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城遗址砖敷脸祛痘如何监管?矿山如何去“黑”变“绿”?神木检察机关这样做

长城网 2024-05-28 20:21:27

据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神木的名称由此而来。作为2024年县级GDP百强榜的第7位,神木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以及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级市而闻名于世。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护民生·高质量发展中国行”采访团,走进陕西神木,感受地检察机关如何保护“长城文化遗产”、与煤炭企业联动开展煤矿生态治理工作。

有人用长城砖磨粉敷脸祛痘?

检察机关组建团队专项保护长城遗址

神木市境内存有战国秦、隋、明三个时期长城遗址共550处,长约302公里。其中,9处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单,1处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单。

神木市检察机关的一位检察官介绍,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可以用长城砖磨成粉加水捣成泥状敷在脸上,就可以把痘痘祛除。

▲神木市山峰则卧虎寨堡明长城遗址

由于缺乏普及,当地村民对于长城遗址价值的认识并不高,以前村民将长城砖搬走用于自家建筑或者在长城上放养牲畜等行为非常常见,这些都对长城遗址产生或多或少的损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施工或者煤矿挖煤,也会对长城遗址保护带来影响。

为更好地开展神木境内的长城遗址保护工作,2020年3月,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专门成立了由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和法警组成的办案团队,全面了解辖区内长城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并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城协会代表共同实地勘查,发现山峰则卧虎寨堡等五处长城存在裂缝、墙砖剥离、坍塌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相关镇街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行长城保护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收到检察建议后,市文旅局与长城沿线各镇街召开推进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如拆除违建、修复受损墙体、铺设木栈道、设置保护网等。

此外,神木市人民检察院还推动多元参与,联合市文旅局、街道办等走进社区,开展长城保护普法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据介绍,2024年2月以来,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开展长城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实地踏勘辖区内的多处长城遗址点位,逐一查看长城墙体的保存状况,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持续做好长城遗址保护工作。

“边开采、边复垦”

检企联动打造“绿色”矿山

陕西神延西湾露天煤矿地处黄河流域中段、黄土高原腹地以及毛乌素沙地边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021年9月,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西湾煤矿在开采原煤后,复垦区部分区域存在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问题,便邀请水利、自然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到煤矿实地查看,现场听取各方意见,与煤矿共同研究矿山修复、生态治理措施。

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郭鹏介绍,此后,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西湾煤矿结合矿山地质地貌及黄土高原气候特征,制定了内容详实、操作性极强的生态治理修复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公益诉讼示范基地

从开发初期的一片沙海,到如今的青翠葱茏,乌金开采实现由“黑”变“绿”的转变。灿金的玉米、油绿的黄瓜,野鸭水鸟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在这一转变中,司法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榆林市、神木市检察院以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为试点,建立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实践基地、矿山生态修复公益诉讼示范基地,系统考量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景观打造等,助力西湾露天煤矿成为陕北地区集生态修复、宣传普法、示范引领、职工教育于一体的矿山生态修复示范样板。同时,强化煤矿企业的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生态修复按照“边开采、边复垦”“成熟一片、治理一片”的原则,在矿区排土场重构土壤、重建植被。截至目前,土地复垦总面积584.45公顷,复垦率在98%以上。

“我们要把这里建成有花、有草、有树林、有瓜果蔬菜的‘花果山’!”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雷志勇对神延西湾露天煤矿的未来信心满满。

红星新闻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