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笑不出来

金角财经 2024-06-04 17:17:31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颖宝

特斯拉再次洗清“冤屈”。

旷日持久的特斯拉车顶维权案终于迎来一审判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宣判,车主张女士赔偿特斯拉17.2275万元,组织策划维权的媒体人封某赔偿特斯拉25万元。

这桩纠纷发生于2021年4月,在上海车展上,张女士身穿印有“刹车失灵”字样的T恤,爬上了特斯拉的车顶高呼“维权”。

张女士表示,其父亲驾驶特斯拉载着四人从外边回家,准备减速时发现刹车失灵,导致连撞两车,最后撞击上水泥防护栏才停下。其母亲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父亲头部轻微脑震荡。其曾要求特斯拉退回车辆,但对方多次推诿。

历经3年调查,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证明涉案的特斯拉车辆刹车失灵。司法评估报告显示,此事件使特斯拉直接损失了超1.7亿元订单。

就在力挺特斯拉的一方还在为赔偿金额过少而忿忿不平时,转眼特斯拉又迎来一个坏消息。

工信部网站近日发布公告,开展《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其中提到,对于A型及同时具有A型和B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

通俗理解就是,单踏板模式或将被禁止。而单踏板模式正是特斯拉的成名绝技之一,你要说这事不是针对特斯拉,恐怕连马斯克自己都不信。

在民间官司上赢了,但又在官方定义上又输了,而这一输,或许才代表了特斯拉真正面临的现实困境。

说不清的刹车失灵

“刹车失灵”的争议,一直围绕着特斯拉。

2022年11月,广东潮州,詹先生驾驶特斯拉Model Y准备减速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向前狂奔了2.4公里,时速一度达到198km/h,期间撞毁了一辆摩托车、一辆三轮车、一辆自动车、一辆大货车和一辆面包车,导致摩托车驾驶员和自行车上的高中生身亡,车主詹先生肋骨骨折及脑震荡。

特斯拉调取后台数据后表示,这辆Model Y并非如传闻所说的“刹车失控”,而是电门踏板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刹车踏板全程没有被踩下。虽然车主中途曾4次短暂按下P档,但很快又松开了。

不止在中国,此类事故发生在全球范围内。

美国交通部曾启动围绕“特斯拉意外加速与刹车失灵”的调查,其中报告显示,2012-2020年间,特斯拉的Model S/X/3/Y车型共引发246起事故。另一份美国监管文件显示,消费者对特斯拉“幽灵制动”的不满情绪随年月推进而堆叠,光是在2022年2-6月间,投诉量已从从354起上升到758起。

事实上,以特斯拉Model 3车型为例,其刹车硬件用到的对向四活塞卡钳,由意大利制造商布雷博提供,这家企业从1975年起为法拉利F1赛车提供制动设备。一般情况下,宝马320、奔驰c200等20-30万元区间的车型仅配置单活塞的夹子卡钳,而向四活塞卡钳要上到40万元的宝马M Performance车型才会见到。

Model 3刹车系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电子机械刹车助力泵”由德国博世公司提供,制动压力最高达140.7bar,是传统油车的3倍,理论上制动效果会更佳。特斯拉频频出事后,博世公司曾在受访中表示,这套刹车系统设计了多项冗余,可以保证近乎100%的可靠性。

因此,在硬件完善的情况下,所谓“刹车失灵”的唯一致因,便是驾驶人错误使用踏板。

特斯拉的刹车原理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踩下刹车踏板达到刹停效果,另一种是抬起加速踏板后开启能量回收时,车辆会随之减速刹车。简言之,特斯拉的加速踏板也可以看作“缓慢的制动踏板”,即我们常说的“加速与制动合二为一的单踏板模式”。

在怀疑者眼中,长期使用单踏板模式,会让驾驶员养成“抬脚=减速”的坏习惯,潜意识中把油门当成了刹车,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司机在慌乱中可能会继续踩加速踏板,导致车辆“失控”。

当然,无论是“上海车顶维权案”,还是“潮州2死3伤事故”,最终官方的调查结论都证明与特斯拉刹车无关。至今为止,特斯拉依然保持着“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的金身。

但正因为如此,工信部释放“踏板模式或将被禁止”的信号,才显得意味深长。

赢下官司,对于特斯拉来说并不稀奇,长久以来甚至在引发了部分舆论对于官方“偏袒”态度的不满;而这次来自官方的否定,才是特斯拉真正遭遇的重创。

心血之作

单踏板模式,是特斯拉的心血之作。

理论上,简化驾驶过程中的加速、刹车踏板切换流程,有助于减弱驾驶者疲劳感和切换期间可能出现的迟疑,并减少刹车系统的磨损度,尤其是车辆行驶在山路或弯道时热损耗,达到提高车辆的寿命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同时,当驾驶人松开加速踏板时,车辆的再生制动系统会开始回收动能、为电机储能。汽车媒体测评结果显示,驾驶特斯拉车辆行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高峰期路段时,单踏板模式可以使续航里程延长近30%。

乘车体验上,单踏板模式下的缓慢减速,可缓解传统制动系统在刹停时带来的猛烈点头感,降低不规则加减速所导致的晕车可能性。

因此,单踏板模式在重塑驾驶体验和优化能源利用率方面,具备技术创新性和价值性,是特斯拉公司区别于一般车企的体现,并与公司业绩存在强因果关系。

早在2010年,特斯拉因为单薄的产品线、令人看不懂的纯电车降本路线而不被市场看好,旗下Roadster车型尽管获奖无数,但全球年销量仅2000多辆。

2012年,搭载单踏板模式的Model S问世,才扭转了特斯拉的风评。《华尔街日报》评论员曾在试驾后将Model S比作兰博基尼,《连线》杂志也夸赞“Model S开起来太有意思了”。随后的2013年 ,Model S全球销量达到2.23万辆,极大收窄了特斯拉的亏损。

伴随同样搭载单踏板模式的Model X、Model 3、Model Y车型均陆续问世,特斯拉的业绩节节攀升。2021年10月,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到了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共售出超过180万台电动汽车,同比增长38%,保持着全球纯电汽车制造商第一的位置。

单踏板模式之于特斯拉的意义,除了在技术创新上为公司建立护城河,以此换来了业绩增长,还是马斯克所坚守的“第一性原理”经商逻辑的范本之一——其曾一度在社交媒体高呼:“特斯拉车主永远不需要换刹车片。”

如此呕心沥血颇为自得的技术创新,却很可能在中国成为历史,特斯拉的在华之路又多了一道坎。

特斯拉急了

特斯拉的金身,其实已经破了。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8.5%至38.7万辆,为近4年来首次季度销量同比下滑。

更直接的体现是,马斯克来中国的次数更多了。2023年5月,马斯克先后到访北京、上海,并参观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2024年4月,马斯克的私人飞机突然飞往北京会见高层,并通过了国家汽车数据安全的要求,解除了相关禁停、禁行的限制。

但这还不够。最新的消息是,特斯拉似乎正进一步推进其 FSD 系统在中国的落地进程。如果说单踏板模式只是特斯拉用于炫技的技术自信,那么FSD(完全自动驾驶)才是特斯拉降维打击的核心科技。

换句话说,如果FSD顺利入华,那么在官方认可和市场竞争两个层面上,特斯拉将重新建立遥遥领先的优势。

但是,特斯拉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不少。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是建立在不停优化迭代的基础上,而技术底座离不开三样东西:算法、算力、数据。

特斯拉的算法进入中国应该是没有问题,甚至是特别欢迎的,毕竟正是特斯拉当年的技术开源才有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天的蓬勃发展。

数据的困扰也得到解决,4月份马斯克紧急访华得到放行的绿灯,许多特斯拉车主都表示以前进不去的地方现在都能进去了,苹果的“云上贵州”模式,也顺利传承到特斯拉身上。

剩下的问题,似乎只剩下算力。特斯拉开发FSD所用到的大量AI GPU硬件,都是向英伟达购买的,但这些最先进的芯片已经被美国三令五申禁止出售给中国。

没有了算力加持,特斯拉的FSD在中国会不会就像英伟达卖给中国的H20芯片,高情商的说法是“特供版”,低情商的说法就是“阉割版”。

甚至有热心网友出主意说,建议马斯克用自己的私人飞机把英伟达的芯片运进来,突破美帝的封锁线,毕竟红星照耀马斯克,中国拯救特斯拉。

虽然这种说法权当一乐,但是如果特不能发挥FSD完全体的实力,特斯拉在中国能否王者归来,恐怕真的要打上一个问号。

参考资料:

Halo Performance《美国权威调查报告:特斯拉246起“刹车失灵”均是因踏板使用错误》

极客公园《中国新势力围剿特斯拉 特斯拉如何寻找第二曲线?》

远川投资评论《悬崖边的特斯拉》

0 阅读:948
评论列表
  • 2024-06-05 06:18

    配有单独刹车踏板的,并有驾驶手册说明。如果市场有额外需求,很简单,只要叫技术工修改下程序,取消能量回收高中低选项,统一松电门时仍供电慢驱动、模拟出传统油车滑行就行,只是费些电。想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火车刚发明要代替马车,要求火车只能挂一节车厢,并且禁止铺铁轨,因为不宜离习惯的马车太多变化。这种"贴心″世人会笑吗,后人会笑吗

  • 2024-06-05 08:12

    踏板两侧各装一个摄像头就能解决纷争的事却一直不做

  • 2024-06-05 08:24

    杭州的那个电动汽车冲下山坡,用生命来证明了一个事实。

  • 2024-06-05 12:50

    单踏板确实往回充电的,堵车的时候节能更明显

  • 2024-06-06 07:55

    幸亏有了特斯拉[点赞]

金角财经

简介:有价值的财经故事,有温度的商业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