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不旱,惊蛰早看天”,今日惊蛰,2024年雨水多吗?看农谚咋说

乡村小水 2024-03-05 01:46:37

导语:“旱不旱,惊蛰早看天”,今日惊蛰,2024年雨水多吗?看农谚咋说。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时间过得真快,3月5日我们正式进入惊蛰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惊蛰的意思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雷声,而是天气变暖导致蛰虫惊而出走。

在我国干支历“十二月建”中,二月建卯,惊蛰节气是卯月的开始,老话说“卯为春门,万物已出”,说的就是到了卯月春天的大门正式打开,阳气上升,万物生机盎然,像我们常说的“卯时”就指早晨5点至7点,这个时候正是太阳升起的时候,因此进入惊蛰节气我们就不要再睡懒觉了,宜早睡早起来顺应节律的变化。

今年惊蛰节气不一般,正常来说惊蛰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二月份,但是今年惊蛰交节的农历时间在正月二十五,很明显属于“早惊蛰”。农谚说“惊蛰来得早,春耕好种田”,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惊蛰的农历时间来得早,预示着天气回暖得比较快,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春耕春播。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事生产,进入惊蛰节气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惊蛰节气的天气能够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在我国农村就有句老话叫“旱不旱,惊蛰早看天”,那么2024年雨水多不多?我们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惊蛰雨淋头,四十五天暴

“雨淋头”指的是雨水把头发给淋湿了,表明天下雨,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惊蛰节气当天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那么预示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雨水都会比较多。这里的“四十五天”并不是指连续下45天的雨,而是指接下来雨水很充足。

惊蛰节气下雨说明冷暖空气都比较活跃,当两者势均力敌并相遇时,就容易出现持续的降雨天气。

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对农民来说是好事。我国民间非常重视惊蛰节气,惊蛰被视为春耕的开始,进入惊蛰节气土壤已经解冻,农民要陆续把闲置的土地给耕出来,以为接下来的春播做准备。

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我们即可进行春播,像我们云南地区到了阳历3月底即可开始种植春玉米。惊蛰后降雨多,不仅有利于麦子的生长,而且还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这非常有利于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

二、雨打惊蛰头,农夫好种田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惊蛰交节这天下雨,那么预示着往后的雨水会比较多,农民种地会比较容易,农作物容易大丰收。

农民靠天吃饭,天气的变化对农事影响非常大。在古代基础设施落后,一旦遇到干旱天气,那么农作物就面临绝收的风险,播种后的种子可能要重新再次播种,这会大大增加人工成本;如果春天雨水充足,那么就有利于春耕春播的顺利进行,种田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三、惊蛰太阳大,旱到三月底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惊蛰节气当天有大太阳,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接下来很容易发生“春旱”,这种干旱少雨的天气可能要持续到农历三月底。

春小麦的返青、拔节、灌浆以及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一旦发生春旱,麦子的收成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春播作物也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粮食的产量会严重降低,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困难。

四、惊蛰打雷,三伏雨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惊蛰节气当天打雷,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到了三伏天雨水会非常充足。

打雷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当空气湿润足并且空气发生剧烈运动时就容易形打雷,夏天是打雷最频繁的时间段。进入惊蛰节气,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强,春雷始鸣。

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热的时间段,时间大概在小暑节气与处暑节气之间,这个时间段也是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间,农作物对水分需求量最大,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农作物生长特别快,因此三伏天雨水充足非常有利于粮食大丰收。正如老话说“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炎热的三伏天降雨少,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总结,农谚是我们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的经验所得,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惊蛰下雨或者打雷,那么预示着往后降雨会比较多;而如果惊蛰节气出大太阳,那么预示着往后降雨会相对少。

今日惊蛰,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0 阅读:5