难,于10月2日晚开始撤退。

于是,第六战区高层领导立即开会讨论,他们认为收复宜昌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蒋介石也立马通过电报告知第六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在一天之内夺回宜昌。

陈诚不敢怠慢,遂立即加强攻势。

到了10月3日晚,国民党一个军趁夜从宜昌西北面的小西塔向宜昌城区迂回攻击,占领了黑虎山、烟墩堡,但在途中遭遇日军第十三师团的毒气攻击。

10月6日,中国军队推进至日军第十三师团司令部驻地东山寺土城附近,遭到日军毒气武器的袭击。

下午,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率领五个师轮番进攻东山寺土城,致使敌军伤亡惨重。

10月8日清晨,由国民党江防军总部动员第二军组成的突击队乘船过江,一度占领葛洲坝,将该地区的所有敌人据点还有伪警察所全部捣毁。

在宜昌东南部,国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向鸦鹊岭发起猛攻。战斗进行到10月9日,中国军队攻入宜昌城内,距离日军第十三师团司令部驻地仅有一尺之遥。

此时的日军派出30余架飞机进行支援,并释放毒气,导致突击队伤亡惨重,只能暂时撤出城外。

10月10日,第六战区部队发起总攻,占领宜昌外围所有主要阵地和飞机场,并持续攻城。

日军陷入绝境,被迫退守长江中的西坝、董道山地区。在宜昌城内,继续顽抗的日军人数已经不足2000人,他们退往汉口的道路也被切断。

当时,中央社甚至直言:宜昌日军之命运已经决定。日军第十三师团长内山英太郎,已经做好了在最坏情况下的各种准备。

到了10月11日,天降大雨,日军援军逼近宜昌,无可奈何之下,第六战区所属部队全线撤退,错失收复宜昌的绝佳机会。

在宜昌战役进行过程中,中国军队事先在有利战机的情况下,经过周密部署,准备一鼓作气,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直接投入战斗的人数更是日军的四倍,但仍然未能拿下宜昌。

其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第六战区指挥存在失误;第六战区部队缺员严重,士兵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日军则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抗。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中日两军战斗力相差悬殊。

当国民党军突击队冲入宜昌城内时,狗急跳墙的日军违背国际公法,向中国军队释放毒气弹,给中国军队巨大的杀伤力。日军这才摆脱困境,转败为胜。

这场毒气战的效果有多惨烈?美国政府后来派出军队到中国战场实际调查发现,反攻宜昌战役中,日军使用的毒气武器造成1600余名中国军人损伤,其中600多人死亡。

这份报告最后交由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审阅,具体伤亡数字和真实性几乎毋庸置疑。报告也证实了,日军在中国战场违背国际公法使用毒气武器的罪证。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毒气报告意外揭开了一支鲜为人知的日军化学武器部队,即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部队。

和731部队一样,516部队表面上是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从事化学武器研究、试验和制造的恶魔部队。

一个名叫佐佐木治的日本军人,晚年时因忏悔自己早年的罪恶,所以在回忆录里详细记载宜昌战役时,日军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射毒气弹的经过:那里有二十几个抗日战士被毒气熏窒息了,口吐鲜血,流出鼻涕,有的处于半死状态,用湿布捂着嘴和鼻子,尽管身上负了几处伤,但斗志昂扬……

据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1942年编纂的《支那事变中化学战例证集》对宜昌战役的“战斗经过概要”记载:“发射约1000发黄色弹、1500发红色弹,毒气的效果颇佳”。(用投掷器或掷弹筒发射的称为“红色弹”,直接泼洒芥子气原液则称为“黄色弹”)

更令人发指的是,损失4000多人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在宜昌市中心修建了存放日军骨灰的“忠灵塔”,中将师团长内山英太郎题写了塔碑。

抗战胜利后,该“忠灵塔”被义愤填膺的宜昌民众捣毁,残碑存宜昌市档案馆。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军根本不敢对美军或俄军使用细菌武器或毒气武器,却拿无辜的中国民众作为施暴对象。

犯下如此滔天大错后,仍拒不承认,且故意混淆视听。“罄竹难书”这四个字,应当是对日军在中国战场犯下罪行的最好比喻。

而帝国主义法西斯者包括右翼势力团体,必将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

参考文献:

[1]曹大臣.日本人在中国的墓地(1871—1945)[J].历史研究,2011(03):112-129+191.

[2]王玉芹.日军在华化学武器的研制应用及遗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27-31.

0 阅读:57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